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各种案例,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经典审计案例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经典审计案例论文一
审计案例教学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以审计主体的身份参与案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教学方法,审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审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审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审计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是审计案例教学是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审计案例在审计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一词来源于英语“case”,其意为具体事例,它来源于现实中的第一手材料,很真实,有环境、有情节。而审计案例是指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案例选编人员根据案情及教学方面的需要,对其进行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典型化,并能体现出审计理论与审计方法等的具体审计实例。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恰当的审计案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解读案例过程中发现审计实践中存在的或者容易产生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审计实践工作的认识以及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精彩的、有趣的与讲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审计准则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讲审计准则的内容,就显得艰涩难懂,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时适时地加入恰当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背景和情节的发展中学习审计准则的内容,相对来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比较愿意接受。
但在审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从现有的审计案例书籍和教材中选择恰当的审计案例存在许多困难。
二、在教学中审计案例选编的难点
(一)难以找到满足教学具体要求的案例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我国的审计案例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已出版的审计案例书籍中所选用的审计案例大多来自于国外的审计案例,和我国的教学内容很难紧密相关,所以即使选择这些案例,也很难把审计案例反映的审计实务和我国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难以找到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
我国审计案例教学的对象,大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可以说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选择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但我国目前出版的审计案例的书籍和一些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往往给出的是一些经典的综合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三)审计案例缺乏系统性、引导性
审计案例应以审计实践为基础,但应更典型,更生动灵活,并且所选取的审计案例能体现内在的关联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目前我国在介绍审计案例时,倾向于对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进行叙述,这样的审计案例其实就是审计实务的翻版。审计案例虽然典型,但是缺乏系统性、引导性,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四)我国选取的审计案例过分关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与职业道德
在我国出版的一些审计案例教材中,选取的国内典型的大案、要案,如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ST黎明等案例,大都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或某些政府部门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选择这些案例过多,无疑会给学生造成审计案例主要与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职业道德有关,与我国的法律、监管体制不健全有关,从而忽视审计知识的运用和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只看到了审计案例的表面,而忽视审计案例的实质。
三、在教学中关于审计案例选编的思考
针对上述在审计案例教学中选择审计案例面临的困难,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审计案例教学中,选编审计案例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案例的选择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因为教学对象是没有从业经验的学生,所以案例的选择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然后到综合案例。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审计案例模拟审计实践,逐步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执业技能,提高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的案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案例的系统性和适用性
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应注重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同时应尽量做到案例的系统性。
1、课前,短小、趣味性强的案例。在讲授审计理论之前,先举几个短小、趣味性强、有代表性的案例,起到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这时案例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所以案例可以不是特别有名、或特别典型,但要能和将要讲解的内容紧密结合,并且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2、课中,实用性强的案例,并且要突出与已经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结合。这部分案例的选取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这时运用的案例并不要求是综合性的,但应注重知识的运用,注重某一些具体问题,注重案例与所学理论的相关性。这时运用的案例要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并且能引发他们的思考,真正起到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包括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方法的应用,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汇贯通,熟练运用。
