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窟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云冈石窟文化融合相关论文范例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关于洞窟及造像及时期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洞窟方面有关论文中期报告范文,关于云冈石窟文化融合相关论文范例,对写作洞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我国的石窟艺术源远流长,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保留至今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石窟,是北魏时期重要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北魏时期的文化,云冈石窟也是中国石窟艺术汉化的开始.本文通过分析了云冈石窟开凿的三个时期造像、题材以及洞窟形式的不同风格来论述其中的文化融合.

关 键 词 :云冈石窟 三个时期 文化融合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目前所知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造像群,也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又作“洲”)山南麓、武周川北岸,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余,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窟多建成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到献文帝(公元446-471)、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前的几十年中,较小窟龛的开凿则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末年(公元524年).现存主要洞窟53个,小龛1100多个,造像5.1万余尊,武周山南麓中间的两道峡谷将石窟分为东、中、西三区.

云冈石窟按照开凿的年代和风格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文成帝和平年间(公元460-466),由昙曜提议最早开凿的第16-20窟,《魏书 释老志》中记叙:“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以复佛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以为马识善人.帝俊奉以师礼.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 凿山石壁, 开窟五所, 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 次六十尺, 雕饰奇伟, 冠于一世.”这段话中所说的“开窟五所”即昙曜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偏西.

文成帝去世后至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公元467-494),是云冈石窟开凿的第二个时期,也是云冈开窟造像的鼎盛时期.成组的双窟和仿汉传统建筑的洞窟是这一时期洞窟的主要特点,如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这几组双窟,以及第11、12、13窟这一组三窟,此外,云冈最大的石窟第3窟也在这一时期进行开凿,中期石窟位于石窟群的东部和中部,占较大窟洞总数的70%.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到农民军攻占平城(公元526年)之前这段时间是云冈石窟开凿的第三个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仍为北都,前两期的开凿主要为皇家出资,此时皇室工程基本结束,然而下层官吏以及僧尼开窟造像之风仍在延续.这一时期开凿了一批中、小型窟龛,总数多达200多个,洞窟多为单窟的形式,洞窟内部也更规则整齐.主要洞窟分布在第20窟以西,第4、14、15窟和第11窟以西崖面上部的小窟,第4窟到第6窟之间的小窟,基本都属于晚期作品.这一时期洞窟主要集中在西部,另外在中部和东部亦有一些补凿的小型窟龛.

云冈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汉化的开始,石窟开凿的三个时期体现了文化融合的特点,下面我将从石窟造像的形象、题材和洞窟形式等方面分析云冈石窟所体现的文化融合.

一、 “秀骨清相”、“褒衣博带”造像风格的形成

早期昙曜五窟中,主佛像脸型呈方形,高肉髻,眉眼细长,嘴角微翘,呈含笑状,耳垂较为夸张,直垂至肩部,双肩宽厚,身材魁梧,佛像身着坦右肩袈裟,衣纹厚重,类似游牧民族的样式.昙曜五窟的佛像造像表现的多是异族风格.佛像所披的坦右肩服饰源于印度的民间服饰,与中国传统服饰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形式的佛像造像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新疆的克孜尔石窟,是模仿西域而作,具有印度、中亚的风格,颇具犍陀罗风韵,佛像法相庄严,气宇轩昂,将鲜卑族的剽悍强壮、豪放粗犷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何撰写论文综述
播放:20948次 评论:3836人

中期开凿的洞窟中,主佛像较前期面部更加圆润,梳波状高发髻,眉眼和笑容依旧不改,耳垂虽直垂至肩部,但比前期夸张幅度较小一些,佛像除了坦右肩式和通肩式的袈裟外,出现了“褒衣博带”式双领下垂的服饰.窟中的小像风格各异,头戴尖毡帽的中亚风格佛像与双领下垂、长裙外扬、披帛飘飘的飞天兼存,披帛不是中原的传统服饰,源于西亚,由古代波斯传入,具有希腊化的风格.中期造像较前期融入较多的中原文化,是孝文帝太和十年实行服制改革,推行汉化政策的反映,体现了胡汉文化的交融.

晚期开凿的洞窟中,佛像一律“褒衣博带”,佛像服饰下面的褶皱也越来越重叠,面容与前期和中期的丰润相比较显得消瘦,细颈削肩,神情显得虚无缥缈,不再是前期和中期的庄严,显得较孤傲,给人以清秀俊逸、超凡脱俗的感觉.晋葛洪曾对神仙作了生动的描述,他说:“仙人者,或辣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太阶;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则不可识等”这段描述写出神仙超凡脱俗、出神入化、虚无缥缈的形象,造像风格的变化符合了中原人对神仙形象的理解,胡汉文化的交融更加深入.

二、从宗教崇拜到现实化

北魏太武帝时期,大臣崔浩亲近道教,新天师道的创始人寇谦之正在谋求道教取得国教的地位,道教在佛道之争中贬佛教为“夷狄之教”,这与太武帝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关于武备相关毕业论文题目,与马文升的民族关系策略相关毕业论文中期报告格式

该文为关于武备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马文升的民族关系策略相关毕业论文中期报告格式,可作为中期报告专业武备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