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下面是sxsky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思政专业论文提纲,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论文提纲
题目: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动力开发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精神动力作为一种重要资源,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发,可以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强大进取力量、促进形成物质、精神生产力。当前社会过于注重物质追求,忽视人的精神世界。精神动力缺失导致社会发展失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精神工作,但过分强调的工具性削弱了其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开发精神动力,成为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充分吸收和借鉴历史经验和专家、学者的理论成果,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人的精神动力开发”作为研究的核心,从精神动力开发的历史演进中分析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目的与价值,总结精神动力开发的规律与原则,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的开发过程建立传导模型,阐述“精神动力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精神力的传导”的观点,最后结合精神动力开发的基本经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创新路径选择。
精神动力是个体的强大内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综合论述,探讨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精神动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本文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摘要6-7
ABSTRACT7-8
导论8-14
一研究源起8
二研究目的8-9
三研究价值9-10
四相关概念10-13
五创新之处13-14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历史演进14-22
第一节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实践探索14-18
一、中国古代的德化灌输14-16
二、西方古代的精神培育16-18
第二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理论研究18-19
一、西方哲学关于精神动力开发的理论18
二、西方心理学关于精神动力开发的理论18-19
三、西方管理学关于精神动力开发的理论19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理论19-20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理论20-22
一、毛泽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20
二、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精神动力20-21
三、江泽民: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21-22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对精神动力开发目的、价值22-30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目的22-26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2-23
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目的23-26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价值26-30
一、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价值实现的前提26-27
二、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精神动力价值内涵27-30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中精神动力的传导30-38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原理30-34
一、精神动力形成的过程30-32
二、影响精神动力的因素32-34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规律34-35
一、重复性与非重复性的统一34
二、内化与外化的统一34-35
三、放大与衰减的交变35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中的精神动力传导35-38
一、内源精神动力循环模型35-36
二、外源精神动力传导模型36-38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策略选择38-43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原则38-39
一、求实性原则38
二、层次性原则38
三、应变性原则38-39
四、效益性原则39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精神动力的基本经验39-40
一、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统一39-40
二、社会化与个性化统一40
三、灌输式与多样化的统一40
第三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精神动力的策略选择40-43
一、重视主体需要,实现“动车式”行进40-41
二、增强理论深度,提高动力输出41
三、优化传动过程,减少动力损耗41-42
四、促进实践环节,实现良性循环42-43
结束语43-44
致谢44-45
参考文献45-47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7
篇二:论文提纲
题目:论道德蜕化与道德内化、道德外化的关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道德现象,即人们的行为常常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相悖,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主体利益要求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之间发生了冲突。面对这一冲突,高高在上的传统道德常常要求人们压抑甚至放弃个人利益要求而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导致人仅为道德而存在。这反映了人与道德关系错位的情形。我们讲道德为人而生,但人为什么要与道德对抗呢?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包含两个层面:即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和具体层面的道德原则规范。从一般意义上而言,人与道德是彼此同构的,不存在离开人的道德,离开了道德人也很难生成为人,道德要求源生于人的本质需要;而从具体层面而言,人与道德之间既存在着同一和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着差异和对立的关系。
因为具体的道德原则规范一旦生成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而人的自我实现要求具有复杂性和随机性,人的现实要求有可能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也有可能与道德规范要求相背离,后者表现为人的行为对具体的道德规范要求的游离甚至对抗,我们将后面这种现象称之为“道德蜕化”现象。道德蜕化是指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并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人,在现实需要的支配下,通过采取对其自身已学习、选择和认同的道德规范要求相游离和对抗的行为,而达到自我利益实现的道德现象。从是否有利于人的本质需要实现来看,道德蜕化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道德蜕化有利于促进道德的发展,消极的道德蜕化则会阻碍道德的发展。
