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采访类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人物专访其文稿写作的流程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采访及人物及信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采访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人物专访是一种可读性很强的纪实性新闻报道,本文从流程化的角度分析人物专访的采访前准备、采访过程、文稿写作各环节,细化操作流程,并就文稿结构、信息挖掘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
关 键 词:人物采访情报视角细节
人物专访即对新闻人物的专题性访问,从分类上看,人物专访隶属纪实性新闻报道.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人物专访本质上是对被访人经验智慧的挖掘、整理和分享.其中挖掘是一个信息采集的过程,采集方式是采访人与被访人(下文将以这个称谓指代采访活动的参与双方)之间的交流沟通;整理是信息整理的过程,由采访人根据采访底稿按一定行文规范整理成记录形式科学、阅读方式便捷的信息载体;分享起始于对整理文稿的发表,经由新闻媒介把人物采访稿传播出去,达到宣传人物、分享知识的目的.现我结合实际工作,就人物专访活动及其文稿写作的流程进行拓展讨论.
一、采访环节:准备、沟通与整理
采访是人物专访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采访质量的深度、宽度将直接影响最终采访稿的文章质量.应当注意的是,采访环节并不只是采访人与被访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的过程,亦可以再行分类,在先后顺序上,采访可以分为采访前的情报准备、拟定采访提纲、采访过程沟通和采访稿整理四个步骤.
1.采访前的情报准备
采访不同于日常交流,后者话题具有随机性,且不保证产出既定成果,采访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设定采访任务,聊出“成果”.为此目的,采访人必须充分做好功课,首先要围绕受访人展开情报调查和分析工作(之所以用“情报”这个概念,是为了凸显人物信息的重要性),对于专家学者的受访对象来说,情报调查对象至少包括人物简历、人物新闻、论文课题、工作概况、所在部门、行业参与等.情报本身是静态信息,需要采访人进行消化理解、分析整理.
2.拟定采访提纲
一份问卷清单是保证采访过程顺畅进行的必备工具.从问题的深浅上看,浅问题便于回答,适合话题性交流;深问题利于挖掘深层信息,适合思想性交流.从问题的异同上看,问题需要分布合理,深浅搭配,保证信息采集的全面和深度.从问题的设定看,应注意吸收5W等框架性疑问表达法.
3.采访过程沟通技巧
沟通质量决定采访质量,因此,首先应该重视对采访过程的前期规划,包括约访、交代访问用时、访问目的、自我介绍、表达尊重等,打好沟通的基础.其次,把握好采访节拍,采访人要重视对“时”、“点”、“性”等几大要素的把握.“时”就是由采访人把握好问题答复时间;“点”就是由采访人把握住采访信息的关键点,并判定是否还有重要的分支信息,及时补充发问;“性”就是对于模棱两可的或信息不完备的答复,由采访人及时确定受访人的信息评价态度.
4.采访稿整理
录音笔和笔记本是采访过程的基本辅助器材,有人认为笔记本可有可无,但实际上录音笔和笔记本是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方法(当然,有采访者直接用电脑当场输入交流内容,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陈玲(2012)“不带录音笔,是笔者多年的访问习惯,每一次与受访人物结束对话时,通常笔记本电脑上已经将对话纪录全部敲打完成”),前者是一种客观性手段,能够完整存录说话人的言语原貌,对后续采访稿整理过程中确定说话人的言语重点(重音)、言语态度(语气词、语调)、用语偏好,后者是一种主观性手段,能够记下沟通现场采访人的印象、联想和理解,采访稿的整理需要综合借助这两种手段.采访稿整理又可分为及时整理、梳理整理、提炼定档三步,三者构成一个逐步优化的序列过程.
