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陆的发现对于西班牙美洲殖民统治可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关键点,那么其中又有怎样的特点还有影响呢?
简析15—18世纪西班牙美洲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影响
十三世纪后半期,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以王室联姻实现了西班牙王国的统一,1492年,西班牙王国成功收复了穆斯林占领的失地。西班牙王国的最终统一,为帝国的兴起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受到发起航海探索而成为海上强国的葡萄牙的影响,以及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这些都为西班牙王国推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打了强心剂,为西班牙帝国的建立创造机会。
一、西班牙帝国殖民统治的建设历程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南北向连接着欧洲和非洲,东西向贯通地中海与大西洋,无论是自然还是军事上都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王国统一和光复运动的道路上,西班牙一步步地建立和加强了国内封建中央集权体制,紧接着统治者便将目光转向了了海外。由于赶上了“地理大发现”的航班,以及国内充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其后盾,再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势的殖民政策推行,西班牙开始了它最辉煌的帝国时代。在它的殖民统治建立进程中,我们可按照地域,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西印度群岛时期
1492年8月3日,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用船开启了历史新大门。随着西印度群岛上的一个小岛屿的出现,船队两个多月的枯燥乏味的海上生活终于得到了回报,接着哥伦布又陆续探访了古巴、海地等地方。经过短暂的停留后,“哥伦比亚在回西班牙之前留下了一部分人,这些人在他不在的时候勘察了这些岛屿的地”为下次的征服做好准备。
1493年,哥伦布重返新大陆,这一次他的队伍无论是人数还是规模,明显比他第一次出行要庞大的多。这次船队共有17艘船,1200多人,其中既有皇室成员、骑士和农民、还有传教士,他们储备了6个月的粮食,有种子、家畜、农具以及各种器械,还有甘蔗、葡萄藤、小麦、甜橙、柠檬、甜瓜和和各种蔬菜的,几经波折,哥伦布的弟弟巴托罗梅于14%在海地年建立了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戈。1502年,西班牙的大贵族奥万多受西班牙国主所托来到了海地,建立正式的殖民统治机构,并以海地为中心,向周围的土地扩散。16世纪初,西班牙就占领了“包括加勒比海诸岛屿、海地、多米尼加、古巴和巴拿马等地”在内的西印度群岛。
(二)中美洲地区时期
要想征服整个南美大陆,殖民者还需要搭上中美洲这座桥。墨西哥作为中美洲最耀眼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西班牙人决心进入这片富饶土地时,创造了墨西哥文明的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必然首当其冲。1519年,科尔斯特率领其征集的军队向墨西哥进发,在韦拉克鲁斯建立了西班牙人在中美洲的第一个城市,同年,他又向墨西哥中部高原进军,在这次的征途中,皮萨罗利用了那些或不服从阿兹特克人的统治或仍处以敌对状态的印第安部落,通过各种武力手段和外交政策与他们结成联盟,从而得到了许多军队物资和兵力,以及许多有关阿兹特克人的军事情报。另一厢阿兹特克国王蒙特苏马二世妄图通过用金银财宝来换取西班牙人的撤军。事与愿违,阿兹特克人的金银财宝换来的并非是如期的和平,而是西班牙人不断膨胀的欲望。最终国王不得不准许西班牙人进入其首都——特诺奇帝特兰城,自己也受到了科尔斯特的挟持与控制。
由于科尔斯特的残暴统治和下属的作恶多端,印第安人终于举起了反抗的旗帜,科尔斯特在经历了“陇伤之夜”这一沉重打击后,用了一年时间重整旗鼓,于1521年4月28日卷土重来,与特诺奇蒂特兰城僵持了近三个月,最后以大屠杀的方式彻底摧毁了特诺奇帝特兰城,逐渐地,整个中美洲囊括于西班牙人手中。
(三)南美洲地区时期
征服中美洲之后,西班牙的统治者将眼光瞄向了它的南边。印加帝国成为了西班牙殖民者称霸南美的第一站。1531年,皮萨罗便和阿尔玛格罗率领殖民者、船以及马匹从巴拿马出发,先是在秘鲁的北海岸建立一个新城以养精蓄锐,对印加帝国的内江加以利用,占领了印加帝国北部重镇卡哈马卡,设计活捉了印加帝国的皇帝成功进行勒索后将其杀害,接着又乘着印加帝国群龙无首之机洗劫了印加的首都库斯科,1535年,整个秘鲁全境皆被征服。然后,皮萨罗在利马河畔建立了秘鲁殖民区的殖民首府——利马城。
同年,厄瓜多尔、乌拉圭、巴拉圭相继被西班牙人征服。1538年的玻利瓦尔、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1541年智利的沿海地带也都被纳入西班牙帝国的版图。除了巴西以外,整个拉丁美洲都生存在西班牙帝国的天空之下。
二、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主要特点
