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父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国殇二题2016年第11期相关毕业论文提纲。是论文题目专业与父亲及墓园及国殇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父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腾冲小团坡
为了追寻父辈们上世纪40年代的历史真相,我走访了许多出生入死的老人,韦二是其中令我难以忘怀的―个.
韦二,80多岁了,在人们的眼里,一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没人见他哭过,也很少见他有过笑脸.然而,那天,韦二和他的老伴在家看了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韦二哭了.几天后,韦二的儿子带着他和老伴去了趟腾冲,在国殇墓园的滇西抗战纪念馆的展台前,韦二看到了一张照片.一位年轻战士与日军搏斗得血肉横飞,那种痛苦尽管难以自抑,却还用枪杆撑起模糊的身躯,张开大口,垂死前仿佛一口白牙也要咬死一个入侵者.韦二很想把这张照片撕下来.他不能.他只能在这张照片前留了个影.
他拿着这张留影照片说:“我的战友啊,这么多年过去,我终于见到他了,虽然在照片上.要是像他一样在战场上‘壮烈’,我后来的日子就不那么苦了.”说话间,他的眼睛闪着泪水.
韦二出生于广西宾阳县一户农家,16岁那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的表兄拉他参军,说去打日本人.“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愿意国家被侵略,那时候不是说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都有守土抗战的责任吗我们是为了国家上的前线.第一仗就是参加杜聿明军长在我家乡指挥的大仗.”韦二所说的是1939年12月,为打通西南交通线,国民党最精锐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向驻守在昆仑关的日军发动攻击.战斗中全军将士奋勇搏杀,三复三克,重创曾参加过南口、忻口、平型关、太原、台儿庄等战役,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征四郎所部第五师团,歼敌4000余人.此战作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辉煌战例,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痕迹.战后,韦二跟着部队到云南,被编入第20集团军.1944年夏天,20集团军直逼陷落于日军手中两年的腾冲城.重访腾冲回来后,韦二开始向人们说起过去从不敢说过的腾冲之战.
他说:“腾冲很难打,它的城墙是在500多年前当地人用石头筑成的,连四个城门都是用铁板做成的.7月底,我们3连攻打腾冲城外的来凤山日军阵地.之前,进攻了两次,都没有上去.一天晚上8点,我们再次向山上发起攻击,3连打头阵,全连有15哆人,冲上去就剩十几个人,2连没剩几个人.”来凤山是腾冲城外的至高点,山上有隧道通往城内,日军把所有的重武器都用在来凤山上.
“我们刚冲上山头不久,日本人又冒出来,子弹、火炮像下雨一样向我们打来.我们一退下来,日本人就追了下来.当时受伤的战友王夫跑不及,叫我们赶紧退回去.王夫拖着伤痛与日本鬼子肉搏,被藏在一个隐蔽坑里的美国兵拍摄下来.就在我们快退到自己阵地时,我听到后面山上一声爆炸声,是王夫拉响了一颗手雷和他身边的五六个日军同归于尽.”
韦二说,打仗前王夫与他说过自己“万一”不幸就“成仁”,决不当俘虏.最后,韦二他们使用美制44式火焰喷射器才攻下了来凤山.
当硝烟散尽,又有谁能想象得出,在腾冲的山野上留下了多少像王夫这样的血肉之躯韦二悲壮的往事不时跳上我的心头.
前些日子我到了云南.办完事,朋友问想到下面什么地方走走我说去腾冲.终于,我可以去看一看韦二们的腾冲,看一看国殇墓园了.
那天到腾冲小团坡,斜阳衔山,四周挟裹着阵阵冷风.下车便看到墓园门额上“国殇墓园”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沉重而肃穆.这是腾冲籍民国元老李根源借楚辞《国殇》而题的刻石.腾冲各界民众为了纪念腾冲血战的胜利,缅怀先烈,决定厚葬阵亡将士,在城郊小团坡建立忠烈祠、烈士冢和纪念碑,于次年抗战八周年的7月7日正式落成,命名为‘!国殇墓园”.
