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乡村医生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乡村医生的文化大院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乡村医生及文化建设及花轿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乡村医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轰隆隆的推土机将一片又一片农村的土房推倒,把肥沃的土地掀翻,把原生态的乡村湮没在滚滚城镇化建设的尘土中.随后引进整齐的砖瓦小楼、柏油马路,似乎满目繁华.
乡村医生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
播放:22952次 评论:7069人
山东枣庄齐村镇柏山村,有一个乡村医生曹栋宜,用自己独特的文化方式建设乡村.他创办了柏山村农民文化大院,涵盖村一级的民俗收藏馆、藏报馆、乡村书画院、乡村影剧院、农家书屋希望建设“文化乡村”.
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曹栋宜说,他是个乡村医生,治国不现实,治病乃本分;现在治“村”,不求作为,只是个人爱好.
“建成这些要花不少钱吧?”记者问.
曹栋宜一笑,钱花完了还可以挣.
这些年,他花在文化建设上的钱不下60万.60万可以在枣庄市买一套大房子,在农村建栋超豪华别墅;但曹栋宜说,建设灵魂深处的房子,更为有益和有趣.
卫生室演变成乡村小文化馆
2012年10月25日,山东枣庄市的柏山农民文化大院落成开馆.这个文化大院涵盖民俗、影视、书画等各种领域,以及村一级的乡村治疗康复中心,所有设施对本村村民免费开放.
文化大院的主人叫曹栋宜,自幼爱好文艺,常跟着乡镇民间游艺队走村串户地表演.但他体弱多病,村里又没医生,父母要推着板车走上十几里到镇卫生院给他瞧病.他于是把学医当成了新的理想.
与其他清贫的乡村医生不同,他业余搞起了种植和多种经营,仓禀足而知礼节.解决了物质温饱,自然开始关注精神食粮,然而,曹栋宜很失望,周围的人几乎不问精神.儿时浓郁的文艺氛围消失殆尽,身边的年轻人根本不知山东快书、鲁南大鼓等传统艺术为何物.
无事时,他常会唱一段地方戏曲,说一段自编的山东快书,倒是赢得喝彩.
为了让就诊的村民“有事可干”,曹栋宜把自己多年来收藏的报纸书刊都搬到卫生室里,在角落搁个小书柜用来放书报.一来二去,村民多了,有人打完吊瓶还不愿离开,守在那里看书报.
村里也有老人喜欢集报,大家都跑到这个小诊室分享集报心得,曹栋宜觉得很开心.
除了书报,还有什么村里人爱看的?
电影.
90年代初的农村,电视尚不普及,一场露天电影就是最隆重的娱乐事件.每次电影放映队在村头搭架子,大家就欢天喜地.一年也就看一两次电影,不过瘾.尽管是黑白的,还有噪音,可是村民们都沉浸其中,觉得很幸福.
现在条件好了,也有电视了,曹栋宜仍然很怀念那时的时光,打算建一个自己的电影放映队.说干就干,他拿出3万积蓄,买了两台第一代高清电影放映机,又租了设备,在家门口空地上搭起露天影院,每月播放一次电影,有革命片、故事片还有戏剧,也根据时令播放科技生产片.雨雪天,则借用村活动室播放.
该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yixue/010246110.html
所有影片均免费观看,观众自带椅子或凳子.除了柏山村,放映队还到周边村镇免费巡演,曹栋宜都不要求管饭,就希望村民都来看电影.
集报、收藏、电影放映,小小的卫生室每天都有人前来,有时候门口的车辆都排成几队,很多人不是来看病的,而是看书看报看电影的.
“你花这么多钱买放映机,家里人没意见?”记者问.
曹栋宜憨憨一笑:“我一直瞒着呢,问到了,就说是乡文化站送给我的,不要钱.至于电费、租设备的费用,没多少钱,我一个人能承担.”
把鲁南民俗带到京城
为了配合国家文化兴国战略,枣庄市委召开座谈会,提出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座谈会后,枣庄市文化局一名工作人员获知曹栋宜自办集报馆和电影放映队,遂找到曹栋宜,希望他能整理鲁南地区一些快要失传的传统文艺,并培育
乡村医生方面论文范文集
鲁南传统文化多啦!曹栋宜说,他所在的齐村镇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是孔子师徒会盟之地,柏山村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回想起小时候,每逢过节,村头一座古庙都会举办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唱大戏、抬花轿、舞龙灯龙狮、踩高跷、快书说唱如今虽然每年还举办庙会,但是节目单一,观众也没有以前多了,氛围很冷淡.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乡村医生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1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这么多项目,从哪个先入手?曹栋宜当时就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一天,邻村一位年轻人找到曹栋宜,说哥哥下个月要结婚,想租抬花轿接新娘.年轻人还说,当年父亲结婚时,也是租的老曹家的.