作为15—18世纪最庞大的帝国,西班牙依赖的不仅仅是广裹的殖民地,还有与之相应的殖民统治。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些昔日殖民地中看到帝国殖民所遗留的影子。通过对15—18世纪西班牙帝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政治上带有着强烈的封建专制性
15—18世纪的西班牙处在封建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君王的权力高度集中。因此,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也带着这种浓厚的王权至上和封建主义色彩的皇道政治。随着殖民地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西班牙的君主要想完全的控制拉美地区,就“需要建立一套官僚机构去完成他们的事业,执行他们的意志。于是,一套较为完善的殖民统治机构应运而生”。王室最早设立了“贸易署”作为拉美地区的统治中枢机构,官员为王室委派,代替王室行驶管理权。由于殖民活动的愈加频繁,征服者们的商业利益冲突越来越大,王室派遣的官员逐渐脱离王室的把控,导致王室及大贵族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1542年,西王卡洛斯一世正式在马德里成立了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单独机构——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它只对国王负“代表国王发号施令,按国王的意志行事,维护国王和王室的根本利益”,委员会的主席每周要按时向国王汇报期间在美洲的所有事务。随着国王对西印度事务委员会的控制愈加强烈,使得这一机构成为西班牙王室在殖民区的完全代言人。
如果说西印度事务委员会是中央机构,那么总督区便是西班牙王室针对不同区域设立的地方性机构。督们作为国王在殖民地总督区的直接代理人,是总督区的最高的统治者,集军事、行政、财政权于一身,每个总督区互不联系,直接隶属于西班牙王氢“新西班牙区总督和秘鲁区总督,这些从西班牙派来的一流官员和军官,负责监督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程序、公共工程和国防的运行”,为保证其忠心,西班牙王室对总督的挑选格外严格,他们必须是最深得西班牙王室信任的名门望族,同时他们还须持有西印度事务委员会的提名。即便如此,那些受命的总督也无法取得王室的百分之百的信任,他们的决策最终决定权被紧紧地拽在国王和西印度事务委员会的手上,时刻受到国王派去的暗探和检审庭的监视。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为进一步加强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国王在各个总督区里建立了若干个检审庭庭长辖区。检审庭的重要官员也均由国王从宗主国的贵族中选派,在特殊时期,检审庭的权利甚至凌驾于总督之七“他们要经常向国王反映总督或都督在统治过程的得失情况”殖民主们在某种程度上,生活和工作没有一点自由可言。
(二)贸易垄断是殖民地经济的一大特点
殖民地不能擅自与别国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只能和自己的宗主国进行贸易,哪怕区域间的互通有无也是要受到严格的控制,西班牙国内的商人想要到殖民地去,也必须得到“贸易署”的许可。殖民地的所有贸易活动均由西班牙王室设立的“贸易署”控制,实行垄断贸易政策。为满足王室乃至整个西班牙对金银的消费需求,据统计,在往来西班牙与拉美之间的商船中,金银矿占据着最大的比例:1594年,金银占运回货物的95.6%,十七世纪初有所下降,但1609年仍占84%。1680年,从南美返回的加莱阿内斯船队除黄金外,至少将价值一千九百万比索的银锭带回西班牙,而运回的蔗糖、羊驼毛等产品仅值四百万比索。为了加强对金银矿场资源的控制,1501年,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和女王伊丽莎白禁止任何人未经王室的允许在新大陆寻找和从事矿厂工作。接下来的三年中这项指令普遍对殖民者实施除了王室官员在明确了王室对贸易和航海的绝对控制后,国王还宣布“由于国王对殖民地的正当的合法的拥有权,他要求享有那里全部珍贵金属产品的五分之一”,这一条令极大限度地搜刮了商人、殖民者的既得财富,填满了王室的国库以供他们挥霍。
为了能够更大程度掠夺殖民地的资源,宗主国还推行了专卖制度,禁止矿产主开采水银,只能高价向王室专卖局购买,这一政策针对的不仅仅是水银,还涉及到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且强制当地人大量种植烟草咖啡和甘蔗,实行庄园种植经济,剥削印第安人的劳动力。统治者常常逼迫农民低价出售粮食然后提高粮价重新卖给当地人,宗主国则从中赚取巨额差价。此外,为了巩固控制同时也为保护那些进行海洋贸易的商船免遭海盗及别国舰队的攻击与伤害,王室成立了一支西印度洋舰队,并于1526年实行双船队制,将所有的商船统一分为两支,分别派出军舰护航,按照固定的时间、航线和港口进行航运和停泊。为了获得王室的贸易许可以及换取商品的安全保障,商人要根据自己在船上货物多少交纳大数额的税费。殖民地的贸易垄断政策主要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实施,由各殖民区域的官员们具体执行。