沿着门内的甬道溯步而上,但见忠烈祠周边数棵高大倔强的杜鹃树上,花开满枝,不踞不傲,坦坦荡荡.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杜鹃花,鹅黄中透着金色,尊严高贵.这样乍现在墓园里的杜鹃让我惊心.忠烈祠门头悬放着于佑任草书的“忠烈祠”牌匾,祠内黑色碑石上安放着克复腾冲9186阵亡将士的名录,那是韦二的战友.蒋中正的题词“河岳英灵”刻于祠的上檐,两楹是何应钦题联“气壮山河成仁取义”和“光照日月生荣死哀”.我眼前闪过一道阴森的寒光,隐约听到了风声、枪炮声与灵魂的尖叫声,仿佛看到王夫和他的战友们像潮水般一浪高于一浪涌上日军阵地,顷刻又像退潮般卷下,罪恶的子弹穿过他们的胸腔,成片的影子倒伏于山野.人们都说杜鹃鸟啼血成花,那一定是王夫们把旷野当作自己生命的归宿,一朵朵盛开、渐开、含苞都自然芳香,壮烈洒脱.
直指苍穹的纪念碑巍然立在小团坡上方,第20集团军司令霍揆章将军在碑文中这样叙述腾冲会战:“腾冲城垣坚厚,河流环绕,锁钥边陲,素称险固,倭寇盘踞两年,密缮守备,洞穴隧道,纵横交通,炮垒枪巢,星罗棋布等凶悍之敌,犹负隅困斗,凭借坚固之工事,与街市之房屋,步步争持,处处激战,硝烟蔽日,弹雨迷天,肉搏血飞,草雉禽弥,历四十余昼夜,至九月十四日,将敌完全歼灭.岩疆重镇,重见天日.积尸为阜,流血成渠.锦绣市廛,尽成瓦砾,遗民相见,痛哭失声等”一个个长满青苔的墓冢阶梯式整齐排列至山顶,呈半球状的山坡上竖着3168块碑石,上面分别铭刻着3168位殉国者的名字.我仿若看见晚霞照在这支部队一个个威武不屈的壮士脸上,一个个忠勇刚强,视死如归,剽悍却敌;他们是一把把锋芒闪烁的利剑,向着鬼子头上砍去,令一万多名日军魂销他乡.
栖身于树上的乌鸦悲凉而强劲地啼叫,刺痛我的心.我仿佛触动了这场战争的真实,听到了王夫、韦二等浴血勇士的呐喊,及其背负的满心伤痛.这些埋在一坯黄土之下的王夫们,都是娘肚里生下的孩子,他们大多为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却远离故土和亲人,投身于残酷的绞杀之中,美好的年华被枪弹打得百孔千疮;然而,他们抱定牺牲一切的决心,以身许国,毫不惧怕.
墓园的抗战纪念馆,王夫牺牲前的照片和许多珍贵的影像都记录着腾冲会战的场面.生动的场景、故事和细节,展现已经远去了的硝烟,追怀一种恒久的精神,让我感奋,又让我唏嘘.
腾冲血战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写下了一页悲壮的篇章,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以血诚之心阅读这段史诗.然而,政治风云的变幻和意识形态的错位,使得这场残酷而闪亮的战役长时间被历史遗忘,墓园过去几十年一直关闭着,埋葬于小团坡的3168个荒冢一直被尘封于历史幽暗的密林中.原因是人们不敢说真话,人人远离国家生活中的某些重要真相,对许多历史事件的了解和感受日益疏远.抗战胜利后,韦二所在军进驻华中,1949年1月韦二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当了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疆场中转战,年轻的韦二遍体枪伤.然而,最后还是逃脱不了“历史反革命”的身份,先后经历了监狱、劳改场,又最终遣返原籍“劳动教养”等“活法”.韦二在忠贞、屈辱、良知、苟活、尊严、歧视等复杂的人性中已找不着北,人格在时光的流水中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埋藏在心灵深处只有累累伤痕和抛弃,这种苦难的“活着”可 想而知了.直至近日,我还看到《羊城晚报》报道说“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当年跟随十九路军蔡廷锴将军的卫士曾晖多年向民政部门申请生活补贴,都杳无音信.今年101岁的曾晖,22岁参加淞沪抗战,半生戎马,是参加过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战士中的健在者.在整个抗战期间,曾晖曾身负九枪却幸免于难;如今年事已高的他行动不便,旧伤也常常发作.他的左肩中过弹,他的独子曾祥朗说,从记事起父亲的左手就一直是冰凉的.去年9月,国家为抗战老兵派发一次性生活补贴3000元,曾晖却没领到等”报道字里行间同样让人心酸.好在公道自在人心.在腾冲我听到这样的传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涌现了一批“破四旧”的坏“孩子”,他们用打砸抢的方式,企图砸烂忠烈祠,挖开烈士冢,炸掉纪念碑.一天,他们手持家伙进入墓园,顿时天地漆黑,风雨大作,坏“孩子”们一个个吓得连滚带爬,慌忙逃离.后来,再没有人敢进入墓园捣乱了.这个传说,也许正表达了知情民众对忠烈的敬仰,对历史歪曲者痛恨的情感,也由此忠烈们才不被干扰,得以安息,墓园也逃过一劫.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父亲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专升本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9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中国的国家记忆开始渐渐地走向完整,这是一件值得庆幸又绝不可以逆转的大事.国殇墓园打开了大门,―个个长满青苔的荒冢终于走出遮蔽,重返更多中国人的记忆,唤醒更多的沉睡者.―个个被唤醒的灵魂,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韦二回到当年的战场,见到了安息的战友,他说,再也不要打仗了.
