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演义方面论文答辩开场白,关于《三国演义》的悲剧性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演义及参考文献及悲剧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演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最优秀的历史类长篇小说之一,其中的人物故事自古代乃至今日仍脍炙人口.《三国演义》从平民百姓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都被赋予了鲜明的形象.作者罗贯中在叙述精彩绝伦的故事的同时无不体现着种种悲剧色彩.这种悲剧不仅仅是战争的硬性创伤,更有人性的矛盾与悖论.
这篇论文url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188352.html
【关 键 词】三国演义;悲剧;矛盾
《三国演义》由元末明初的罗贯中采集民间的传说、戏曲、评书,经过修改整合成书.它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的古代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描写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晋太康元年间各个政治军事集团的风云变幻.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纷纷扰扰.
《三国演义》以《临江仙》为开篇,整首诗就已蕴含了浓重的悲剧情调:“古今多少事,多付笑谈中”.作者罗贯中所表达的悲是帝王将相的功成名就都如过眼云烟的悲,是人民在战事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但是也有对于人性无奈的悲.本文从悲剧角度剖析入手,揭示人性的弱点,从而探究《三国演义》的另一种意蕴.
一、权利最底层平民百姓盲人摸象的悲剧
《三国演义》很少将笔墨着重于百姓,作为战争最主要的悲剧承受主体,留给读者思索的空间.东汉的割据始于黄巾之乱,这场暴乱缘于人民对于统治者压迫的反抗.罗贯中把镇压者作为正面角色,歌颂各路英雄豪杰铲除由人民组成的黄巾军而获得的功绩,其中不乏以“仁义”治世的刘玄德.三十六方黄巾兵近40万众,于张角三兄弟陨落而溃散.黄巾初始,刘玄德苦于无门,遇张益德资助得以起兵镇压农民起义,博取功名.在功名面前,苦于生计而反抗的暴民如粪土被屠戮.戏剧性的是,百姓似乎是认同了这种帝王将相之路的残暴之路——在曹操大军逼近荆州之时,百姓选择跟随昔日曾屠戮同胞的刘备逃亡江夏,更有一个案例就是益州百姓欢迎刘备到来取代刘璋.这里有个匪夷所思的矛盾,黄巾暴民是不合法的,因为他反抗统治者,这是犯法;益州民众人心所向,盼望刘备统治,这也是违背统治者意愿的,虽没有进一步暴乱,但也是大逆不道,两者都成就了刘备.曹操收编黄巾兵,称为青州兵,这些因压迫而起义的暴民却能够屠戮任何上级指示要铲除的同样是受到压迫的百姓.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演义的论文范例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1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纵观这些战事,百姓成了矛盾的结合体.矛盾的根源就是奴性和盲目性.这个奴性是在间接的现实利益面前心甘情愿的受奴,无法生计就要起义反抗摆脱奴役,中国的历史就成了一个稍有间接利益的被奴役群体镇压另一个被迫反抗的奴役群体的百姓战争.这种只为间接利益而去盲目的顺从的奴性群体不会去考虑这个间接的间隔到底有大,从不会向上索取,只是向下压榨.所谓的正统和政治合法性在盲目的百姓面前也是一纸空文.
演义自考毕业论文怎么写
播放:25451次 评论:4483人
二、文人墨客的隔岸观火与火上浇油的悲剧
《三国演义》中出现的文人才子极多,绝大多数有一个共同点,多出现于军营之中.这是一个极大的矛盾,中国自秦之后都是独尊儒术,而儒术的核心是“仁政”,以民为本.以诸葛亮为例,他熟读圣贤之书,“爱民”思想本该根深蒂固,可是,他做了军师,且“六出岐山”.一面是爱民,一面是以人民生命为代价连年攻伐.其岳父黄承彦于八卦阵放归陆逊,与其说不忍杀生,不如说是政治上平衡三国实力.曹操屠徐州,作为包揽圣贤书的郭嘉荀彧等人同样没能伸出同情之手,把手无寸铁的百姓从屠刀下解救下来.如果说郭嘉荀彧没有军权,那陆逊作为大都督是有的,这个被人称为儒将的文人将军,同样用翻读圣贤书的双手沾满无数人的鲜血.
但凡《三国演义》的读者都对文人的神机妙算,各种计策啧啧称奇,却不会想大多数《三国演义》中的文人都是背着良心争名逐利的伪君子.没有为大义的解释,“只有统一人民才会安定”.事实就是只要是战争,人民就会遭殃.文人的加入就是火上浇油,即使不加入,也只能说是隔岸观火.没有任何一个章节是文人以为人民角度阻止战争.可以说《三国演义》中的文人加重了人民的苦难,深深地亵渎了圣贤之志.
三、女性的节操与大义选择的悲剧
《三国演义》不乏女性角
关于演义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罗贯中并没有对女性所为做出任何评论.显而易见的,这无从评论.贞节与大义在政治斗争中没有次要顺序.女性可以选择,貂蝉完全可以向董卓说破连环计,用以守节.孙尚香可以为国舍身,吞并自己的夫君刘备从而壮大吴国.在这混乱的三国征战年代,女性是弱者之中的弱者.在节操与大义面前,无论作何选择最终都会是一个悲剧.
四、王侯将相的忠孝义选择的悲剧
《三国演义》有多处人物在忠孝义之间选择的描述.其中笔墨最多的是徐庶放弃辅佐刘备回曹营照顾母亲,这之中徐庶以孝为大.夏侯惇兖州之战中左眼被射中,大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将眼珠吞入口中,这可以说是孝的表现,那于禁投降不该遭众官的鄙视,父母所赐之躯,承多年养育,正是反哺之时.百善孝为先,这点鄙视于禁的官员也是知道的,于禁为孝而舍忠义,做的是没有错的,可被释放时还是被百官唾弃.邓艾屯兵成都城下,刘禅出门投降有三错,一是不忠,背弃宣扬的大汉正统;二是不孝,将祖宗基业拱手相让;三是不义,姜维尚领兵在外,置之不顾.
阿斗可以说是不忠不孝不义了,“此间乐,不思蜀”更让其成为后代人民的嘲笑对象.但是“此间”绝对不会是“乐”的,在自己皇宫肯定会好过寄居他人篱下.这样委屈自己,一切却也是为了忠孝义,保护蜀汉的人民免受伤害,这是忠;留下汉代皇室血脉这是孝;姜维兵团不必再为战争流血,这是义.可以看出《三国演义》忠孝义有两面,向上的一面是上层利益集团,向下的一面是下层人民利益.选择的结果决定了方向——万世流芳或遗臭万年.
五、结论
纵观全书各个层面的人物,都有其内在的悲剧性.作者所表达的表象是王侯将相千秋功过都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同样从各个阶级层面写出了人性在三国混战年代的浅薄与混乱的悲剧.整书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对于历史辉煌过后的落寞,也留下了对人性在矛盾之中的扭曲的思索,警示后人时刻审视自己.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鲁小俊,汗青浊酒:三国演义与民俗文化[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吕思勉,吕著三国史话[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关于演义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三国演义》的悲剧性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