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道德教育方面论文的格式,关于有关中学生德育问题方面的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道德教育及中学德育及思想政治课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道德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作者简介:倪铮,男,(1985.-)汉族,籍贯:四川自贡,本科单位:自贡市旭川中学
摘 要:德育工作是许多人共同关注的中学生重大教育问题.本文从中学生德育问题,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学校德育的方式,等具体层面进行探讨,并寻找对策,以有利于以后的中学德育实践.
关 键 词:中学德育;实践性;困境
石鸥指出:“尽管德育被提到首位,巨大的德育实践并未收到应有的道德效果.”现在我们要摆脱中学生德育问题面对的困境,重新获得发展的动力力,必须探索产生这种困境的根本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把握德育的方向,才能走出困境,使中学生德育问题教育得到提高.
对于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许多德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了探究.我们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德育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期学生的需要严重脱节.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新现象、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各方面变化巨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而广大的中学生在对待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对象,对待书本中的现成的理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不同的想法,对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反观我们的教育工作,并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展现.大多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老师就是照本宣科.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的提问,有时用“你还小不懂这些”来搪塞,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回答.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成长实践和需要相脱节.学生不能用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当今世界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所学知识产生怀疑,就会感到思想政治课的无趣、无利和无用,也极大的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此外,不停的灌输政治理论,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树立政治的信仰,反而有可能有副作用.金一鸣指出“内容决定了方法.内容脱离当前的实际,方法必然是教条主义的,脱离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死记教条,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学校的德育工作偏重教师主导作用,导致学生道德教育主体的缺失.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动行为者,都具有主动教育功能,都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而道德教育客体从狭义上讲是指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受教育者.但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当受教育者在进行自我教育时,他不仅是受教育者,而且成为教育者.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道德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对提高中学德育实效具有重要作用.现在,学校的德育过程本质上就是教育者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道德的过程.德育的组织者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德育过程往往只限于向学生传授一套固定的道德规范,而忽视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参与,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表现在德育过程中,常以批评、禁止、训斥、说服、榜样、奖励、与惩罚等方法,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发展,教育过程强求一律性,阻碍学生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烁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的现实的主流特征”.由于忽视或否定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德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怎么写道德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播放:27815次 评论:6236人
三、学校的德育手段着重“说教”、“灌输”与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教育严重脱节.
中学德育存在着专门化和知识化的倾向,如把思想政治课置于封闭状态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单一的说教模式,“灌输”式的教学就成为知识化德育课程最简便易行的方式.这样,高尚的道德便缩水为逻辑严密的道德条目,从而斩断了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系,道德成了与学生学习无关的客观知识对象.这种客观和外在的知识对象与学生当下正在进行的生活无法发生意义联系,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道德的自我教育.教师也只能将这些道德条目当作对象性知识来教授、灌输,只能借助背诵、考试和其他方法来进行强制性学习.这种灌输性的说教与强制性的学习已经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的道德教育.石鸥指出“这种道德教育本质上不道德,从长远看则是无效乃至负效果的”这样的道德教育其实效当然不高.现行的以灌输为主忽视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学生对规范的遵守不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是由于外界的压力.杜威的结论是:“任何主张将(道德)知识灌注在一无所有的心灵上的各种教育方法,都应该被扬弃.”
四、学校德育目标与内容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年龄特点的实际脱节.
中学德育目标在确立上,存在着理想化的倾向,这就导致有意无意的“拔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实际的德育活动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期的中学生来讲,只能肤浅的唯心的理解它.得不到学生内心的认同,也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由于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高,也就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当今学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į
道德教育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①学生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不愿接受训导式唯书、唯上、唯长的教育,乐于以平等、民主和探讨式的态度接受教育.
②喜欢独立,求实精神大大增强,不喜欢机械、空洞的说教,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美丑.
③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发展兴趣和特长,接受美的熏陶,创造美的生活,不愿意接受乏味的、教条的、抽象的伦理教育.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道德教育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高校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3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④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渴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判断,但独立能力明显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积极
道德教育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有关中学生德育问题方面的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