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由生姜价格大起大落引发的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关于市场及价格及农户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市场方面毕业论文目录模板,关于由生姜价格大起大落引发的相关论文范文文献,对写作市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引言:市场再现“姜你军”

今年以来,在整体蔬菜价格持续走低的同时,生姜价格不断攀高,9月份北京市批发市场生姜价格突破了每公斤17元,创下历史新高,有媒体称“姜你军”卷土重来且气势更汹.通过北京批发市场的历史数据回顾近五年(2009年至今)的生姜市场行情发现,生姜价格确实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涨大落.2009年初,生姜价格在每公斤2.5元左右,4月份开始波动上涨、价格不断跳上新台阶,2010年上演了“姜你军”,2010年8月达到每公斤9.65元的历史高点,之后,生姜价格开始回调,2012年全年稳定在每公斤2.33元的水平,2013年6月份至今又掀起了一波新的上涨行情,且涨幅更大,高点更高(见图1),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思考1:“姜你军”谁在主导

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市场就会发现,生姜价格波动符合“发散型蛛网”的模式.生姜做为调料品,需求相对稳定,价格变化对生产供应的影响大,而对需求的影响小,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价格弹性.同时,农户往往根据去年甚至前年的市场价格安排今年的生产,去年价格高就偏向多种,价格低就偏向少种.我们可以用供需模型图(图2)演示生姜价格的波动:S代表供应曲线,D代表需求曲线,2007、2008年生姜价格在P1点,偏低(低于市场均衡价Pe),2009年农户在这种价格水平下只愿意种植Q1的产量,造成2010年市场供不应求(图中Q1小于P1对应的需求量,如红色双箭头所示),价格上涨到较高的P2,农户们在高价刺激下,扩大种植,2011年产量为Q2,这个产量要远大于市场需求量,造成2012年价格下跌,降到了P3点,面对低价的P3,农户减少种植,生产了Q3 的生姜,但这个产量又远远少于需求量,引发了2013年以来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在市场经济自我调解下,这样的“发散型蛛网”循环,使得生姜价格距离市场均衡价格Pe越来越远,造成市场效率的损失.

上述分析说明,“姜你军”是由市场经济自我调解主导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蔬菜、猪肉等“菜篮子”产品是最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生姜的价格波动主要是市场行为.但有两方面的因素也值得注意:一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产品面临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双重影响,气候适宜有利于增产,气候恶劣会造成减产,所以自然条件往往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行情.二是人为投机性炒作因素.2010年发生“姜你军”、“蒜你狠”、“逗你玩”等现象后,有分析认为这些小品种产地集中,盘子不大,易于人为操控市场,然后借题发挥进行炒作.不能否认这种因素的存在,但资本投机行为是市场调解杠杆发挥作用的润滑剂,如期货市场,没有投机性交易行为就无法实现套期保值的功能.只要不是垄断性的操控市场,低价买来囤货,高价出货的投机行为就是正常、合法的市场行为,这种行为加剧了市场波动.

思考2:农户为什么陷入“蛛网”

“蛛网理论”是上世纪30年代由一些欧美经济学家提出来的,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供需关系的理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农产品价格供需格局已摆脱“蛛网”,但中国的许多农产品仍然上演这一循环,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出现好年景时,农户为什么会一窝蜂似的扩大种植?农户为什么不对市场变化趋势作合理地判断,避免一年又一年陷入“蛛网”?笔者认为主要是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长年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下,农户的市场能力缺乏.一家一户、自己自足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仍是中国农业的主导.在自己自足的传统农业阶段,农户基本不需要去看市场,所以基本没有市场营销的经验积累和能力培养.即使现在农业进入了大市场、大流通的时代,农户经历了若干年市场改革的历练,但因为先天底子薄,应对市场的能力还达不到市场经济的需求.另外,当前的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来说,拿着市场数据搞分析、制定营销策略闯市场确实有些困难.市场能力的缺乏造成了农户应对市场的被动,这是基本原因.

二是由于自然禀赋约束形成的种植习惯难以调整.进一步思考,农户市场能力缺乏是共识不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的理性表现也是现实:农户自己也能合计种什么挣钱、种什么赔钱,勤劳的中国农民为了增产增收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但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自然条件约束,有些地方的土壤、环境适合种葱,有些地方的风土适合种蒜,长期以来,根据自然条件选择的适宜作物形成了产业带或产业区.如生姜主产区集中在山东的莱芜、潍坊等地,而产业规模的形成必然加强从业人员的产业惯性,很多农户一辈子种姜,让他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种植结构,难!“挣钱赔钱都得种”这是农户的心声.所以,种植习惯是农户的产业素质,往往不会因市场的变化而改变,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市场之所以能够摆脱“蛛网”的困扰,不是因为那些国家的农户比中国农民聪明能干,而是组织化程度较高,由协会组织根据市场行情的分析制定生产计划,统一对接市场、开展营销,不管是小农户还是大农场主都不用去自己研判市场,花心思考虑种多种少的问题,只负责按照协会的计划管好生产.其实,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已经进入“计划经济”,所以市场价格比较稳定,当发生自然灾害等系统性风险时,又有政府的补贴和农业保险,保障了农户的收入.相比之下,我国农业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基本上是一家一户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一方面在面对经销商时缺乏价格的话语权,另一方面缺乏生产的组织计划性,价格高时都多种,价格低时都少种,行动上的羊群效应导致了市场价格的蛛网效应,这是主要原因之二.

由生姜价格大起大落引发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市场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思考3:政府该做些什么

该不该说:近两年来,当部分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时或者有这个苗头时,都会吸引媒体的聚焦,而政府部门往往选择先保持沉默,当媒体的舆论引发高层关注时才仓促应对,形成被动局面.其实,政府说话不存在干预市场的嫌疑,反而是对市场、对社会公众的负责.面对农产品市场价格这个关系民生的问题,政府该勇于担当,及时站出来说明客观情况,使市场主体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预期.一是因为政府说话是对市场预期管理的必要措施.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预期会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要保持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就要管理市场预期.政府部门掌握着大量的市场信息资源或具备掌握市场信息资源的能力,应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市场预期的管理.反之,如果政府不说话,媒体的声音就会主导市场预期,而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往往会放大市场的真实情况,从而扭曲了市场预期,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因为政府说话才能建立并增强市场主体对政府的信任.面对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选择沉默、回避或推脱都会加大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隔阂.建立信任是开展市场管理的前提. 该不该管: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产品市场要依靠“看不见的手”,也需要“看得见的手”.当农产品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政府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