曹栋宜猛地想起,爷爷和父亲都是手艺人,祖上从清代就是做花轿的,式样多,很结实,在齐村一带很有名.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不再做花轿,也没把手艺传给儿子,家里仅存着几抬备用出租的花轿.
年轻人走后,曹栋宜在存货间找到一抬落满灰尘的破旧花轿,不仅布料褪色,还被耗子咬了几个窟窿,木榫也松动了.他将花轿擦干净,仔细琢磨着每个部分的构成和布面花式,连夜勾画草图.
一星期后,曹栋宜做好了一抬崭新的花轿,布料是家中备留的,跟老花轿一模一样.
这台花轿除了出租,曹栋宜还会找人抬着到处溜达,花轿上别着报纸,走到哪里歇脚,就吸引一伙村民,有时候曹栋宜还会打着快板,来一段自编的山东快书.
北京申奥成功,曹栋宜得知消息抬着花轿去北京做宣传,花轿两侧挂着大红横幅:“农民曹栋宜热烈庆祝北京奥运会召开”.这一举止引得路人纷纷驻足,一度成为媒体新闻.
除了花轿,他还有个齐村的宝物:高跷.从北京回到老家,他掏钱做了100副高跷,请来村里的老人当老师,号召大家都来学习踩高跷.曹栋宜说,一概不收学费,而且坚持学的,赠送一副高跷.他自己也学,踩着高跷,小心翼翼地扶着墙走.旁人怕他摔倒,他说自己是医生,治疗骨伤很拿手!
此外,他还组建了“村民健身小组”,带领村民手持“山寨”火炬,以村头两棵古树为出发点和终点,绕着跑圈,让村民在家门口感受奥运.
2008年,曹栋宜带着村民文艺队乘火车前往北京庆祝奥运.轿子,高跷,都是拆开卸了装进行李的.
在天安门广场上身着唐装,踩着高跷,边踩边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回忆起来,曹栋宜就乐,“当时在广场执勤的武警战士,先是惊讶,后来都笑了.”
让大院记载历史
抬轿宣传奥运,让曹栋宜风光尽显,但也饱受质疑和争议.有人讽刺他是“想出名,作秀”,也有人嘲笑他“想法子烧钱”.曹栋宜沉默应对,“不想解释,越解释越麻烦.”
汶川大地震后,曹栋宜“消失”了,悄悄和另一位朋友去救灾了.妻子打他手机,关机中,急得直哭.
汶川的灾情比他想象中严重,到处一片废墟,不断有死伤者被抬出.白天忙着抢救伤者,晚上疲惫却难入眠:当地一直下着雨,他和朋友的帐篷让给伤员睡,他俩裹着油布蜷在帐篷外,不一会儿衣服全湿了,夜里冷得瑟瑟发抖.
之后的几天,汶川一直有余震,山石滚落.曹栋宜故意走在前面,和朋友拉开距离.他想:谁要是不幸被山石砸死,另一个还可以回去报信收尸.
幸运的是,两人毫发未损.随后,温家宝总理视察灾区,电视画面中闪过曹栋宜一个镜头,这时候远在家乡的妻子才得知他去了灾区.经过抢修,当地通讯信号有所恢复,曹栋宜赶紧跑到电信局给妻子打报平安,妻子大哭.
赈灾一个月,曹栋宜和老乡回家了.没人再怀疑.谁会傻到拿自己的性命去作秀?
曹栋宜返乡后就没闲下来,他从书店和旧书市场淘换了上千本图书,成立了农家书屋,供村民免费看书.2012年10月,他从村里购买了座闲置的大院,把他的民俗收藏馆、藏报馆、乡村书画院、乡村影剧院都搬了进来.同时又开辟了棋牌室、品茶聊天室、乒乓球室,并在院子里安置了篮球架和羽毛球网,“柏山村文化大院”开张了.
不仅如此,他还办了一份农民自己的小报《三农报》,专门刊登农家文化书院的资讯和新闻,采写、拍摄包括排版都交给当地村民,他负责掏钱印刷和购买纸张,小报免费发放.
在记者即将离开的时候,曹栋宜正在文化大院内扩建一个乡村医疗康复室.
曹栋宜说,康复室未来检查的项目包括B超、心电图、尿检,到康复的仪器,如牵引器等等一应俱全,甚至还可以做小型手术,所有的一切都是对本村免费使用;他还打算出资修复村头那个两千多年的古庙,让有宗教信仰的村民有个活动的场所,让宗教文化在当地健康发展.
他希望自己的大院能记载一段历史,记录一个普通民众视角下时代的缩影.
责任编辑:陈敏
乡村医生方面论文范文集,与乡村医生的文化大院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