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礼仪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礼仪养心悦生活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礼仪及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礼仪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礼仪相对于其他文化形式来说最为具体,与我们的生活最为密切.发乎于心的礼仪散发着人性美的芬芳.
2006年11月9日,在瑞士日内瓦,陈冯富珍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新任总干事.在宣布当选结果之后,陈冯富珍女士以中国人传统作揖的方式向在场的人表示感谢.
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冯富珍女士解释,之所以选择作揖的方式,“因为我是中国人,作揖又是中国的传统礼仪.”在那样一个场合,她认为用作揖这种方式比较恰当.而另一方面,确实也无法与全场所有的人一一握手表示感谢.
这是中国首次提名竞选并成功当选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最高领导职位.这一天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特别的意义,而传统礼仪的出现,无疑从心理上强化了这种特别意义.
然而,在过去的一百年,古代经典中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几乎消逝怠尽.我们越来越少承继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代表今天文明程度的诸种礼仪.
这篇论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yixue/010432491.html
失礼导致失范
2006年9月,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从网上征集的10类“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众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纠纷恶语相加等
在欧盟整体对华开放仅仅一个多月的时候,法国媒体就有报道称:如何解决蜂拥而至的中国游客带来的新问题,如不遵守公共秩序、不讲卫生、损害公物等,将是法国社会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
“我们生活在了一个没有礼的社会.殊不知,大凡文明一点的国家都是有礼仪规范的,没有礼的社会是失范的社会,是有问题的社会.”清华大学的彭林教授认为,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国人的形象应该是彬彬有礼的,但现在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中餐馆比西餐馆嘈杂,公共场所里永远有高分贝的嘈杂声:北京的马路越修越宽,堵车却越来越严重,强行超车、加塞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公交车站,没有有序上下的习惯,没有主动让座的习惯;我们习惯了随地吐痰,践踏草坪,蹲踩公共座椅、衣冠不整,行为懒散,满嘴脏话等现代人远不如古人有礼.
国尚礼则国昌
追溯“礼仪”的起源,我们能找到其更本初的意义和内涵,也更明了传统礼仪回归之路的方向.
唐代孔颖达说:“中国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即礼节与仪式.“礼”是指制度,“仪”是礼的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中华之礼,虽起源于鬼神信仰,但从西周开国之初,周公制礼作乐算起,礼仪发展日臻成熟.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礼、婚礼、宾客、军旅、丧葬,其中包容了祭祀之礼,人际之礼,君臣之礼.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古人讲“礼乐教化”,是“寓教于礼”,成年有成年礼,结婚有婚礼,人际交往有交际礼,乡人聚会有乡饮酒礼,人死了有丧礼和祭礼,国与国交往有聘礼等等,各种礼仪伴人一生,所以有“人生礼仪”的说法.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仍不乏有积极的一面.孟子讲“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中华之礼以道德为核心而建立,是对人性合理的制约,是中华民族价值观、行为方式的体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清代教育家颜元曾经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家尚礼则家大
古代的“礼”与现代的“礼仪”所涵盖的范围大不相同,前者几乎是中国古代价值体系和社会制度的总和,而后者则只涉及人的一般行为和社会活动的某些格式,但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比如讲究尊老敬贤,礼貌待人、容仪端正等等.
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家庭个人,礼使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体现于具体的形式中,所以《礼记》说,“礼者,因人之人情为之节文”.礼仪相对于其他文化形式来说最为具体,与我们的生活最为密切.
《论语》上说,对待父母至亲,要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是为了培养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彭林教授曾举例,父母双亲去世,人虽然不在了,但是彼此的感情还在,所以子女每逢季节转换,或者岁末的时候,应该通过祭祀的方式来追思自己的亲人.祭祀的时候要诚敬,应该“亭死如事生”,要像侍奉生者那样侍奉死去的亲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恢复繁琐的古礼,
礼仪有关论文例文
同事的父亲每年春节、七夕都有祭祀祖宗牌位的做法,许多年坚持不变.年少时,他一直认为这是迷信的做法,对此很不屑,直到奶奶去世那一刻,他忽然感到内心丢失了很多东西.从小带他长大的奶奶,那么亲的亲人就这样走了.年纪尚轻的他三步一跪送走了奶奶后,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开始思考父亲为什么坚持每年的春节、小年、七夕供奉祖先的牌位.他记得上大学时,父亲每年大年初一丑时起床后,就坐在爷爷奶奶的灵牌前说这一年的大事小情,聊几个儿女的工作生活.许多年后他才明白,这些仪式实际是表达对亲人发自内心的爱,“我理解他是心里对已逝亲人的思念,有这种情感,才会这么做,没有情感,不会做这样的事,或者很无聊.”我们身处这个社会,需要情感依托.如果用充满情感的方式去看待那些礼,将使人在情感上有更多的依托.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礼仪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大学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4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身有礼则身修
在我的采访过程中,一位湖南长沙的礼仪培训老师讲述了她的礼仪培训经历.她说人生的第一位礼仪老师是自己的外婆,她教育孩子们“话不高声,笑不露齿,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年纪尚小的她不喜欢也不接受这些,认为那是一种束缚.上大学后,第二位礼仪老师说我们要通过礼仪形态使自己变得温文尔雅,端庄,进而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欢.当她按照老师教授的一切和外界打交道时,却发现将礼仪规范的一切标准做法教给学生并不能真正用于实际.而有的人并没有经过礼仪培训,其言谈举止处处有礼,让人感到亲切舒服,其人际关系,事业生活皆很成功,这是为什么
通过对礼仪的文化根源的寻找和学习,她逐渐明白礼仪是一个人真正发自内心的那份恭敬.《礼记》上说,“德辉动于内”,“理(礼)发诸外”.正如北京家路礼仪培训学校的校长赵家路女士所说:“内在的文化素养为礼,形诸于外的言行举止为仪,内外兼修,乃为礼仪.因此,改变一个人,使其温婉有礼,不是改变他(她)的举止,而是改变其内心,有恭敬心自然举止有度.”
一个内心有礼的人,我们会看到其呈现出的美的状态
其外在一定不是粗糙的,粗糙和细腻比起来,细腻是美:因为有这样的积累,他一定不是暴躁的,暴躁和沉稳比,沉稳就是美;他是无私的,为别人想得多,无私和自私比,无私就是美.总之,发乎于心的礼仪就是美.
礼仪有关论文例文,与礼仪养心悦生活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