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人际关系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人际关系及社会心理学及农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人际关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社会转型使农民步入了再社会化的进程,然而,目前农民在再社会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社会心理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此而导致的行为失范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并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只有关注到农民在转型期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才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 键 词】农民新农村建设转型期社会心理学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随后又有连续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大批惠农政策的实施不仅标志着我国农村第三次改革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而且意味着我国九亿农民步入了社会转型期的再社会化进程.农民的再社会化包含两个过程:一是适应当前社会环境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整合新、旧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二是农民主动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并主观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过程.
近年来,“三农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国内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较多停留在政策话语的层面,对于中国农民在社会转型期的再社会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社会心理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社会心理状况会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在此探讨农民在转型期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希望有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开展.
农民的社会需要和动机
据相关调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有三怕:一怕穷折腾,二怕硬强迫,三怕搞形式.他们担心的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会不会从实际出发,尊不尊重他们的意愿,给不给他们想要的东西.在深入了解农民需要的过程中,应关注到三个方面:第一,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在尊重农民客观需要的同时,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第二,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新农村建设应根据需要的差异,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角度,针对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职业、试点村与非试点村、社会角色的农民制订不同的重点和阶段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第三,分析农民的优势需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世纪工程,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调查研究农民的真实需要,从农民最迫切的需要入手进行新农村建设,才能提高新农村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农民,才能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各项政策也才能对农民具有持续的激励作用.
农民的受挫心理和行为失范
“挫折攻击”的理论认为,人在进行有目的的行为时,欲求满足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而挫折有时会使人情绪激昂,进而做出攻击行为.具体说来,从经济情况看,穷困者的挫折要比富裕者的大;从年龄看,青少年要比成年人的挫折大.此外,家庭地位低下者、身体有缺陷者、受种族歧视者等的挫折较大,所以攻击行为也相对较多.同时,美国社会学家贝克提出的标签论认为,行为失范是社会创造的,而非本体所赋予或自然发生的,因而控制失范的关键是改造社会关系,而不是失范者①.
在传统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影响下,农民在转型期受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排斥,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农民面临的各种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产生心理危机的几率日益增多.如果受挫农民不能客观、合理地分析自己所遇到的挫折,就有可能铤而走险,做出一些极端的应对方式,如常见的自杀和犯罪.农民在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受挫心理导致的行为失范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成为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
农民的社会认知与态度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客体可能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一般情况下,很多行为都是内隐态度引起的,即:内隐态度决定着行为的发生②.社会认知和态度都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社会认知的价值影响着社会态度的形成,而态度中的内隐成分又决定着行为的发生.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了解在这场关乎自己家乡建设和自身利益的新农村建设中他们有些怎样的认识和态度,将有助于我们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方向.首先,要了解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其次,关注农民的价值理念及演变,从而把握农民态度的方向;再次,关注农民的态度形成与转变;最后,关注农民的社会认知归因模式及存在的社会认知偏差.可见,转型期农民的社会认知和态度的把握是新农村建设中应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心理问题,把握其在改革进程中的特殊性和阶段性,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将对政策的实施,实现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的人际关系与伦理变迁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生态伦理观念在本质上提出了以生态(包括资源和环境)为中介的人际伦理规范,其主要是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是指人们对环境利益的享有应保持公平,也就是说当人们在满足自己的利益需要的时候,不能剥夺同时代其他人满足自身需要的权利.而代际公平是指人类在世代更替过程中对环境利益的享有应保持公平,也就是说当代人在满足自己利益需要的时候,不能剥夺后代人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③.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范本 | 大学生适用: | 专科论文、电大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9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乡风文明”也涉及到了人际关系和谐的内容.然而,当前乡风文明涉及到的人际关系的和谐问题,例如:邻里关系、代际关系、婆媳关系、干群关系等,却成为了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一道屏障.有研究表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民的人际关系在心理层面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情感化减弱,功利化增强;从众化减弱,个性化增强等趋势,并由此引发了大量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治安问题④.同时,乡村生活的人际伦理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刻的矛盾与冲突,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伦理危机,并呈普遍化、本能化的险峻态势.在取消农业税以后,以农民负担为核心
人际关系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人际关系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