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管理论文提纲范文是怎样的呢?工商企业管理论文提纲有哪些精彩的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工商企业管理论文提纲的范文,欢迎阅读!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提纲的范文篇一:
【摘要】当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在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是影响一个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战略因素,而其能否在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换言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直接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以至企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胜任素质模型既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三十余年来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劳动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历史比较短,而且现有成果大多基于欧美文化背景与国情。
在我国,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进入广泛的应用阶段;为了提高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学术界与企业界开始关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我国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研究和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重视提升和开发员工素质,而忽视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自身胜任素质”以及“重视理论实证研究而忽视应用性研究”成为两个重要的问题,而后者则更为突出。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探索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在我国企业运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更有效的应用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本论文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重点概述胜任素质模型理论,主要内容是胜任素质内涵界定与发展情况概述,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的方法与步骤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国内外理论研究概述。这一部分从理论角度探索胜任素质模型的渊源与应用情况,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的实践进行研究。首先在分析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因素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角色要求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阐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其次分析目前我国国内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本部分是本篇文章的重点和核心,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部分主要是总结性的说明研究的结论,研究不足以及相应的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多种研究方法的相互融合。运用文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实证分析等方法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的构成要素和应用问题探究;
二是遵循一般性,展示特殊性,具有实用性。在探索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素质模型时,借鉴国外职业经理人的胜任素质模型,中国企业领导人、职业经理人、管理者等典型的胜任素质模型,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
三是理论与现实的相互配合,突破以往进行胜任素质模型研究的模式,即大部分职业经理人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最终结果都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胜任素质模型,而没有具体运用状况的分析,本文会将现实运用部分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致谢5-6
中文摘要6-8
ABSTRACT8-10
1引言13-17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3-16
1.1.1国外关于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状况概述13-15
1.1.2我国关于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状况概述15
1.1.3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战略意义15-16
1.2我国人力资源经理界定16
1.3研究思路16-17
2胜任力素质模型理论概述17-46
2.1胜任力素质理论概述17-20
2.1.1胜任力的提出17
2.1.2胜任力素质内涵17-20
2.2胜任力素质模型概述20-22
2.2.1胜任素质模型的内涵20
2.2.2胜任素质模型的类型20-22
2.3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中的作用22-33
2.3.1基于胜任力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23-24
2.3.2基于素质模型的职务分析24-26
2.3.3基于素质模型的选拔与测试26-28
2.3.4基于素质模型的绩效管理28-29
2.3.5基于素质模型的员工培训与发展29-31
2.3.6基于素质模型的薪资方案与福利计划31-33
2.4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步骤与方法33-39
2.4.1按胜任力因子获得的技术分类33-35
2.4.2按胜任力因子获得的逻辑关系分类35
2.4.3按胜任力模型的开发程序分类35-39
2.5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理论研究成果39-42
2.5.1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理论研究成果39-41
2.5.2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理论成果41-42