(三)宗教在殖民统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西班牙王室在殖民地的建设过程中,不仅仅是利用政治、经济手段控制当地的土著人,还通过宗教以控制人民的思想殖民地教会本身有一套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他与殖民地的行政机构并行,同样受“西印度事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即教会从属于王权。在整个殖民体系中,教会与司法、行政三足鼎立,教会不仅手握神权,还包括政治经济权力,他们除了管理教中事务,也涉及俗世问题的审判。
不同于殖民者简单粗暴,天主教更偏向于意识领域温和性渗透。为了更好地驱使土著人为统治者们服务,传教士们通过与当地人交流从而将西方金钱观念潜移默化到土著人的意识中去。土著人经常被告知,他们可以通过运用免费的机会塑造自己的生活;通过私人财产和道德价值的积累,(他们的)个人成就会获得奖励。总的来说,这一切意味着市场的培养和劳动力的出卖,简单地说,便是让土著人以叫廉价劳动力换取金钱和物质。“就如殖民征服的速度一样,当地人饭依天主教的速度也非常的迅速”。到18世纪末,拉丁美洲殖民地共有10个大主教区,包括下属38个主教区,其中最重要的是墨西哥、利马和圣多明哥3个大主教区。作为王室在殖民地的御用统治工具,为了更彻底的削弱印第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最大程度麻痹和奴隶人们,传教士们后来选择了大棒加糖果的政策,恩威并施,一方面他们大肆地破坏当地一切文明,为此国王和教会还设立了宗教裁判所,铲除一切与天主教意识不相容的“异端邪说”,强迫当地人加入天主教,学习他们的教义;而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土著人对他们的排斥与反抗,这些传教士们向当地人学习他们的语言以此拉近彼此的距离,传播各种先进的农耕制作技术,建立教会学校,传授西班牙语,进行洗脑教育。
(四)种族灭绝政策逐渐向怀柔政策转变
在殖民征服初期,为了鼓励和拉拢更多的征服者,西班牙王室同意将所占领的土地以及地区原著民分派给征服者,并承认奴隶合法性。殖民者们充分利用分派制和监护征赋制,努力地从印第安人身上榨取所有的劳动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为了逃避西班牙人的残酷统治,许多的当地人逃到了深山中去生活”,在迪福的文字中也有过这样的描述“许多当地的智利人被驱使到山上干活,更有甚者,是为了躲避西班牙人的虐待和苛政”。战争的血腥征服,沉重的苛捐杂税,残酷的经济剥削,严酷的宗教独裁,可怕的传染疾病……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大幅度骤减:“在十六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残暴的种族政策使印第安人历年被屠杀的达1200万至1500万人。如西班牙入侵时海地原有人口约有六万人,迄1548年只剩500人;当1503年西班牙入侵牙买加岛时,岛上有30万印第安人,到1548年几乎全被消灭。种族灭绝导致的人数减少意味着国王的税收的减少和不温定,这严重损害了西班牙王室的利益。由此王室做出了给予印第安人适当安抚的政策改变。
1512年,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颁布了西班牙统治印第安人的第一部法规——布尔戈斯法,对印第安人的劳动条件、待遇和报酬、信教等问题作了明文规定,以限制监护主对印第安人的无限度役使。虽然这未从本质上改变印第安人的悲惨生活,但是“至少国王己通过正式的立法,承认印第安人享有权利,并力图用西班牙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法制代替殖民者无法无天的奴役掠夺”。1542年11月20日国王卡洛斯一世又颁布了新法。新法中规定:当地人拥有自由权、劳动报酬权和医疗保障权,不允许托管人向当地人征收重税。这一法律的颁布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了印第安人的沉重负担,解放了大多数的印第安工人。之后,西班牙王室在17世纪中叶收回了监护征赋权以及在18世纪的改良中结束了奴隶印第安人百年的“监护征赋制”。在改善印第安人境遇的过程中,不论其目的如何,西班牙王室确实做了许多的努力。
三、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影响
西班牙殖民统治包含了很大的不平等性、暴力性,是一场赤裸裸的资本原始积累活动。正是这个殖民统治撑起了西班牙帝国的辉煌,无论是对西班牙,拉美地区还是整个世界,它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
(一)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遭到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殖民征服的逐步深入,西班牙移民的浪潮顺着洋流刮向了那片新大陆,他们同当地人共同生活,相互影闯“这里的居民被分为不同的社会等级或种族,他们因为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通婚而变得复杂”,因为在西班牙移民结构中,“欧洲血统的女性数量非常有限,西班牙和葡萄牙移民开始在土著居民的女性中寻找伴侣”,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西班牙统治的这片大陆上很快就出现了大量的梅斯蒂索人、特塞罗人、科特罗人等不同的人种。这种通婚现象的普遍性带来了种族的多元化和社会的多元化。此外,许多殖民者都在为自己的征服行为进行辩解,他们觉得他们为这片新大陆带去了文明。