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东北大学论文范文属于本科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东北大学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相关本科生论文字数。适合东北大学及教育教学改革及大学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东北大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尤其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际上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公众普遍的共识,也是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突出而且重要的议题.
我在学校分管教学国内合作与交流,还有图书情报工作.很高兴来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也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把我们学校近些年来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方面的工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和交流.我的题目好像和这个论坛的主题有一些差异,这个主题是“推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我想大体上都是教育教学这一块的.我这个主题相对而言是用我们学校自2000年以来开展的一项涉及到全校方方面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内容的工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每次开会学习都有人问你们学校和东北大学是什么关系,你们有没有专科,有没有三本,有没有继续教育.我想接这个机会给大家作一个介绍.东大秦皇岛分校成立于1987年,由国家教委批准.到1993年东北工学院改回原来的名字东北大学,我们随后也改回了叫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1996年作为“211工程”建设子项目,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到1998年随东北大学划转教育部.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复我们学校面向全国独立招生,电子注册和学生毕业统一归口东北大学.教育部直属,由东北大学规划向全国一本线上统一招生.我们是人事独立、财务独立、招生统筹.我们专项经费,学生经费,办学经费,以及人事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学生毕业,电子注册归口东北大学,我们学校在河北.
2006年承担东北大学985工程子项目.学校也不大,我们是国内比较小的大学,在国际上来说我们的规模不算小.2005年学校总和总校在教育部的评估中获得优秀,2008年我们学校的体育场被制定为奥运会的足球训练场地,成功接待了像意大利等很多国家的足球队的训练任务.学校有经贸学、控制学、数学与统计学、计算机还有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秦皇岛分院等等.在学校里面我们的博士比例还是比较高的.目前有31个本科专业,硕士有6大学科,我们是哑铃型的,以工人领域和经管领域为主.我们每年一本生招2500人,研究生招一点,其它的都没有.“十二五”期间,本科规模不再扩大,我们希望把研究生增大1000到2000人.
我们的改革背景,一个是宏观方面的,一个是微观方面.
国务院、教育部一直把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中长期教育规划的高等教育理念和战略层面上.我们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尤其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际上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公众普遍的共识,也是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突出而且重要的议题.我想各个大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东北大学的论文例文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0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自2000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没有本科教育的厚积薄发,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以及学术创新就失去了源头,我们学校作为东北大学的定位是教学型分校,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想不断地缩小和东北大学的差距,我们希望走教学研究型的道路,和东北大学融为一体,成为一所研究型大学.所以本科教学这块在建校以来一直是我们的立校之本,发展之机,本科教学在我们学校一直是至高无上的.
当时我们分析学校面临的一些问题,在本科教学中有几个突出的问题.本科专业的教学滞后问题,另外就是已经说了很多年的博通和专精教育问题,再就是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问题.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本科学校没有一个敢说我们的本科教学的毕业设计质量没问题.还有我们国家近些年来形成的十月份就开始就业,国家教育部管不了,实际上大四学年,从十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五月份,大四学年的教学和我们国家在大学生就业时间上和衔接上存在着现实的冲突和矛盾问题.很多学生的大四学年是一个什么状态,这是一个问题.
最后一个是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围绕这样一些问题,一开始我们做了很多方方面面的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等等,后来我们发现不行,又认真研究了分校所处的办学环境以及我们面向社会的人才需求,我们主要是工科和经管领域,面对行业和地方的高级人才的领域.我们成立了一个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当时我在教务处,最初我在学院,由各个教学行政的一把手、管教学的副校长、管科技的副校长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而且经过试点和总结,应该说我们搞了一个比较系统性的改革,这个改革到今天还没有结束.
主要思路是这样的:
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从2003年就开始了,从信息管理系统开始的,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有很多的信息来源,但是作为大学的基本任务还是要给学生从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建构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必须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所以我们在信管专业初步做个试点,2009年我到教务处,2006年以后一个专业的试点以后,从入学年级开始进行了全校的整体改革.
该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benkelunwen/375455.html
我们逐步地明确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差不多,我们考虑到学校的实际,包括宽口径,我们学校还是以培养厚基础、强专业、重实践和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当然这个人才培养模式还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的明晰下来.宽口径我们不提.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像美国的教育环境,它的文化不同,各个大学要探索适合自己学校办学的方法.
