本文关于构件及保护层及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构件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混凝土施工的一点心得体会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构件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本文就混凝土的施工方面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关 键 词 】混凝土;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2-0123-01
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几十年了,建筑工程结构由砖混、钢混、框架到框剪,楼层由一层、多层到高层,回想一路走过的历程感触颇多,下面仅就混凝土施工方面的问题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混凝土
混凝土是由水泥、净砂、碎石加水混合而成,原材料的质量和上述三种材料的配合比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建筑产品的质量.施工中易存在下列问题:
1.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严.
(1)对进场的水泥不复试,尤其是小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不稳定.
(2)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混放.不同水泥品种混用,也同样影响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控制.
(3)砂、石子的含泥量以内.这是保证砼强度稳定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4)外加剂使用不当.掺抗冻剂的不抗冻,尤其是计量不准,容易产生事故,如某热电厂锅炉的基础砼中,掺木质素磺酸钙掺量多于规定3―4倍,导致砼坍落度达18mm,石子下沉,混凝土结构不均匀,浇筑后100h仍不凝固硬化,28d的强度不足32%而返工,故混凝土掺外加剂必须认真计量.
2、砼的拌制不规范.宜按《规范》先到化验室做配比试验后到现场进行现场配合比确定后才能进行施工.
3.搅拌砼不计量.有了正确的配合比,在搅拌时不计量,混凝土强度还是没有保证.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构件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校学生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7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4.砼要随拌随浇筑.
5.砼振捣不当.
(1)由于砼没有振捣密实,构件的麻面、露面、露筋、鼠洞等缺陷屡见不鲜.
(2)为了确保浇筑质量,必须控制砼每层的下料厚度,一般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实的砼厚度不宜大于400mm,振动头移动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必须控制不漏振,不少振,不过振,要掌握“快插慢拔”的方法,振捣密实是提高砼构件质量的主要条件.
6、不重视砼构件养护.砼构件浇筑后需要及时湿养护,使水泥继续水化,因不及时养护或不养护,常造成表面失水而干裂,水泥不能继续硬化,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有风天气失水更快,砼强度一般比养护的要降低30%左右.
养护方法有3种,
(1)用塑料膜封闭养护.
(2)喷涂养护液,
(3)浇水或蓄水养护不小于7
(4)冬期还要作好防冻保暖工作.
二、模板:
模板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外形、安全,速度、成本以及使用功能.
1.模板支撑系统失稳造成倒塌事故.
2、底层支撑的地基夯实不够,且无垫方,立底模的垂直支撑,有的工地忽视地基夯实工作,常造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淋湿基土而软化,使受力的支撑随之沉降,造成已浇筑好的梁,板底弯曲变形,裂缝等缺陷.
3、有的工地没有根据构件的厚度和高度的变化而设计立墙、柱、梁、模板,且支模、夹具、对销螺栓的间距大,则模板的强度不足,尤其是用泵送砼的浇筑速度快,张力大,导致时有胀模现象发生.
4、模板的缝隙大,孔洞不补而漏浆.有的模板的缝隙大于4mm,有的旧钢模板上的孔洞不补,在浇混凝土时因漏浆而产生露石,蜂窝、麻面等缺陷.
5、预埋件,预留孔洞漏放和位移.予埋件有漏放的、移位的、放反的、给构件安装工作带来困难,不得不用补强,加焊衬垫等方法来弥补,各工地要设专人负责,检查核对予埋件的质量、型号,确保位置准确,并能牢固地固定在模板的位置上.
6.墙、柱等的侧模板下部,宜留设消除垃圾和积水的活动模板,是防止混凝土,不夹渣方法之一.
7、有的构件混凝土尚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尤其是悬挑构件的抗倾覆荷载还没有压上去,就盲目提前拆除承重支撑和底模.时有发生构件裂缝和倾覆、坍塌事故.拆除砼构件模板,必须严格按《规范》GB50204―92中规定的砼强度,方可拆除.
控制不严,骨料表面附着的粘土,灰尘和有机杂质,会影响水泥的粘结.凡配制砼的骨料必须认真冲洗洁净,将含泥量控制在2% .
三、粱,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
该厚度通常是指主筋的保护层厚度,有些施工人员按字面将其误解为构件最外侧钢筋到模板(即箍筋外侧),甚至是拉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
钢筋保护层的作用一是确保混凝土握裹钢筋,使两者共同工作,二是考虑耐久性即钢筋的保护,防止因混凝土开裂后钢筋被氧化锈蚀,且满足耐火极限的需要.但保护层太厚会导致构件有效截面削弱过多,而太薄则降低上述两个作用.目前相关文献已按环境类别对不同构件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做出新的规定,其含义也十分明确,具体施工中应严格执行.但考虑到每个工程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所遇到的问题也各式各样,以下将分别探讨.
1、对一般环境的C25混凝土梁,其主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箍筋均应包含在其内,实际箍筋外侧保护层厚度为17mm(箍筋8,保护层厚度>15mm).
2、当箍筋在10以上或有其外拉筋时,主筋保护层取25ram就未免偏小,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将原构件增大10--20mm,同时增大保护层厚度,使有效截面保持不变.
3、当建筑物的防火等级要求较高时,可根据防火规范的要求适当增大钢筋保护层厚度,但应与设计方共同协商,确定是减小有效截面值,还是保持该两值不变而增大构件截面尺寸.
这篇论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moban/424514.html
4、当构件截面尺寸较大时,如结构转换层粱、梁式筏形基础、条形基础、箱形基础的梁、板等,可通过减小的方法来增大保护层厚度,因此时该两值的缩减量的比例较小,对构件截面尺寸及承载力影响很小.施工人员可在保证安全或设计认可的原则下根据具体工程、构件及部位灵活运用.
四、核心区箍筋施工的问题
1.问题分析
在实际施工中,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构造复杂,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梁柱钢筋纵横交错,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这样柱子的箍筋绑扎就很不方便.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先安装梁板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待梁钢筋安装结束,然后整体沉梁,那么节点区箍筋就无法绑扎,致使粱柱节点区出现不放、少放或者即使放也是杂乱的挤在一起,这样就会给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