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一篇辅导员论文范文,关于辅导员类论文范文集,与高职高专辅导员业问题其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辅导员及辅导员工作及高校辅导员方面的本科论文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辅导员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从业状况存在需要予以重视的问题.主要是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对其职业认同感低、职业价值感低、自我效能感低、职业忠诚度低、专业化水平低.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首先,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其次,提供合理的薪酬与福利待遇,提高辅导员职业价值感;再次,明确辅导员职能定位,提高辅导员自我效能感;再次,确定适宜的工作负荷,提高辅导员职业忠诚度;最后,加强职业规划和培训学习,开展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关 键 词 :高职高专 院校 辅导员 从业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23-02
高职高专院校是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目前我国有高职高专院校1280所,在校学生达750多万,占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3左右[1].高职高专辅导员是学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中坚力量,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保障.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相对于本科高校而言,办学层次相对较低,其生源结构复杂多样,基本素质和知识水平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体制不同于本科院校.所以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从业状况和对他们的管理中都存在着一些特殊问题,需要学校管理者予以重视并设法加以解决.
1.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从业问题分析
1.1 职业认同感低
职业认同感指的是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得到同事和同学们的接受、尊重和支持的感觉,从而在在思想上、心理感情上产生的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性质、内容,社会价值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性[2].在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中,辅导员已经列入教师编制,定位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但辅导员“教师”的角色并未真正深入人心.有很多院校是由中专、中职升格而来,对辅导员的实际职业功能和定位不清晰,学校教辅岗位工作直接窄化为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辅导员被认为等同于中专,中职学校中的“班主任”,被认为是“孩子王”.在实际工作中,同样属教师编制的辅导员还往往被“行政化”,而且处在行政管理层级的底层,即他们只是行政部门管理指令的执行者.在这种环境中,辅导员很难感受到同行教师、行政人员的认可和尊重.这种对辅导员职业的认知评价必然会影响辅导员对自身的职业评价,辅导员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找不到自己的职业定位,缺少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降低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热情,不愿从事辅导员工作.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辅导员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7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1.2 职业价值感低
职业价值感是指对从事职业价值的自我判断,对可能取得的成就的估计,对社会回报的满意程度.除了传统的经济价值、安全价值、伦理价值外,还包括个人认同、个人成长和成就感等方面.职业价值感的获得,直接和从业者对其职业的认可、个人价值的实现及其薪酬待遇的水平等几个方面相关.
目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因办学层次的局限,其工作重心、政策导向均向教学及科研教师偏移,从薪酬福利到职务晋升,从职称评定到转岗发展,辅导员都与同工龄的其他教师、行政人员存在差距.在薪酬待遇方面,横向比较,辅导员由于年龄、职称及级别等因索的影响,他们在学院内部是收入偏低的一部分人;纵向比较,高职高专院校因地域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和本科院校薪金待遇存在一定差别,尤其在人事、晋级、职称评定等关系到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问题上,高职高专院校的相关制度不明确,或相关制度中规定的门槛较高.高职高专院校的内外部环境,让辅导员源于自己工作中所能获得的快乐和成功体验少,能获得被尊重和被认可的愉悦少,其收入和学校的其他人相比也相对较少.另外,我国高校辅导员都是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学术专业来从事学生事务工作的,很难体现个人所学“专业”的价值.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职业价值感.
1.3 职业忠诚度低
职业忠诚度是指从业人员对于本身职业的热爱和忠诚程度.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度,直接影响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稳定性,也影响着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持续性.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是以兼职为主,配备少量的专职人员.其中兼职辅导员一般是由青年专业课教师兼职,实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双肩挑”,其工作重心还在教学工作.高职高专院校中的专职辅导员,由于辅导员职位和教师科研职位差别的存在,把辅导员工作作为就业“跳板”或者“中转站”,抱有“骑驴找马”的心理不在少数.这些辅导员在工作中,在其位不谋其政,无心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在辅导员岗位上,只是希望工作二三年就转岗成为专任教师或者院校行政人员.也有人因为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工作岗位的待遇低,缺乏培训学习,个人发展缺少空间等现实原因而选择了离开;还有人认为辅导员岗位压力大,缺乏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而选择转行等.高职高专辅导员的频繁轮换,打乱了对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教育的正常秩序,破坏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辅导员工作的连续性.
1.4 专业化水平低
根据“专业化”的界定,辅导员专业化,要具备三点:(1)在高校工作中的不可替代性.(2)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养成性.(3)知识技能的专属性[3].在英美等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学生事务管理”是一种专门学科和职业.在美国高校已有近百个学生事务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点.美国教育系统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初级岗位的申请人员要具备心理咨询、职业指导、学生事务实践、学生发展指导等专业的硕士学位[4].
目前在我国高校辅导员虽然已成为一种职业,但缺乏明确、严格的资质标准,包括职业准入、资格认证和解职标准等.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处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阶段,其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尚未得到公众的认可与共识.相比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在准入标准上更加宽松,自由度相对较大.高职高专院校所辅导员招聘对象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兼有.加上高职高专院校部分辅导员是由原来中专、中职班主任身份转变而来,这样的辅导员队伍构成层次多样,专业背景复杂.辅导员个人的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多数人不具备辅导员工作所需要的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从业所需专业知识只能靠边干边学边积累来获得,即缺少较合理的知识结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水平相对较低.另外,高职高专院校对辅导员缺乏培训学习的机会,缺少较为明确的队伍发展目标和教育与培训体系.限制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2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本文来源:http://www.sxsky.net/benkelunwen/438359.html
2.1 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2006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文件以法规的形式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做了明确的界定.高职高专院校管理者应为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从而使辅导员在业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