做完了这个试点,我们尝试着把大学四年的课程压缩到前三年完成.所有课程,每个专业按照知识结构,协调、坐下来,踏踏实实的梳理、分析、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留出了一年,发现这个做法挺好.后来我们2006级的学生开始构建了全校的“四位一体两翼”的体系.什么是四位一体?就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平台课群、专业选修课群,两翼是素质教育课群,实践与创新课程教育的结构.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工作.每一个专业都仔细研究,这个专业哪些知识是要给学生的,课程的先后关系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在哪个地方讲.包括课程的一些名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同一专业不同内容,课群之间的时序关系,确立了学时比例.把总学时控制在2400学时左右,突出了实践教育环节,2006年我们规定各专业培养计划中经管门类实践环节不少于15%,理工类不少于25%.后来教育部发了一个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育人的意见,这个比例和我们的是一样的. 每学期考试课程设置在4门左右,我们根据中央关于贯彻大学生教育的精神,把4门课延伸到1-5学期开设,把我们的专业教育课程往前延伸到第二学期,甚至第一学期.
另外我们建立了培养计划的逐年修建和动态的微调,每年要根据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做出每一期的培养计划.一般大学4-5年修订一次,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一个一个来,事先做准备,要做一个微调,包括补充课程,补充课程的内容.使得统一专业的学生培养计划相对稳定,有动态的更新,有效的避免了培养计划和实际滞后的问题.教学大纲也是重新修订的.
在2009年我到教务处以后,我们所有的本科专业实施了3+1专业人才,前3年是两个学期,学生完成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素质教育课程,公共课题和专业平台课所选的专业模块课的学习,2400学时是符合高教规律的.我们也认真研究了以人为本,教育规律以及人才成长规律.到第四学年我们不再设课堂的课程了.我们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面向市场人才的需求,在教师指导下紧密毕业设计的实际问题,通过专题培训,进课题组,进实验室,以及专门的知识训练,强化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专业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到第四学年的时候,我们实施了大学生就业评价制度.现在老说“3+1”,我们的这个“3+1”还是比较早的,把第四学年划分为三个学期,取消了传统暑假,这是我们三学期的划分.第一学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的准备,选题和初步设计.中间11月份正好是全国大学生就业时间,学生实习、就业、休假.前面有14周的时间,学生有毕业设计和论文的研究选题,包括在实验室和老师的课题组.第一学期休假完了以后,第二学期12月份的第二周到第第四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包括专题讲座,参加老师科研活动,进一步补充知识.然后是从转年1月份到5月份就业休假.第3周到6月份第4周,三个学期之间为学生实习,就业休假期.整个下来有效的保障了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而且保证了学生假期,从2009年我当教务处长以后我们学校没有暑假了.
第四学年三学期制的改革保证了学生全年的传统休假时间12周,突出了这个“3+1”的作用,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实现了学校专业培养和学生就业毕业之间的有机衔接,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以及未来职业的适应力.
我们这样的培养模式,大四一年比较集中的实践,满足学生专业个性的发展,实现了人才个性的统一.保证了强专业,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几年了.后来我们建立了一系列机制,实验室管理体制,我们是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管用分开进行调整.这里面也做了非常艰苦的工作,每一个实验室对以往的试验项目进行梳理,删除,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我们对实验室进行了分类,构筑了一些大的学科平台.专业性是全校公用共享的实验中心,跨学科的和专业性的平台是学校管理为主,校院两级管理.
我们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一体化,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科研和教学的有机结合.我们学校比较小,所以我们没有学院壁垒,真正的达到资源共享.后来我们实施了实验人员的技能考核制度,一年一次,考核不合格的不能上岗不能晋级.每年学校对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机构,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每年评审,还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实验室,还有学校的周末文化演讲团,这是我们学生请的.实际上我们的机制里还也一个东西,我们对照三育人工程,教学育人,服务育人,我们是连续五年分期实施了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像我们学校的大学生民乐团.还有建立学院警示制度,加强学生的过程管理,设立创新学分.
我们还建立了学生职业资格认证中心,现在是教务处下设机构.
我们每年一个多月全校的本科教学年会,校长担任主席,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执行主席.这是我们的一些文件的东西,改革的成效,我们有1万人,参与这种创新的有近5000名学生.我们做过一个测算,每百人里面在国内还是比较好的.总量不大.这是我们获得国家级以上的,每百人里面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包括我们的立项情况.还有能够提供证据的,就是我们学校每年出一本大学生获奖风采录我们经常说我们的老师也许一般,但是我们的学生很好.这是学生的就业率和考验率情况.综合素质好,实践创新能力强,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也有一些示范项目,做过一些汇报,2010年获得东北大学特等奖.
最后想提四点,我有这么一点感受,我们比较好的,过去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也不管学生的职业需求,按照这样的模式,考虑了基础和专业能力,以及学生职业的需要,将知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