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一篇佛学论文范文,佛学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近代佛教学术传统的传承与光大相关硕士学位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佛学及思想及哲学史方面的学术论文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佛学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一、近代佛教学术传统的建立
佛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是近代中国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时期的佛学研究,既承继“解行相应”的传统,又放眼日西、兼容并蓄,佛教义学空前繁荣,并在高僧、学者、居士三个层面得到开展.近代中国佛教不仅注重学术研究,且在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在传统的考据学基础上,广泛运用文献学、史学、思想史、哲学等学科的方法,开展佛学研究.新的研究方法,造就了大批佛学研究成果.新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使近现代佛学研究在僧俗两界均取得了累累硕果,佛教一片复兴气象.
这篇论文网址:http://www.sxsky.net/xueshulunwen/376602.html
苏州大学潘桂明先生在其近著《中国佛教思想史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史稿》)中认为:支那内学院的教学标志着近代佛教学术传统的确立,成为整个近代学术转型的重要环节.作为潘桂明先生“十年磨一剑”的思想成果,《史稿》继承了近代佛学研究的学术传统,以近代的眼光、批判的精神详细考察了两汉至近代佛教思想史的逻辑发展.
二、《史稿》的特点
《史稿》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思想通史,在已有的佛教思想史研究著作中,对断代史或某一学派、宗派、某个高僧的思想研究较多,缺乏逻辑的、整体的考察;而在诸多中国哲学史著作中,虽然对佛教思想作了纵向的、宏观的考察,但对各种思想发展的逻辑性、儒释道三家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贯通的关系考察不够深入,当然,当前学术界对三教关系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深入.《史稿》的总体特点,是在理性思维、批判意识的指导下,注重考察中国佛教思想的逻辑展开,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中国本土的文化因素和思维习惯的影响,延续了支那内学院尤其是吕澂对中国佛教“真常唯心”系统的批判,对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和重大变革作出了全新的判断.其评判标准,是能否开出类似西方的近代认识论系统,改善民族思维能力,是一种进步的思想史观.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铸千年为一体”,重视佛教思想的逻辑线索
《史稿》对中国佛教思想的逻辑考察,重点有两条线索,其一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标志性事件是晋宋之际佛学研究的重心由般若学向涅槃学的转向.从本土的文化环境方面考察,涅槃佛性论的肯定性思维,更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从而也更易于为中土所接受.而这一转向的重大成果,便是《大乘起信论》的出现,由《起信论》发端的“本觉说”以及“即体即用”思维主导了其后一千多年中国佛教思想的兴衰,甚至对其后整个中国的思想界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史稿》对《起信论》之后在思想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思潮的分析,都贯穿了《起信论》“本觉说”和“一心二门”思维模式的线索.对涅槃佛性兴趣的增加,带来心性论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发达,除了传统的文化源头之外,其理论形态的成熟,离不开佛学的淬炼,由《起信论》而成熟的“复性”原理,成为三家心性论共同推崇的理论框架;《起信论》的“本觉说”又成为禅宗及其后学普遍遵从的思维原则,将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快速向前推进,予中国化佛教浓浓的重智轻悲色彩.
其二,是“安史之乱”之后平民文化对“贵族文化”的胜利,佛教的独立精神和进取精神逐步走向衰落.《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