二、行文过程:文章结构及写作方法
采访的文稿写作是整个人物专访活动的主体.从流程上看,虽然不同的写作者有不同的写作风格,但总体来看,一般文章分类及组成结构上,以及写作思想上仍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文章结构
(1)确定文章结构
访问底稿是线性的,没有内容聚类特征,交谈式的信息呈现方式虽然直观,但不便于知识理解,原因是交谈信息存在交叉冗余的现象,且其言外之意及关联信息得不到体现,访稿作者需要对材料进行聚类修整的加工.分类的第一步即确定文章结构,人物专访稿的分类一般包含三四个.分类的第二步是确定各类中的信息呈现顺序,前者是信息聚合方式,后者是线性组合方式,前者具有信息分拣的功能,后者具有信息连接的功能.
(2)标题确定
标题是文稿呈现给读者的第一个信息点,也是统领全篇的核心点.由此可见,标题选取既要注重能吸引阅读注意力的鲜明性,又要真正体现材料重心所在,对全稿材料有一种辐辏力量.我们刊于《中国旅游报》2013年1月28日版的人物专访稿采访的是何宏教授,何教授是浙江省饮食文化学者,在国内享有盛誉,且他积极参与中国烹饪文化申遗的社会公共话题,专访稿取题为“食之大者,文化津梁”,很好地体现了受访者何宏教授的几个人物特点,如:食学领域、大学者、主要研究饮食文化、沟通专家智识与社会公共事业,且“X之大者”实则借鉴“侠之大者”言语精神,暗指何教授作为食学家的社会侠义精神,可见这样四字对称的标题形式短小但内涵极其丰富.
(3)人物概貌介绍
人物概貌介绍指的是人物访稿的第一段,其作用有两个:一是介绍人物的客观性背景信息,二是点出全篇的基本内容.前者便于读者把握人物的基本情况,后者起到了导读的作用.另一种人物名片的行文形式是单列人物简历信息而不加评点,如此则不能统摄全篇沟通下文.
(4)主体内容
从访问底稿到专访稿成品有一个信息结构转换的过程.正如前文所述,访问稿是流水线性的,而专访稿则是具有内部逻辑的信息聚合体.在主体内容的信息加工上,首先要做的是确定撰写视角,视角的观察者是撰写者,视角的落脚点则散落在访问底稿各处.撰写者宜先通读访问底稿,边用眉批的方式标注出亮点信息、疑点信息及相关感悟,这些重要信息点即撰写者的视角落脚点及撰写者整体思想的节点组成部分.其次,把重要节点信息及相关批注整理为结构化的摘 要文稿,并以此为基础把访问稿的相关事实论据、言语论据及理论要点挪移过来,形成内容充实、逻辑较为严密的信息体.(5)文稿结尾
本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yishu/040132908.html
关于文稿结尾,对于篇幅较小的人物专访稿,由于主体部分文字概括性较强,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人物内涵,结尾处宜慎重考虑.常可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概括式语句,对各章节进行一番总括,并让读者综览性回顾全篇内容;二是利用程度语义色彩浓重的语句点出人物的个性心理或未来发展.前者的优势在于收尾概括凝缩,使全文浑然一体,后者的优势在于通过语义强化、感叹、疑问等手段形成一个语义强调的势能,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力及进一步回味思索,加强作者与读者的思想交流.
2.写作方法结构
(1)在写作思想上贴近人物原型特征
撰写人物专访稿存在一个悖论,即被采访对象在个性特点、社会背景等方面是不同的,要求专访稿也应不同,以便反映人物原型,但有时采访撰写者是相同的,由相同的头脑思想去转述不同的人物特性,可能会出现千人一面的问题.如何避免这一“由相同人写不同人”的悖论,就要提高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在心理上忠于被采访人的人物内涵,努力体验被访人的社会生活,甚至有必要学习采访人的知识能力,比如在教育领域,旅游专业的老师重行业实践经历、外语教育的老师重语言教学方法、会计专业的老师则重视财务技术实务的掌握,这都要求撰写者丰富自身的经验,学习贴近人物的思想境界.对于这一点,郭莉认为唯有能写出人物的精气神,才能使文稿生动传神,使人物呼之欲出,达到最佳的采写效果.
(2)细节信息的
采访类论文范例,与人物专访其文稿写作的流程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