确实,“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征服、掠夺拉美的同时,新的城市随之建立并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风俗习惯、社会心理、行为规范带到了拉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哥伦比亚看来“这些土著人知道了如何讨价还价;另一方面,妇女们开始穿上了像是衣服的遮蔽物;还有,房屋也保持了卫生和干净”并且开始形成了政治观念,这便是文明的进步。然而无论他们承认与否,对于大多数的印第安人而言,殖民者的到来代表着的更多是苦难“自1492年第一次与美洲接触后‘立刻开始了一个爆炸模式的、大规模的对美洲国家和文明的破坏,对贵金属的掠夺,对当地劳动力的剥削,以及欧洲人对土地的占有’,他们通过武力摧毁了印第安文明,杀戮了印第安人口,占领了他们的土地,剥夺他们作为自由人的权利,带来了天花和疟疾苛刻的生存环境,导致他们的人口骤减濒临灭绝,原来的生产生活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二)对西班牙帝国的国力产生双重影响
在殖民的前期,西班牙帝国借着从殖民地源源不断的贵金属,弥补了本身的资源不足,大力发展国内的经济,巩固国内的政治,国力空前增强。它还利用得来的资源发展了海上力量——西班牙无敌舰队,提高了国际地位,不停地发动侵略战争,属尼德兰,南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德意志等国的大部分领土,一度吞并葡萄牙,成为世界霸主”。然而,西班牙在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富只是单纯用于王室的享乐消费,并没有正确用于资本主义发展,使得“西班牙的生产和航运发展不能足够地适应殖民地的需求,且西班牙未能垄断奴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造成了西班牙过分依赖欧洲其他国家提供殖民地的商品和生产需求”。后来,随着西班牙国内对金属的饱和殖民地金属资源继续涌入,金银大幅度贬值,引起了西班牙和欧洲的“价格革命”,物价上涨,1501——1562年期间,平均每年物价上涨2.8%,1562年之后平均每年物价上涨1.3%,这场革命对西班牙整个社会阶层的变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穷人沦为小偷、乞丐、妓女,富人和贵族则依靠财产的变卖维持生活,贫民问题日渐凸显直至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而王室为了能继续奢侈享乐,不惜举借外债。另外,西班牙王室在殖民地的专制统治和疯狂剥削,引起了殖民者与王室的矛盾对立,以及广大受苦受累的印第安人与封建王室阶级矛盾激化,当地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白人联合印第安人进行反抗斗争,再加对欧洲的侵略性扩张军事政策引起的军费紧张,使得西班牙帝国应接不暇,难以招架,其经济和国力一落千丈,逐渐走向衰落。
(三)为后来的殖民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助力和典例
西班牙虽然是地理大发现的最大受益者,建立了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却始终不能跻身欧洲一流国家。它的崛起反而在很大意义上带动了英、法等其他国家的海外扩张,这些国家利用航运之便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将不计其数的黑人拉去美洲进行交易。另一方面,因为西班牙帝国对其广大殖民地的经济掠夺,使得大量的贵金属如潮水般涌入欧洲,为西欧国家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本积累去发展他们工商业经济。正如上一段所提到的,西班牙国内工业生产力本就不足,在产品方面对欧洲各国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又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西班牙帝国工业生产更加衰落,转而选择了原料出口,据统计17世纪的西班牙输出的羊毛“其总量36000至40000捆,英国2000至7000捆,法国6000至7000捆,主要输往荷兰和汉堡22000捆,威尼斯和意大利等其他地方3000捆,非洲1000捆,到18世纪中期估计英国每年输入6000捆”,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他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其次,西班牙帝国的殖民体系为后起的英殖民帝国的殖民管理和发展提供了可循之路,是他的一个成功的效仿和先例。殖民地区划分、总督制、庄园制度等成为新兴殖民主义制度建立的参考系。英国从西班牙帝国后期失败的殖民体系中吸取经验,采取了不同于后者的“直接统治”的殖民模式,让当地的贵族作为自己的“代理人”,给予他们一定的政治统治权利,降低了对殖民地的殖民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地的社会生活习俗和文化的完整性;在经济上,英国更多的偏向于“自由模式”,殖民地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贸易流通,这使得英国殖民下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要高于西班牙统治的殖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