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时间:2020-08-16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政府绩效审计是促进政府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政府绩效审计发展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要]政府绩效审计是一种可以直接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价的审计方法,是促进政府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主的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政府审计的重点发展方向,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开展得比较晚,发展也相对缓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制度的推进,社会迫切要求加强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的建设。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瓶颈性因素;解决对策

1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绩效审计的核心就是评价机构某项活动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政府绩效审计也是如此,要清楚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首先要弄清楚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从而使政府绩效审计这一概念的外延更加清晰,并最终阐释它的现实意义。本节先阐述绩效审计的涵义及政府绩效审计的运作方式,从而关注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过程。

1.1绩效审计的涵义

关于绩效审计,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定义,学者们基于各自的学科视角对绩效审计予以不同的理解和界定。本文赞同如下观点,即政府绩效审计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公共责任、政府公信力和公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其管理过程中投入与产出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以期提高政府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的活动。

另外,绩效审计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客观地对政府、国家企事业单位的活动进行统计的一种方法,系统性地评价其活动的经济性与效用的过程,并针对评价的结果对于当前的工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在我国,绩效审计又被称为经济效益审计、管理效益审计等,指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标准评价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促进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活动。总之,绩效审计是审计人员对政府事业单位的效益审查。

1.2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及研究意义

(1)政府绩效审计是指政府在履行公共责任的过程中,在内部制度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等方面,以公共产出的最大化和公共服务的最优化为目标,实施的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审计管理。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绩效审计这个概念随着国家审计署的诞生被引进我国,其发展不过20余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民不仅要求一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且要求必须经济有效地用之于民,否则政府仍要负责。同时为了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公共支出成倍增加,公营部门大批涌现,促使人们要求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所以,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异常迅速,近20多年以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已经取得了以下成就: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的审计方面逐步注入了绩效审计的内容;在外资投资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2)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意义:第一,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发展的趋势。第二,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发展。我国重财务审计、轻绩效审计的思想根深蒂固,随着公众对公共资源使用效益越来越关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必然是一种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必然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结果。第三,能够促进我国绩效审计环境的改善。审计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并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发展,政府绩效审计也不例外。

2政府绩效审计发展中的瓶颈及问题的危害性

我国绩效审计还只是刚刚起步,要真正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体系,尚需相当一段时期的探索和尝试,不仅要在整个政府审计界注入绩效审计观,还应在理论上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2.1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瓶颈

(1)对于审计本质的理解偏差。受托责任观是当前对于审计本质理解的较为公认的学说,它的主要思想是:受托人为了向委托人说明其履行责任的情况而聘请独立的人员对其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以解除自身受托责任。把一般的受托责任概念应用于政府部门和公营机构,就产生了公共受托责任的概念。公共受托责任是指受托管理并有权使用公共资源的机构向社会公众说明其全部活动情况的责任和义务,它是政府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审计需求的引导缺失。政府绩效审计的需求包括法律法规的要求、当事人的需求及社会公众的需求。目前,这3个方面的有效需求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首先,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相对落后,我国法律法规方面对政府绩效审计的需求是空缺的。其次,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政府公共部门管理和服务意识差,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还不强,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差距很大。

(3)审计范围的财务导向。我国目前开展的绩效审计主要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以上各种形式的绩效审计都是以公共资金的运用为主线的,审查的内容多侧重于财务信息,关注的重点停留在财经法纪的遵循程度、专项资金使用效果、政府采购活动的经济性以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等方面。

(4)审计目标相对单一。目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是评价公共资金运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所谓的3E审计。经济性是指从事一项活动并使其达到合格质量的条件下耗费资源的最小化。效率性是指投入资源与产出的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之间的关系。效果性是指目标实现的程度,即从事一项活动时期望取得的成果实际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关系。

(5)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效益性的基本要求和限定,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经济效益做出评价的依据;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个衡量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审计人员衡量、评价绩效的标准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的依据。2.2政府绩效审计中出现问题的危害性

政府绩效审计中出现问题的危害性首先表现为政府绩效审计本质的偏差。一直以来,人们普遍将公共受托责任理解为公共部门的受托财务责任,即要求公共部门尽一个最大善意管理人的作用,保护受托公共财产安全,诚实经营,同时要遵守法律、道德、技术和社会的要求。正是基于对审计本质这样的理解,导致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发展自然也就相当缓慢,导致当前政府绩效审计效益低下。其次,有些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认为决策、体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不违法,因而不需审计,也不能审计。再次,对于我国转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体制性、机制性和管理性问题,政府绩效审计的上述目标显得较为单一,对于分析和评价由于体制缺陷、管理缺损所导致的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显得无能为力。最后,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审计结果的运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由于审计结果披露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大量的绩效问题审而不揭,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现实条件限制使得运用时机不成熟,导致审计结果常常被搁置一边。

3当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瓶颈因素和危害性,本文提出以下几个解决对策。

3.1改善审计体制环境,开辟新兴领域

政治体制是影响政府审计行为的最为重要的政治因素。现行审计体制既限制了绩效审计在审计机关内部的“自我发育”,又限制了审计监督与人大立法监督的直接结合,从而堵塞了绩效审计发展的最佳路径。目前的审计体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改革是必然的。通过改革,一方面使得政府公共权力受到制约,实现行政透明化,转变政府职能,做到真正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另一方面使人大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使预算监督得到实质性加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3.2拓展政府审计的评价内容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绩效审计的评价内容不应简单界定为“3E”目标,而应当从不同的绩效维度,开展多样化的审计评价,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应当成为政府绩效的评价内容。

(1)公平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医疗公平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的公平等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要调整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公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因而必然要开展对政府部门“公平性”进行评价的审计。

(2)环境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全球共识。目前诸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对健康的威胁、对外部安全的威胁、物理环境的退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3.3优化审计队伍结构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更好地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审计机关必须配备一批符合绩效审计要求的审计人才,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传统财务审计的基本技能,还需要具备适应绩效审计需要的诸如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工程学、信息学等专业知识。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是绩效审计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之一。针对目前我国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单一的状况,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善:一是提高在职人员专业素质。在了解现有审计队伍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审计机关可组织审计人员进行绩效审计相关知识的培训,也可选派一些审计人员到政府绩效审计开展得比较好的地方学习先进经验。鼓励在职人员进行绩效审计的学习,提高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认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处理好传统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关系。二是招纳绩效审计相关领域的人才,重新组织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在审计机关吸收新进人员时注意选用符合绩效审计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改善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只有构建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障绩效审计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管理审计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5-8.

[2]邢俊芳,陈华,邹传华.最新国外绩效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3-6.

[3]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2-14.

[4]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5-18.

[5]陈志刚.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审计,2003(21):23-24.

[6]杨肃昌.中国国家审计:问题与改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0-14.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