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是本科论文专业高校教师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高校教师方面电大毕业论文,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情绪劳动现状调查相关论文范例,适合高校教师及心理健康及情绪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校教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为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情绪劳动现状,本文采用情绪劳动策略量表对162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进行施测,结果发现男教师表层劳动比女教师多,教龄越长的教师自动加工的水平越高,职称越低的教师表层加工的程度越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管理者应对教师加强情绪劳动的管理,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关 键 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高校教师情绪劳动
一、引言
为了响应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要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号召,自1999年起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大批专科学校开始走重组合并之路,组建了一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于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除了名称的更改和规模的扩大,更应该注重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的高度统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断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管理,以适应不断提高的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些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带来了很强的职业心理压力.
教师这一职业必然要涉及与他人的互动,高校教师也不例外,在与他人的人际互动中,情绪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教师的情绪劳动既不能归入“专业能力”,也还不至于升华到“道德责任”的水平,但也非常重要,甚至影响到教师对其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性质的界定.
该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benkelunwen/375430.html
情绪劳动是指个体为了完成工作,在公众场合表现出愉悦的面部表情和恰当的肢体语言而进行的情绪管理.Diefendorff 等人将情绪劳动划分为三个维度,即表层劳动、深层劳动和自动调节.表层劳动是指个体当时所感受的情绪与组织所要求的不一致,通过调节手势、面部表情等外显行为来达到组织的要求,但内部的情绪感受并没有发生变化;深层劳动是指当个体所体会到的内在情绪感受与组织要求不一致时,个体经过积极思考、想象等一些内部心理过程,激起抑或是压抑某种情绪,从而使得其主观情绪体验与组织要求达成一致;自动加工是指个体内部情绪感受与组织要求恰巧是一致的,个体的外显行为与组织要求一致.
我们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为例,探讨其情绪劳动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水平,丰富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以情绪劳动为视角探索高校教师的管理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石家庄学院162名教师进行随机调查,这些教师分别来自文科系、理科系和艺体系.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46份,有效率为90.1%.
(二)研究工具
情绪劳动策略量表.采用黄敏儿(2010)修订的情绪劳动策略量表(Diefendorff et al.,2005).该量表由12个题目构成.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这个维度的程度越高.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性别高校教师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分析(见附表1)
从附表1可以看出,女教师表层劳动的程度显著小于男教师,这个结果也与一些相关研究相似.说明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胜任情绪工作.
(二)不同教龄高校教师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分析(见附表2)
从附表2中可以看出,教龄对教师采用自动加工这种情绪劳动策略的程度有影响.进一步的事后检验可知,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采用自动加工的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教师(M教龄≥20年等于 8.73,SD教龄≥20年等于1.46,M≤5年等于 6.83,SD≤5年等于1.65,p<.05; M教龄≥20年= 8.73,SD教龄≥20年=1.46,M6~10年= 6.93,SD6~10年=1.48,p<.05;M教龄≥20年= 8.73,SD教龄≥20年=1.46,M11~20年= 7.64,SD11~20年=1.41,p<.05),教龄为11~20年的高校教师自动加工的程度显著高于教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