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健康教育相关论文摘要,关于消化性溃疡临床心理学路径应用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健康教育及中医药及社会医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健康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目的通过对中西医和心理学领域关于消化性溃疡文献的搜索整理,归纳出一套临床干预路径.方法文献查找及归纳.结果基本了解学界对于消化性溃疡的干预方法,提出自己的改良观点.结论目前临床对消化性溃疡的心理干预多采用健康教育,没有系统的心理临床路径的干预模式.
关 键 词:消化性溃疡;心理;临床;干预路径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3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也可以发生于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及具有异位胃粘膜的Mecke1憩室,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本病绝大多数患者是以中上腹疼痛起病,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作为首次症状.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长期反复发作;反复周期性发作;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十二指肠疼痛多出现中在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
该文来源:http://www.sxsky.net/yixue/010239822.html
1国外对于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情况
溃疡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一种或多种有害因素引起的.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1.1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以下称PU)致病因
临床上将PU致病的主要病因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幽门螺杆菌;二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三是其他因素,包括遗传、精神心理、饮食习惯和生活事件等.
1.1.1幽门螺杆菌(HP)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自人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使PU的病因学和治疗学发生了重大变革:一是PU患者的HP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二是HP感染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危性显著增加[2];三是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成功根除HP后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3].
1.1.2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美国每年约10万患者因使用NSAIDs出现不良反应入院,其中15%~25%导致消化性溃疡[4].国外有学者对1625例NSAIDs服用者长期随访发现,服用NSAIDs导致PU的危险系数为2.12,比HP感染阳性的意义更大[5].已有PU的患者继续服用NSAIDs,溃疡愈合后其再发率为35.8%,对照组为8.3%[6].
1.2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是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选择药物要效果好、价廉、使用方便和个体化;必要时手术治疗.
根除HP治疗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关键.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在治疗上相同点在应用制酸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及一般碱性药物)杀灭HP;不同点是胃溃疡的治疗需用促进胃排空药物;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不宜应用,而多用抗胆碱药物.目前多使用联合治疗方法进行HP根除治疗.三联疗法为一种铋剂或PPI加上两种抗生素.如初次治疗失败可使用铋剂+PPI+2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
2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
2.1定义及临床表现
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属于“胃脘痛”的范畴,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称之为胃痛,又称胃脘痛,发病时常伴有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7].
2.2中医对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解释
中医认为胃痛的发生主要是由外感寒邪、饮食不节、七情失和、久病体虚等因素,影响了胃气的和降,导致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根据具体辩证不同,对于胃痛的解释有如下几种.
怎样撰写健康教育本科论文
播放:25202次 评论:3832人
2.2.1寒邪客胃,气机郁滞
外感寒邪,客于胃腑,寒性凝滞,阳气被遏,气机不畅,寒主收引,胃络拘急,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胃卒然暴作.寒邪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热能胜寒,故喜热饮;胃无热邪,故口淡不渴;苔薄白属寒,脉弦主痛,紧主寒.
2.2.2饮食不节,脾胃受损
暴饮暴食,宿食停滞;或过食生冷,寒积胃脘;或恣食肥甘辛辣厚味,湿热中阻;或饥饱失常,脾失健运,均可损及脾胃,以致脾胃气机不和,遂成胃痛.寒湿内阻,则有中脘胀闷,泛吐清水,得温痛减,苔白腻等气机不运之象.
2.2.3情志失畅,肝胃不和
抑郁恼怒,神智不畅,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而成胃痛.脘痛连胁,嗳气,每因情志因素而痛.
2.2.4体虚久病劳累,脾胃虚弱
禀赋不足,或久病脾胃受损,或劳倦过度,均可导致脾胃虚弱,或为中焦虚寒,胃失温养,或为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而致胃痛隐隐.
2.3中医对于消化性溃疡的鉴别
中医概念中,胃痛与胃痞、真心痛、胁痛、腹痛的症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却又不尽相同.
2.3.1胃痛与胃痞
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则是心下痞塞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通的病症.
