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制定和国际审计准则相一致的审计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审计职业道德内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审计职业道德作为在审计工作中形成的满足社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的根本道德准则和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审计行业形象与公信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审计职业道德内涵与审计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对审计职业道德失范状况进行了分析,从多个层面给出了提升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可供选择的途径,为我国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信息。
一、审计职业道德内涵与审计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审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与内涵界定
1.审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审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合法性。无论是审计机关还是审计人员都要依法审计,任何违背法律的审计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独立性。任何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职业活动时,都要保持独立的审计态度,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不作出与事实相悖的审计结论。客观性。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最大限度地剔除主观因素对审计过程和审计结论的影响,秉承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严谨与技能。审计人员在处理审计事项的过程中,应持严谨、稳健的工作作风,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支撑下,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2.审计职业道德的内涵界定。对审计人员来说,除了要保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职业态度外,还应在坚持审计独立性的基础上,体现审计的权威性。即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审计,对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和权限,按照既定的程序开展审计工作,任何越过法律边缘的行为都与审计职业道德相违背。任何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都要严守工作纪律,保守国家机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等。
(二)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后,无论是我国还是国际上的其他国家,反腐败的呼声都愈演愈烈,如果不加大对社会组织---企业、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的审计力度,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为了在国际环境风云变幻的关键时期,通过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社会组织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除了要推出必要的应对措施外,还要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不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只有那些技术过硬、道德高尚的审计人员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把审计工作和经济全局结合起来,保证审计工作具有鲜明的建设性、客观性、预见性和主动性。
二、我国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和原因解析
(一)我国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
1.经济制度和社会规范在诸多层面都与市场经济存在矛盾和冲突。而当审计工作和审计法律、法规相遇时,为了整体利益的考虑,一些审计人员或者审计组织会主动放弃对职业道德的坚守,一些违纪违规行为就会发生。比如,一些审计人员在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审计行为时,通常都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但在有效的审计监管之外。除此之外,在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上,较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注重治理教育,而对德育或者职业道德教育则较少关注。即便能够将其列入人员培训的范畴之内,也未将其与技能培训等同,使部分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成为惯性。
2.道德失范也被称作道德脱序,指的是在社会过渡或者社会转型期集中出现的忽视道德、逃避道德的现象。在审计领域,由于部分审计人员对(非法)经济利益的追求,或者为了逃避打击,会违背职业道德、践踏法律,协助社会组织(企业、地方政府等)进行经济造假,严重拉低了财务报表的质量,无论对投资者还是其他社会组织和群体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再如,审计职业道德失范还表现在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层面,一些会计师职业规范沦丧、职业道德滑坡,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后果,如果不对其加以遏制和治理,将会使中国社会长期处于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境之中。
(二)我国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1.审计职业道德的高低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有直接关联。当前,我国部分审计人员的素质尚未达到职业要求,这对审计过程的科学性、审计结果的客观性造成了严重冲击。比如,一些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低下,未能掌握必要的业务知识,职业胜任能力较差,致使被审计单位存在财务等问题也无法查出;一些审计人员未能进行自我约束或者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缺乏必要的责任性,无法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使审计过程过于刻板,影响了审计效果;一些审计单位不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致使员工法制观念淡薄,即便其业务能力较强,也在较低的职业道德的驱使下,无法做到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甚至把审计出的问题看做是获取非法利益的筹码,对审计单位和国家的审计形象都造成了极大损害。
2.我国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已初步形成,具有普遍约束力;但审计质量控制环节、责任追究机制的构建环节等仍不完善。虽然新、旧国家审计准则都对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追责问题进行了明确说明,但惩处力度不足,一些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做法并不见效,职业道德低下的审计人员依然会铤而走险。
3.需要构建一种清晰有效的机制对审计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加强外部监督,降低审计人员的道德缺失的风险。由于市场经济对利润(利益)的过度追求,构建健康、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就显得十分困难,审计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极可能做出舞弊和欺瞒,致使审计职业道德缺失。
三、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策略
(一)注重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和道德培训
为了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制定和国际审计准则相一致的审计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审计舞弊行为。但是,从根本上讲,审计人员的不道德和不作为是造成审计质量低下的直接原因。除了要完善和健全审计法律法规,还应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心理情感以及道德信念来维护,而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在审计人员选拔,考查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时,就应该通过道德甄选使更多道德水平高、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才进入到审计领域。在上岗之后,还应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行再教育,通过定期、循环的专业技能培训和道德教育,保证每一个审计人员都能将其知识和道德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力量。
(二)强化审计人员的道德自觉
当前,合格的审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与技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外,还要加强自我道德教育,使自身的审计职业道德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在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方面,能全面顺应党和国家、人民的需要。为此,审计从业人员要深刻了解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作弊后果的严重性,通过强化自身的道德自觉,使其道德素质能够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此外,审计人员要抵制利益诱惑,在独立审计的过程中,要深知触犯国家法律的严重性和行为的不可逆性,做好新世纪的“经济警察”,经受住富贵和名利的考验。
(三)消除对审计人员的各方压力
在前文的分析中可知,在市场经济框架下,我国审计工作全新的道德观和职业荣誉感并未完全树立起来。因此,为了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需要以现有审计环境为依托,通过强化审计法规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审计道德缺失而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比如,在目前的审计工作中要尽量消除不正当的行政干预,甚至确定一个时间表,将这种不必要的力量逐步排除掉,使审计工作能独立于行政权力之外。此外,还要进一步消除来自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压力,出台保护审计人员的法律、法规,使之能够秉公执法,不至于因担心报复而违背审计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能从自己的良心与声誉出发,客观公正地完成审计工作。
(四)建立和规范审计职业道德体系
审计经验表明,为了减少因审计人员道德缺失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需要依照审计环境,建立和规范审计职业道德体系。为此,需要改革现有的审计行政化管理模式,构建独立的审计制度,在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方面,要出台相应政策,有效促进审计人员主动、自觉地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全面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服务水平。此外,社会信用体系的价值取向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相关。因此,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进行考评,通过奖励和惩处机制的构建,对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的先进人物与先进集体予以嘉奖;而对那些违反审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审计人员要严加惩处,保证审计工作由道德高尚的审计人员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