3、课后,大型的、典型的案例,作为学生阅读的详细资料。笔者认为,这种案例可以不分国界,只要是促进会计职业界发展的、对会计界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引起会计界改革的,都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的资料。这就应该选择详细的案例,不但要交代清楚案例的来龙去脉,案情进展,存在的问题,还应该给出最后的解决方法以及对会计执业界产生了哪些影响。这种案例要求影响越大越好,越详细越好。教师也可以将课前、课中所运用到的具体案例编写成一个综合案例,交代清楚所运用案例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在每一章所讨论的案例最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增强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
综合案例的主要作用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就这些案例进行课后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整个会计界和审计工作有一个总括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三)提高学生对案例的感性认识
案例的选择应尽量与实际、当地的、最新发生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比如在讲解内部控制时,教师可首先调查本地区的知名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情况,编写与知名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情况说明,将知名企业内部控制资料制作成案例,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联系企业的负责人,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观该知名企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感受其内部控制环境、观察其内部控制流程,增强学生对案例所诠释的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四)广泛运用网络资源,关注会计界的最新动态
因为不同时代的审计案例反映的是不同时代的经济、法律特征以及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和会计的最新变更。在网络资源发达的今天,教师应经常关注会计界的最新进展、变革以及最近发生的案例。鉴于在网络上看到的资料大都是零星、片面的,这就要求教师将所搜集到的资料归纳、整理、补充,增强案例的趣味性,并且将这些最新的案例补充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通过最新的审计案例,让学生能够随时接触反映时代特征的审计实践。
审计案例是否真实、实用、合理是审计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当然,教师除了积极地搜集、整理、选取恰当的案例外,还应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审计案例教学实践中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审计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
经典审计案例论文二
关联交易就是企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我国十分重视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对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的定义与信息披露等,都做了详细规定。在对企业审计时,应对企业的关联交易进行重点的关注,重点关注企业是否通过关联交易方式调节利润,转移资产的问题。笔者在今年参加省厅组织的对省属某大型集团企业审计中发现关联交易中存在大量的舞弊行为,现就所存在的问题对审计对策谈谈对关联交易审计的重要性。
一、存在问题
(一)关联企业交易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规定:在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在此次对省属某集团企业审计时,笔者所审计的四家企业对关联交易情况均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二)利用关联交易调节、粉饰关联企业的利润
由于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配股筹资和摘牌有一些硬性指标规定,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保配"和"保牌"的目的,就利用关联交易操纵经营利润。在审计的集团所属G企业(机械制造企业)时,审计发现G企业2006年从集团所属的Y上市公司购进800多万元的钢材。审计人员一是从Y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范围判断,不应有大量钢材出售;二是通过G企业购进数百万元而无运输费支出加深了怀疑;三是通过调阅Y公司的账发现Y公司将这些关联交易全部冲销了制造费用,并不是真正的材料让售业务。最后查明企业,G企业受集团指示以虚构向Y公司购进材料和劳务的方式向Y上市公司转移利润1000万元。
(三)将国有资产向民营企业转移
在审计该集团所属的H企业发现,2005年企业三废产品销售收入140多万元,2006年只有50万元,2007年未见三废产品销售收入入账,该企业生产经营正常且产量逐年扩大,按理说三废产品的销售应相应增加,而不应该减少。审计人员通过询问企业相关人员,得知集团内将三废物资销售统一通过新成立的一家公司销售,而企业的三废产品无偿提供给该公司,通过这种关联交易方式将企业的利润转移给公司,通过审计调查了解该公司性质为集团内企业职工集资成立的民营公司。通过审计发现集团内其他企业也存在这种问题,这是一种典型的将国有企业利润转移到民营企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四)关联企业提供劳务未正常定价
在审计该集团所属A企业发现,该企业产品盘亏情况很严重2007年一次盘亏产品近200万元。该企业是煤气生产企业,为集团内企业和职工家庭提供煤气,根据企业煤气产量规模,剔除计量误差因素,产品盘亏这么金额显然存在问题,通过调阅集团对该企业的内审报告,发现有视同利润一项,比该企业的会计报表利润多200多万元,审计人员通过多次询问内审人员和财务人员,最后被审计单位承认产品盘亏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是对集团内企业和职工提供煤气未按正常市场价结算造成的。其中:向集团内所属的上市公司未按正常市场价定价,向上市公司转移利润100多万元,由于上市股份企业的性质不同,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向职工优惠价提供煤气,也是一种变相的国有资产流失。
二、审计对策
(一)审计中要加强对关联企业交易的关注。
一是审计时应查明被审计单位的有哪些关联企业,以便对关联交易进行重点关注;二是审查关联交易是否在会计报表中按规定进行了披露,有无有意隐瞒关联交易事项;三是对关联企业之间的往来尤其是大额的往来事项应重点进行审计,查明是否有通过虚构关联交易或未按正常定价人为转移利润情况。
(二)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于上市公司故意将某些关联交易信息隐瞒不报或拒不披露的情况,应制定相应的惩罚细则,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对处罚结果的公示透明度和宣传力度。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不仅要处罚上市公司,更要对公司董事会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