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体育锻炼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小学生“体育――心理”教学模式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体育锻炼及心理健康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体育锻炼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及特点,指出现有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学理层面论述了学校体育教育具有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对“体育-心理”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心理效益;心理健康;体育教学
该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yixue/010374251.html
ATentativeStudyonthePhysical-PsychologicalEducationPatternforElementaryandHighSchoolStudents
CHENXia-ni1,ZHANGJin-qiang2
(1.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44,Henan,
2.HenanAgriculturalVocationalCollege,Zhengzhou451450,Henan)
【Abstract】Inviewofthestatusquoandfeaturesofelementaryandhighschool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inourcountry,thispaperpointsouttheproblemsandinsufficienciesinphysicaleducationtoday.Itdiscussesthepsychologicalbenefitofschoolphysicaleducation,andtriestoexplorethemethodinphysical-psychologicaleducationofelementaryandhighschoolstudents.
【Keywords】psychologicalbenefit,mentalhealth,physicaleducation.
1引言
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还能影响心理健康.适度适量的体育锻炼,能够给个体带来情绪的愉悦,并能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个体形成完善的人格.中小学生处于身心高速发展阶段,身体机能尚不完善,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情绪波动较大,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因此,建立一个与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相适应的体育锻炼模式,是体育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要求.
2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特点
本世纪初,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647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小学生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16.4%,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占4.2%〔1〕.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基本支持这一数据,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确不容乐观.河南省2004年对12所中小学5812名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中高焦虑水平学生检出率为3.8%,内容量表检出率最高的为自责倾向(9.02%),其次是对人焦虑倾向(8.66%)〔2〕.安徽省2007年对全省20所中小学校6088名学生展开心理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阳性检出率为2%,各分量表阳性总检出率为总人数的68.1%,其中学习焦虑因子检出率为57.3%〔3〕;佛山市2009年对市内五区3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抽查结果表明,约18%的学生在不同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其中,出现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体的6.3%;甘肃省2010年对省内2256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危险率占16.9%,异常检出率为1.9%.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其不良心理现象主要表现在:独立意识欠缺,依附性心理强;群体意识差,环境适应能力较弱;意志品质薄弱,调控自我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自我责任感、群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处理问题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易产生孤独、寂寞和焦虑、紧张的情绪;大多数中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太多的自私心理,缺乏互助与合作精神.
3体育锻炼的身心效益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都未能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体育教育历来都是中小学教育里不可或缺的科目.因此,如何有效利用体育活动、体育锻炼,获取体育锻炼的最大心理效益,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发展,是对现代体育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
以生理为基础的研究表明
体育锻炼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有学者认为,学校体育可以降低个体应激生活事件所带来的紧张水平,缓解学生的情绪.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情绪、情感具有调节作用,有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而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是不良情绪宣泄最有效的方法.对抗性的体育运动主要使用身体语言,易使参与者产生亲近感,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感情交流,由于运动本身具有竞争性,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自我激励,获得奋发向上的积极情绪体验.当学生顺利完成某项体育任务后,会产生“我能”、“我行”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并从中体验到满足、舒适等运动愉快感,产生良好的心境.
总而言之,从体育锻炼的短期心理效应来看,主要是正性情绪体验、宣泄排解心理压力等;从长期心理效应来看,学校体育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归纳如下:一、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感知能力、观察力等认知心理发展;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增强自尊、自信及责任感;提高竞争性,激发进取心;增强学生的自觉性、自制性及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意志,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二、有利于发掘大脑潜力,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有利于消除心理疲劳、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的自我调控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改善与提高心理素质与能力,促进心理的协调发展.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体育锻炼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3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4中小学生“体育――心理”教学模式
中小学生年龄跨度大,身体发育特点不一样,心理发展特点也不同.通过体育教学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以其独特的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称之为“体育――心理”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应该以预防、发展为主,因此体育运动强度、频率、时间、方式等,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进行设计.
低龄阶段(小学中低年级):该年龄段儿童粗大运动技能发展较好,但精细运动技能处于发展阶段,协调性较低,情绪控制力较低,过难或者过于复杂的体育运动会挫伤孩子的身体及学习的积极性.这个时期的体育教学,运动强度不能太大,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应注重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并在体育运动中,让孩子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可多采用活泼、欢快的游戏和集体项目,使学生体验到愉快和欢乐,增强学习兴趣.
青春期阶段(小学高年级及初中):该年龄段儿童身体急剧变化,第二性征出现,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个性发展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任务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需要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尽量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这一时期,教学任务除了安排集体项目如球赛、接力赛等以外,还应安排一些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项目如游泳、举重、体操等.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学生
体育锻炼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中小学生“体育――心理”教学模式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