2.6我国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模型研究趋势和展望42-46
2.6.1胜任力素质模型验证方法的深化42-43
2.6.2各建模方法的进程效用分析43
2.6.3胜任力模型研究对象的扩大及转变43-46
3建立素质模型的流程与方法46-59
3.1能力素质模型举例46-47
3.2职类职种的含义与划分方法47-48
3.3建立素质模型的流程48-59
3.3.1素质研究与开发的步骤49-51
3.3.2关键事件访谈法的操作要点与方法51-55
3.3.3主题分析素质模型的完成55-57
3.3.4素质模型评估与确认57-59
4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和量表设计59-67
4.1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鉴定分析59-61
4.2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分析61-63
4.3世界500强企业HR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因子分析63-67
5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模型和量表分析67-74
5.1被调查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描述性统计67-69
5.2人力资源经理核心胜任力的重要性分析69-74
5.2.1影响和鼓舞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69-71
5.2.2应变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71
5.2.3控制情绪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71-72
5.2.4建立信任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72
5.2.5沟通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72
5.2.6持续学习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72-74
6结论74-75
6.1研究结论74
6.2研究不足74
6.3研究建议74-75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F-001、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F-00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F-003、现代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F-004、西方管理思想流变研究
F-005、企业无形资产研究
F-006、企业文化纵横谈
F-007、精神劳动与精神产品生产的管理
F-008、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F-009、科学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F-010、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
F-011、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F-01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研究
F-013、中国股市发展研究
F-014、当前宏观政策的变动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F-015、民营银行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F-016、民营经济的产业选择
F-017、民营经济的制度创新
F-018、民营企业与技术创新
F-019、资本运营研究
F-020、居民投资问题研究
F-021、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F-022、企业商标保护战略研究
F-023、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F-024、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提纲的范文篇二:
中文摘要6-8
abstract8-10
1引言13-17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3-16
1.1.1国外关于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状况概述13-15
1.1.2我国关于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状况概述15
1.1.3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战略意义15-16
1.2我国人力资源经理界定16
1.3研究思路16-17
2胜任力素质模型理论概述17-46
2.1胜任力素质理论概述17-20
2.1.1胜任力的提出17
2.1.2胜任力素质内涵17-20
2.2胜任力素质模型概述20-22
2.2.1胜任素质模型的内涵20
2.2.2胜任素质模型的类型20-22
2.3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中的作用22-33
2.3.1基于胜任力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23-24
2.3.2基于素质模型的职务分析24-26
2.3.3基于素质模型的选拔与测试26-28
2.3.4基于素质模型的绩效管理28-29
2.3.5基于素质模型的员工培训与发展29-31
2.3.6基于素质模型的薪资方案与福利计划31-33
2.4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步骤与方法33-39
2.4.1按胜任力因子获得的技术分类33-35
2.4.2按胜任力因子获得的逻辑关系分类35
2.4.3按胜任力模型的开发程序分类35-39
2.5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理论研究成果39-42
2.5.1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理论研究成果39-41
2.5.2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理论成果41-42
2.6我国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模型研究趋势和展望42-46
2.6.1胜任力素质模型验证方法的深化42-43
2.6.2各建模方法的进程效用分析43
2.6.3胜任力模型研究对象的扩大及转变43-46
3建立素质模型的流程与方法46-59
3.1能力素质模型举例46-47
3.2职类职种的含义与划分方法47-48
3.3建立素质模型的流程48-59
3.3.1素质研究与开发的步骤49-51
3.3.2关键事件访谈法的操作要点与方法51-55
3.3.3主题分析素质模型的完成55-57
3.3.4素质模型评估与确认57-59
4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和量表设计59-67
4.1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鉴定分析59-61
4.2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分析61-63
4.3世界500强企业hr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因子分析63-67