2.3.2胃痛与真心痛
胃痛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证候;典型真心痛是当胸而痛,且多为绞痛、紧缩样痛或压榨样痛,痛引肩臂,伴有心悸气短,甚至汗出,病势危急.
2.3.3胃痛与胁痛
胃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多伴泛酸、嘈杂;胁痛以两肋疼痛为主.
2.3.4胃痛与腹痛
胃痛指心窝以下胃脘部发生疼痛;腹痛是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2.4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干预手段
中医针对外感寒邪、饮食不节、七情失和、久病体虚等因素进行干预的治法常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邪实者以祛邪为急,正虚者以扶正当先,虚实夹杂者则应邪正兼顾.
沙洪杰用平胃安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分为脾胃虚寒、肝胃不和、瘀血阻络、脾胃阴虚四型,在治疗中随症加减,治疗上以扶证祛邪为法[8].王红、王芳等把消化性溃疡分为五型:肝胃不和型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法;脾胃虚寒型以温运脾阳、健脾和胃为法;肝胃瘀热型以清热和胃、疏肝止痛为法;胃阴不足型以滋阴养胃、佐以调气法;瘀血阻滞型以逐瘀通腑,缓急止疼为法[9].任小强认为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辨证以寒、热、虚、实,气滞,血瘀为纲,治宜疏理气机以止痛,分4型进行辨证治疗[10].金强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1].陈挽澜采用疏肝健脾活血法并结合中医证型加减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12].陈平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总有效率94.85%[13].
3心理学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学界逐渐发现引起PU的因素除了HP以及NSAIDs外,包括遗传、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生活状态及生活事件、精神等因素都与PU发病有关,尤其是老年消化性溃疡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较年轻人更加密切.因此,学界针对上述心理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3.1遗传
PU患者家属中,PU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单卵双生儿患消化性溃疡病者占50%,双卵双生儿仅占14%[14].
3.2饮食习惯
饮食无规律和暴饮暴食与PU密切相关,不良习惯可影响消化功能,造成消化不良,而消化不良可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并影响粘膜的修复[15].爱吃零食也被认为是PU易发因素之一,因为吃零食后,刺激胃酸分泌,多余的胃酸损伤胃及十二指肠粘膜,造成PU[4].
3.3吸烟饮酒
研究指出,吸烟者较不吸烟者PU发生率高2倍[4].而关于饮酒诱发PU这一结论,目前学界尚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饮酒量和年限与PU显著相关.因为酒精可对胃粘膜产生刺激而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加;影响幽门括约肌的关闭功能;减少胃十二指肠粘膜内的血流量,促使溃疡的发生及复发[16].而Peterson、Bart的研究结果指出饮酒与PU并没有明显相关[17].
3.4生活状态及生活事件
某些整天处于紧张状态或过度疲劳的职业人群,容易出现PU甚至消化道出血.其机制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熬夜等可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粘膜血流异常而导致缺血缺氧,进而促使溃疡形成[18].人们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也称应激源,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各种躯体症状,属于心身疾病.Venstein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刺激会导致PU的产生[19].
3.5精神因素
紧张、焦虑、情绪波动大会引发PU,具体促发溃疡的机制尚不清楚,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紧张、焦虑和过分压抑等情绪,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通路而影响消化系统功能,进而与PU的发生密切相关[20].美国对4500位成年人进行13年跟踪观察,其中68%承认自己有紧张情绪,208位患有PU,相对危险性为1.4~2.9[21].此外,大多数PU患者都有焦虑、抑郁或焦虑合并抑郁等明显的不良情绪,情绪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也是PU的一个致病因素[22].
3.6人格因素
Piper(1977)等人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更多具有内向神经质特点,表现为人际关系淡漠、刻板、僵化和保守的倾向,孤僻、好静、悲观,遇事思虑过度,易怒但又常压在心里不能发泄出来.卢云芳研究发现极端A型
关于健康教育相关论文范本,与消化性溃疡临床心理学路径应用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