腾冲归来,我迟迟不能从国殇墓园回过神来,总想着,国殇墓园躺着的一个个英灵,还有幸存的韦二们,都是悲壮和悲凉的英雄,令人敬畏,国殇的泪河在历史深处无声地奔流.
果实
送走了客人,父亲坐回沙发,盯着茶几上那袋客人送的苹果,一言不发.
客人叫冯思明,是为了他父亲冯文瑞的事情来找父亲的.临走时,他对父亲说:“冯叔叔,拜托了,我父亲生前最信任您.”目光中充盈着期待,久久地握着父亲苍老的双手.
这是一场不期而至的见面.穿越时光隧道,历史的疼痛再次撞击着谈话者与我这个旁听者的心扉.
那一年,辽沈、平津、淮海战役之后,国民党已处于燕栖危巢、鱼游沸鼎的大崩溃阶段,纷纷退至南方.此时的桂系仍有5个兵团,12个军,是国民党在大陆最有实力的集团之一.“小诸葛”白崇禧把广西划为6个军政区,每个军政区给一个新编军的番号,实行“一甲一兵一枪”,征兵征粮,破坏交通,坚壁清野,对共产党作最后的“清剿”,要把十万大山变成最后的“牢固的”国统区.
十万大山一带是白崇禧控制的地盘.电影《英雄虎胆》中的“剿共总司令”张瑞贵就是白崇禧手中的一个王牌,在当地实力很强.张瑞贵正在落实“动员勘乱条例”,部署大规模“围剿”.父亲所在的纵队进入了反“围剿”的关键时刻.冯文瑞是张瑞贵的亲戚,又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地方武装头目,是东安地区影响最大的政治人物.冯文瑞的武装对解放军进入十万大山极为不利.
父亲说:“当时,我们了解到,你父亲在外面受过高等教育,从社会中看到了国民党越来越腐败,贪赃枉法,回乡后对张瑞贵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的行为看不惯,心里十分矛盾.”为了争取冯文瑞,实行“军事策反”,迅速解决解放军进入十万大山进行战略大反攻的需要,父亲说:“春节刚过,支队政委就派我利用与你们同姓的关系,摸清你们东安冯姓的宗亲来历,去做你父亲的工作.”此时,我才知道父亲在战争年代中也曾有过小说中“深入虎穴”的英雄行为.
于是,父亲一人打扮成农民进山,找到一位姓冯的正在田里耕作的农民,与他一边干活,一边聊天.摸清情况后,父亲便请这位农民给冯文瑞捎了口信,说有位同姓的共产党兄弟想来相见.
“你父亲当时听了坚决不答应.但三天后,他又叫那农民告诉我三条规定,一只准我一人见他;二只准夜间来见;三不许张扬,绝对不能让张瑞贵发现.我答应了你父亲.”
过了两天的一个晚上,冯文瑞便派人把父亲领到了他的大院,匆匆进入他的卧房.“见到我,他即示意其他人离去,并给我上了一杯茶.你父亲毕竟是个读过书的人,有礼貌,对我是尊重的.”父亲即开门见山地对冯文瑞讲了当时的形势,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