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小儿相关论文范文,关于小儿急性中毒洗胃的护理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小儿及毒物及参考文献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小儿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目的洗胃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护理措施,目的是清除胃内容物或刺激物,避免毒物的吸收.小儿消化道官腔细长,牙齿及咀嚼肌发育不全,咀嚼不充分,对食物机械消化能力差,胃内容物颗粒体积大,且患儿配合能力较差,在置管时常咬管,给洗胃带来很大困难.及时正确的洗胃和药物治疗是争取抢救时间的关键.方法现将我院2009~2010年小儿急诊洗胃4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洗胃管插入深度、置管的方法、洗胃方式、洗胃液的用量、洗胃液的选择、常见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探讨,综合小儿急诊洗胃的护理.
[关 键 词]小儿;中毒;急诊;洗胃;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179-01
儿童由于生理特点和家长的疏忽,经常会误服一些药物和毒物,造成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小儿洗胃是首要的救护措施.及时正确的洗胃和药物治疗是争取抢救时间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本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4岁15例,4~6岁25例.误服除草剂16例,误服杀虫霜6例,误服被毒鼠强污染的食物10例,误服洗涤剂8例.
1.1胃管插入深度
胃管插入的深度十分重要,如插得太浅,无法将胃内容物吸出;若仅达贲门,胃内液体流出缓慢且呈间断吸出,洗胃时间长、不彻底.胃管置入的长度应以胃液或灌入的液体能够很流畅地被抽出为标准.目前,传统的胃管插入的深度仍是从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通过对40例患儿置管的临床实践证明(20人为实验组,按照传统的置管深度留置胃管,并抽吸胃液;20人为对照组,以顺利抽出胃液来确定留置胃管的深度)传统的置管深度经常抽不出胃液.刘瑞冰等[1]通过研究证明前额发际至脐部的置管深度能够顺利抽出胃液,此长度可使洗胃管头端到达胃底或胃窦部.每次灌入胃内的液体都能均匀地吸出,液体引流快而通畅,故而缩短了时间,减少了毒物吸收.
1.2置管方法
小儿置胃管的方法有经鼻和经口两种方式.由于小儿解剖及生理特点等原因,经鼻插管方法较少使用,而从口插管的有胃管盘曲和咬管的现象,一次插管成功率低,给患儿造成了痛苦,曲希莲等[2]的研究表明,经口腔加用口垫,头偏向一侧并屈颈插管的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口垫防止患儿咬管,便于插管,偏头和屈颈均可使插管弧度加大,易于操作.操作者插管动作要轻柔,因小儿消化道黏膜稚嫩,如操之过急、动作过猛会损伤黏膜,引起并发症,因此护士插管时动作要娴熟、轻柔,抓住患儿吞咽的时机迅速顺利地插入胃管,插管时要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及面色,以防插入气管,引起呛咳.
1.3洗胃方式的选择
1.3.1口服液体催吐法
适用于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能配合的患儿.此法安全、经济、不易损伤胃黏膜.患儿大多数系误食中毒,胃内多有食物存留,不易经胃管排出,董晓菁[3]研究证实:催吐不仅可使部分毒物排出体外,也能有效避免食物残渣堵塞胃管.用压舌板反复多次刺激咽后壁催吐,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入气管,同时观察呕吐物的颜色、性状、气味,留取标本送检.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小儿的论文范文文献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6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1.3.2注射器法
适用于3岁以下患儿,用50mL或100mL注射器向胃内注入和抽出液体.注射器法操作简单、刺激性小,进出胃内液量准确.
1.3.3低压吸引器洗胃法
适用于3岁以上患儿.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有灌肠袋低压吸引器洗胃法,吊瓶低压吸引器洗胃法,吊章亚[4]等.研究表明:瓶低压吸引器法具有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吸出彻底、安全,及时有效地清除胃内毒物,减少毒物吸收,几乎没有损伤胃黏膜,并发症少,克服了传统洗胃法的缺点.同时,操作过程简单、快捷,能有效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理人员抢救小儿中毒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洗胃液距床面30cm~50cm为宜,吸引器压力不宜过大,宜保持在100mmHg~200mmHg(1mmHg=0.133kPa),以免损伤胃黏膜,每次灌入液100mL~150mL为限.
