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时间:2020-10-01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术语来表达。一般所指的公司治理是狭义上的概念,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视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公道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治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本文基于狭义的公司治理概念来论述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在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股东的利益能够得到公道的保证,也能够得到与其投资风险相对应的报酬;通过股东大会,广大股东能够表达自己的意志,能够影响公司的重大决策,使得公司的重大决策能够符合广大股东的根本利益;董事会能够尽职尽责,一方面正确实施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一方面能够有效地监视治理层,使其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治理公司的日常运作;治理层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得到相应的报酬和股权激励,将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很好地协调在一起。我们可以预期的是在一个内部治理结构很完善的公司里,公司在重大经营战略上不会出现重大错误。
一个具有良好公司治理的公司,投资者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就能够得到公道地保证,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就相对轻易,融资本钱就相对低廉,从而公司使用资金的本钱也就比较低,降低了整个公司的本钱,进步了利润率,降低了公司亏损的概率。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公司能够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以及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公司的绩效也就越好,公司的经营风险也就越低,财务表现也就越好,财务造假的动机也就越低。
同样,在一个良好的内部公司治理的环境下,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能够有效地实施,而不是形同虚设,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运行,就能够公道地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知,一个拥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公司,其财务报告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会比较低。相反,假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治理质量不高,那么公司的运作就会不规范和不科学,不会产生很好的经营效益,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而且还可能被少数人所控制,谋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就会比较谨慎,假如以为公司风险过大,综合考虑自身的风险与收益后,就不会轻易出具标准无保存的审计意见了,而更可能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
下面分别从独立董事的比例、监事会、治理层激励、控股股东的性质以及其他大股东的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程度来具体分析公司治理的各方面是如何影响审计意见的。

一、独立董事的比例

CEO和董事间的冲突是董事会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题目之一,总经理的动机是控制董事会,以确保其能保住职位并更多地获得职位所带来的各种利益。而董事则需要保持其独立性来监视总经理,并在公司长期绩效不佳时将其替换。由于独立董事不像内部董事那样直接受制于控股股东和公司经理层,因而有利于董事会对公司事务的独立判定。所以,在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人数比例与职责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大量研究发现相对于独立董事来说,内部董事很少会对CEO提出异议,由于CEO对他们的职务有重大的影响。激励不相容使得内部董事(包括CEO)有动机维护超过市场水平的报酬或逾额在职消费。当独立董事的比例增加时,股东与董事会的利益协调更轻易进行。因此我们以为,独立董事由于其相对独立性和客观性,其存在能够很好地制衡CEO与董事会的关系,能够进步公司治理水平,从而使得公司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比较低。

二、监事会

由于我国的新兴转轨市场经济特点,国内监事会制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