5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模型和量表分析67-74
5.1被调查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描述性统计67-69
5.2人力资源经理核心胜任力的重要性分析69-74
5.2.1影响和鼓舞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69-71
5.2.2应变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71
5.2.3控制情绪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71-72
5.2.4建立信任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72
5.2.5沟通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72
5.2.6持续学习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72-74
6结论74-75
6.1研究结论74
6.2研究不足74
6.3研究建议74-75
知识扩展: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对我国个人信托业务的特点及供需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个人信托业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个人信托;信托公司;信托业务
一、个人信托的定义及其特点
个人信托是指自然人(委托人)为了对财产进行规划,将现金、证券、不动产等资产的财产权转移给受托人,受托人再依信托合约管理信托财产从而使受益人获利或者达到其他的目的。其特点主要为:第一,个人信托类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范围广泛;第二,个人信托类理财产品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第三,个人信托类理财产品具有独特的安全性设计;第四,收益率相对较高。
二、国内个人信托业务供需分析
(1)国内个人信托业务需求分析。据估算,到2015年中国高净值个人投资可达到58万亿元的规模,可为个人信托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GDP达到568,845亿元,比上年提高7.7%(依可比价格计算),并且第三产业第一次超越第二产业,同时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低迷,使人们对个人信托业务的需求量猛增,个人信托业务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国内个人信托业务供给分析。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13年全国共有信托企业54家,信托资产的规模有史以来最高达到将近11万亿元人民币。然而从股东构成的角度分析,金融机构、中央企业、各级政府占到了九成以上,私人控股信托企业不足一成。而信托业务的创新尤其是获得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及赢利模式的革新依赖于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此外,信托企业如果发行新产品,往往需要获得事前的许可,否则以后可能会出现麻烦,这就大大降低了革新的进度。因此,虽然我国的信托行业在供给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潜力。
(3)国内个人信托业务供求综合分析。通过对国内信托业务的供求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国个人信托业务的供求并不平衡,并且是需求大于供给。供给方面需要极大的改善,产品必须多样化,目前行业收入中约88%长期来看不可持续,现有业务中隐含四类风险:信誉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信托企业应力求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控制风险的能力、专业化投资的能力、投资咨询的能力以及投资后管理的能力等。
三、我国个人信托业务的不足
(1)信托公司内部风控体系需要加强。一些信托公司的风险控制不到位,信托公司应该加强对风险的监控,以保证投资的业绩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虽然信托公司没有义务为客户的投资保本,当客户亏损严重时也不需要承担赔偿。但如果真的发生了大规模亏损,会影响公司的声誉,也为以后信托产品的销售制造了障碍。
(2)信托行业现有业务模式不可持续。信托公司收入的88%长期面临挑战。根据麦肯锡公司的数据,2012年我国信托业收入的39%来自于通道业务。然而,中国的宏观大方向是信托业务结构逐步向非信托金融机构开放,这会促使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消失。同时,信托公司2012年收入的另外49%由私募投行业务贡献,伴随政策的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等高风险项目将会越来越多获得银行信贷,将来资本市场会更加成熟,这就压缩了信托公司的私募投行业务的盈利空间。
(3)我国居民对个人信托业务的了解还很欠缺。关注信托产品的主要人群还是集中在特别富裕的人当中,对一般的小康家庭或以上的居民,理财的方向主要集中于买房、定期存款、国债、股票,很多人对个人信托业也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加大宣传信托的普及力度,使闲置资金有了好的投资方向,需要资金的好项目得到资金。
(4)我国个人信托业产品比较单一,需要多样化发展。信托业经营的范围基本包括了除债券债务以外的其他金融业务,现如今经济市场化发展给信托业提出了许多新的信托需求和挑战,金融信托业要在完善规范传统信托服务品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金融信托业的职能,拓展信托业的经营范围,开展信托业务的创新。在另类资产管理、私人财富管理和私募投行方面以及其细分方面进行创新。
四、我国个人信托业务发展建议
(1)加快转型步伐。在未来,信托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私募投行业务,信托公司在以后仍然要把私募投行业务作为自己的主要业务,但需要优化和转型;其次,对另类资产管理,在我国这项业务还是一块处女地;第三,私人财富管理,信托公司以后也应该在私人财富管理方面下工夫,给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信托公司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第一,要提高资产获取能力。信托公司应该进一步培养专业化的人员,通过更专业的技术获得更多的投资资产;第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认真负责,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第三,提高专业投资能力,最重要的是奖罚分明以聚集一批优秀的人才;第四,提高投后的管理能力,做到全方位的为客户服务;第五,加大产品的研发与筛选能力。建立开放式产品平台,引入外部产品,积极拓展新的产品线,为客户带来更高的服务体验。
(3)加强对信贷风险管控和投资者保护力度。基于信托业务特点和风险分析,监管机构应确保信托公司的杠杆率在合理的水平,且随着房地产泡沫的严重,尽量引导信托公司降低在房地产市场的投入,并要求信托公司的产品可以经受住压力测试;其次还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信托业,加强竞争,有利于盘活整个行业,并尽量用备案制代替审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