因此,人的道德行为由道德内化、道德外化和道德蜕化三个过程组成,这三个过程之间辩证互动,共同构成道德行为发生的有机过程。在道德内化过程内含着道德蜕化的原因,外化之道德只是内化之道德的一部分,其余的则被道德蜕化所消蚀,道德蜕化的发生又对道德内化和道德外化产生影响。从当今我国道德现状来看,道德蜕化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传统道德与新的利益结构已发生变化的道德主体之间发生严重错位、分离所致,研究分析其内在原因,全面审视主体道德选择的人生合理性与价值论缺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摘要6-7
ABSTRACT7-9
引论9-15
(一)一种道德现象9-10
(二)传统道德的应对10
(三)人与道德的关系10-13
(四)“道德蜕化”问题的引出13-15
一道德蜕化的内涵15-23
(一)道德蜕化的界定15
(二)道德蜕化的性质15-19
1、评判道德蜕化性质的依据16-17
2、道德蜕化的性质分析17-19
(三)道德蜕化的理论体现、历史展现及现实表现19-23
1、中外思想家有关道德蜕化的论述19-21
2、道德蜕化在道德发展历史中的展现21-22
3、道德蜕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22-23
二道德蜕化与道德内化、道德外化的关系23-38
(一)道德蜕化与道德内化的关系23-32
1、道德内化的内涵23-25
2、道德内化过程内含着道德蜕化的原因25-30
3、道德蜕化的发生促进道德内化优化30-32
(二)道德蜕化与道德外化的关系32-35
1、道德外化的内涵32
2、道德蜕化是对道德内化之后未被外化之内容的消蚀32-34
3、道德蜕化对道德外化的双重影响34-35
(三)道德蜕化、道德内化、道德外化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35-38
1、道德运行的一般过程36-37
2、道德运行过程中的辩证互动关系37-38
三发现“道德蜕化”的当代启示38-44
(一)当今我国道德发展的主要问题:道德蜕化现象普遍存在38-39
(二)发现和提出“道德蜕化”的当代启示39-44
1、我国当前的利益结构正在发生变化40
2、当今社会道德规范内容出现了不合理性40-42
3、在当下的道德活动中道德主体性发挥出现了问题42-44
结束语44-45
参考文献45-47
后记47-48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8
篇三:论文提纲
题目:儒家君子人格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
当代社会,道德问题成为21世纪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究其原因,这与忽视优秀传统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无关系。基于此,我们很有必要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道德人格缺陷,利用传统道德中的优秀思想,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促进理想道德人格的养成。儒家君子人格理论作为传统道德人格修养的主要模式,在维系古代社会道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弘扬儒家君子人格理论精华使之服务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是社会主义道德人格培养的重大课题。
从当代大学道德人格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借鉴儒家君子人格理论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选题的原由、背景及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成果进行综述;分析了儒家君子人格中“君子”的定义及君子人格的内涵,并研究指出君子人格其实质就是道德人格,同时分析了道德人格的定义,根据时代特征及大学生作为特殊社会群体的身份,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格人格存在的主要特点;根据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现状,分析大学生道德人格存在的缺陷,并探究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缺陷的成因;通过儒家君子人格理论的价值探讨,分析其道德修养内容和修养方式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所起的作用。
总之,笔者认为,儒家君子人格理论虽有历史的局限性,但通过批判继承并对其优秀成份进行当代价值转换,重新焕发儒家君子人格的人格魅力,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仍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摘要5-6
ABSTRACT6-9
第一章导论9-17
1.1选题的缘起9-11
1.2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1-12
1.2.1选题的背景11-12
1.2.2选题的意义12
1.3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2-15
1.3.1国内研究现状12-13
1.3.2国外研究现状13-15
1.4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15-17
1.4.1研究的内容15
1.4.2研究的思路15
1.4.3研究方法15-17
第二章儒家君子人格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辨义17-30
2.1人格17-18
2.2儒家君子人格18-25
2.2.1君子18-19
2.2.2儒家君子人格19-25
2.3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25-30
2.3.1道德人格的定义及其特征25-27
2.3.2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特点27-30
第三章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陷及成因分析30-37
3.1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缺陷的主要表现30-33
3.1.1道德信仰失重30-31
3.1.2德与智的分离31-32
3.1.3知与行的脱节32
3.1.4权与责的失衡32-33
3.2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缺陷的成因33-37
3.2.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33-34
3.2.2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34-35
3.2.3传统道德地位的弱化35-36
3.2.4道德教育方法的失当36-37
第四章儒家君子人格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借鉴37-50
4.1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内容的借鉴37-45
4.1.1君子之“德”与大学生道德人格之内在涵养37-40
4.1.2君子之“礼”与大学生道德人格之外在规范40-42
4.1.3“忠、恕”与大学生道德人格之处世标准42-43
4.1.4“孝、弟”与大学生道德人格之感恩品质43-44
4.1.5“信、义”与大学生道德人格之做人准则44-45
4.2儒家君子人格修养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方法的借鉴45-50
4.2.1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注重发挥高校教育者的道德表率作用46-47
4.2.2教养并举、重在于养,注重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内化过程47-48
4.2.3德智并重、以德为先,突出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首要地位48-49
4.2.4以知促行、知行统一,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实践生成49-50
结语50-51
参考文献51-5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3-54
致谢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