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论”框架下县、乡(镇)财政审计的内容、方式和重点

时间:2020-10-01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2008年3月,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届理事论坛上提出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这一重要观点,指出审计的本质就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论”的提出,为在更高层次中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指导意义。
财政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和法定职责,在国家审计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更好地发挥在财政审计中的免疫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多年来的县、乡(镇)财政审计工作实践,谈一谈“免疫系统论”框架下县、乡(镇)财政审计的内容、方式和重点等方面的粗浅熟悉。

一、财政审计的内容

根据财政审计在国家审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审计署对财政审计的“揭露题目,规范治理,促进改革。进步绩效”的工作思路以及当前县、乡(镇)两级财政的状况,为了“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县、乡(镇)财政审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预算治理审计
对财政预算治理审计主要捉住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的编制是否科学、公道。
(1)收进预算的增长是否与当地CDP的增长趋于同步。
(2)流转税收进预算占当地的GDP的比重是否在公道的范围之内。
(3)随流转税征收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是否与当地的流转税相配比。
(4)非税收进预算是否参照上年和当年收进数,依据下年的政策变化及其他增减因素进行公道编制。
(5)支出预算总额是否在可用财力总额范围内;可用财力的计算是否考虑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和其他政策性影响因素;上年结余是否按规定纳进当年支出预算安排。
(6)基本预算支出的编制是否依据公道的预算定额、标准,其中:职员经费预算是否考虑增资因素,是否与部分(单位)预算中的基本支出预算的职员经费一致;公用经费预算在同一个定额标准的基础上,是否考虑各部分、单位履行政府职能的资金需要编制。
(7)项目支出预算是否为当地政府研究确定的项目;项目支出预算安排是否建立在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上,有无编制“空头”项目列进下年支出预算项目。
2、预算治理制度的执行是否有效。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否结合当地的实际,既集中了财力,加强了财政宏观调控力度,进步了财政支付能力,又保证了部分、单位履行职能的资金需要;各代理银行账户设置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
(2)“收人两条线”治理制度的实施,是否促使各部分、单位各项规费收进及罚没收进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进实行“票款分离”,“罚缴分离”制度执行是否到位。
(3)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是否有利于节约财政性资金;是否确保了采购物资的质量;政府采购的程序是否严格执行到位。
3、预算调整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法》的规定,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二)财政预算收进审计
1、财政部分组织进库的预算收进审计。
(1)预算收进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是否符合《预算法》等有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收人范围,进步(或降低)收费标准,增加(或减少)收费项目对象。
(2)是否存在擅自减收、缓收、免收预算收进;或虽收缴预算收进进库,又从“预算支出”渠道拨回,变相减收、免收预算收进的现象。对减收、缓收、免收预算收进的项目要审计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手续。是否齐全。
(3)有无擅自隐瞒、坐支、截留预算收进;将应纳进预算收进项目转为预算外收进;有无将应作预算收进不按规定及时结算,长期挂往来账,并从往来账科目直接拨付的现象。
(4)有无将应纳进预算治理的非税收进另行存放在国库以外的过渡性账户中,不按规定及时纳进预算收进的现象。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