1.3.4电动洗胃法
7岁~12岁患儿多采用机械洗胃,利用正负压及液体动力学冲击原理.其特点是操作简便,能够迅速、大量、彻底洗胃,并能准确计算出入胃液量,避免洗胃液被重吸收.
1.4洗胃液的用量
洗胃液的用量对洗胃的效果有直接影响,液体量过少,达不到全面洗胃的目的;液体量过多,容易造成急性胃扩张,并促使毒物通过幽门进入肠道,加重吸收.一般5岁以下患儿为1000mL~2000mL,5岁~10岁为2000mL~3000mL为宜.洗胃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并发脑水肿和肺水肿.根据患儿年龄调节每次灌入量,小儿胃容量1岁为300mL,3岁为600mL,徐晓燕[5]研究提出,每次灌入量为同年龄胃容量的1/3为宜,灌入量过多,使胃内压上升,促进毒物吸收;突然胃扩张又兴奋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心搏骤停;过多液体可从口、鼻腔内涌出而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灌入量过少,不能彻底清洗胃壁四周,影
关于小儿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这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yixue/010537954.html
1.5洗胃液的选择
使用特异性洗胃液能起到清除及拮抗毒物、协助治疗的作用.而小儿多是被动中毒或不能准确诉说,因毒物不明,故洗胃液可用生理盐水6.5%的NA洗胃液(去甲肾上腺素5mg加生理盐水80ml配制而成,因为小儿耐受电解质丢失能力差,而温水洗胃又容易造成体内电解质的紊乱,生理盐水为最佳选择,去甲肾上腺素洗胃可减少消化道中毒病人对毒物的吸收[4],直接兴奋β-受体,口服后可使消化道黏膜下血管收缩,降低血流量,减少对毒物吸收.李化新,郭维光等[6]指出:思密达溶液对小儿有机氟鼠药中毒急救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经消化道中毒患儿对有机氟鼠药的吸收.对于10例口服被毒鼠强污染的食物10例,我们采用1:2000的思密达溶液洗胃对有机氟鼠药中毒患儿能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思密达是一种新型消化道黏膜保护剂,能阻碍毒物吸收.实验证明,治愈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洗胃组.不论选用何种洗胃液,都应准确测量洗胃液温度,控制在25-38℃.
1.6洗胃并发症
洗胃可引起黏膜损伤、肺部感染、窒息、水中毒、胃穿孔等并发症.洗胃时患儿应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及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插管时强调胃管需充分润滑,插管动作需轻柔、熟练、准确,选择管径应适宜.插管困难者,不可反复强力插试,以防引起局部损伤出血,甚至造成喉头水肿,应及早在喉镜直视下插入.拔管时应先将胃管末端反折后拔出,以免管内液体流入气管,导致误吸而致肺部感染,甚至窒息死亡.对小儿洗胃要严格控制洗胃液体量,操作前应预先确定洗胃总液体量,洗胃时先抽吸胃内容物后灌洗,开始时一次洗胃液量为100mL左右,根据年龄、病情增加洗胃液量,最大不超过300mL,采取小量、低压力、反复冲洗,保持出入量平衡.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神志、生命体征、呕吐物的性质、量、有无腹痛、出血及水中毒的早期症状等.对洗胃液引出较少者,可预防性应用导泻药物及利尿强心剂.
2结果:通过上述的方法对急性中毒患儿留置胃管洗胃时,成功率能达到98%,为延缓毒物的吸收,及时地抢救患儿,减少患儿的并发症及后遗症至为重要.
3讨论:小儿急性药物中毒是急诊科的常见病,如何及时且有效地留置胃管是洗胃的根本.通过临床的实践证明,在成人留置胃管的基础上,再改进某些细节,成功率大大提高.儿童仍处于一个对世界认识的阶段,为有效的防治药物中毒,应在生活中做好防护措施.尽量把儿童误食药物的几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姚红玲,徐振富.小儿胃管插入长度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2,16(11):665、666.
[2]曲希莲,任秀菊,彭志红等.应用塑料开口器进行洗胃插管的临床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52-53.
[3]董晓菁.急性中毒患儿洗胃法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1,16(8):489-490.
[4]章亚平,陈慧敏,许来娣,等.无菌灌肠袋、一次性吸痰管及低压吸引装置应用于小儿洗胃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6,20(12A):32433244.
[5]徐晓燕.小儿洗胃方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志,2004,1
关于小儿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小儿急性中毒洗胃的护理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