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相关论文范例,与间际的文学与文化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此文是一篇作家论文范文,作家相关论文范例,与间际的文学与文化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作家及德国人及作品方面的外文翻译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作家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访谈述由】来德留学之时,《华文文学》前任主编易崇辉曾建议留意一下德国华裔文学的现状.在杜塞尔多尔夫过对于外国人而言沉闷的假期,在网上收集整理了些关于德国华裔女作家罗令源女士的创作信息.然后由于各种原因就搁置起来.四月份回到柏林,参加王安忆在自由大学的《启蒙时代》朗诵会,朗诵会开始之前,和身边女士闲聊,待名片到手中时,一看,竟然是罗令源女士,不得不感叹世界竟然这样巧.于是萌生了做访谈和文学评论的想法,主要是觉得在汉语世界,大家对罗令源的了解太少.邮件往来和想法沟通,得到易崇辉先生和罗令源女士的帮助和支持.恰值韩振华来柏林自由大学出差,于是便成了这个“三人谈”.地点是在罗令源柏林的家中,这是一幢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有两个门,标志着曾经的居住者和纳粹在此玩过“捉迷藏”.罗令源女儿咪咪周六上汉语学校回来,和我们在门口不期而遇.这位美丽聪慧的小女孩说着不太熟练的汉语.大家一起吃晚饭,开始闲聊起来.咪咪说只看过母亲的一部小说,就是《留洋肚子静悄悄》,觉得里面的人很像自己在广东的家人.当问及男主人公是否像她父亲时,咪咪犹豫了好久,说不是很像.

一、“我从来不是一个根据

读者的趣味来写书的人”

韩振华:从《你给我从五楼滚下去!》到《留洋肚子静悄悄》,我们看到那位原来有点愤怒和冷酷的写作者仍然很风趣、机智,而且讲起长篇故事来越来越驾轻就熟.不过,在一个个大的叙事结构之后,我们能依稀感觉到作者似乎没有像原来那么愤怒和冷酷了,作者的笔触开始变得温暖起来.您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思考经历来谈一谈您创作态度的这种转变吗?

罗令源:这个问题经常有人提,所以我的回答基本已经固定了.这跟中国的现实有关,当初来德国的时候,也是对中国很多现实有些不满,所以就先写出来;不管怎么样,一个作家总是先写最想写的、最难以窝在心里的东西,所以就把这种心境写出来了.但其实我这个人的性格呢,还是比较喜欢幽默和活泼的东西,所以觉得在呼出了第一口气之后,就有力气写一些比较轻松,比较幽默的东西.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以后就会一直这样写.其实我觉得我主要的风格还是现实批判主义的,所以我以后看书或者写书,还是会愿意选择一些比较沉重的题目,读者读上去也会觉得很沉重.我觉得写这种东西作者常常也需要很多的内心准备,因为我写这种东西自己也会哭,我这个人不是一个很想哭的人(笑),所以我总是尽量地想避免这一点,所以我一般写东西还是很喜欢笑,我这人天生的性格比较喜欢笑.要积累很长的时间,我才会写一部比较沉重的东西.但是我现在已经有这个打算了.

韩:您也提到过您比较欣赏余华,余华在上世纪80年代的创作也是非常“愤怒”的,但到了90年代他创作《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的时候,他就不那么“愤怒”了.他觉得在《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的生活状态是更本真的――他在听美国民歌《老黑奴》时突然感悟,“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他觉得“活着”是中国语言中最有力量的词,它本身就是“高尚”的.不知道您的这种改变在节拍上是否有跟他一致的地方?

罗:这个我倒是从来没有比较过.因为我看余华的东西,我觉得余华是一个和我差距很大的作家.但是余华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作家,我看余华的书,就嗒嗒地掉眼泪,谁的书都不会,就是余华的书会.我就是整页整页地流眼泪,看到结束呀,我说这个作家真伟大!反正会让读者特别伤心难过啦.他的写作方式和我不一样.我一般考虑到流泪的东西都不会时间太长,我总是想刹车,因为我自己的一个性格,还是想让人欢笑,所以我写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打住.其实上次碰到余华我应该问他一个问题,就是他自己写小说是不是也会流泪,因为一直写着流泪我就写不下去.所以我的写作结构会跟他的不一样.就是看他的《兄弟》,我流泪都流了很长时间呀――前半部,怎么把那个父亲杀死,杀父亲的镜头一直那么长呀,很惨的悲剧,我就会一直流泪.

(后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大约可以回答罗令源女士的问题:

关于《活着》,余华如是说:

我是哭着将这部小说写完的,后来出版社送来校样,我也是哭着读完.后来有很多次当众朗读,读一遍要哭一遍.福贵越来越成为我自己生命中的一个好朋友.

电影中福贵的儿子有庆是被墙压倒而死,而小说中有庆是抽血抽死的.我自己写到这里真是热泪横流!后来我要在德国出席朗诵会,要求我用中文朗诵,德文版的翻译用德文朗诵,我对他说,朗诵哪一段,你挑吧,挑好了告诉我就行.而他挑的正是有庆死这一段.我朗诵中文时哭了,他朗诵德文时也哭了,听朗诵的大学校长也哭了)

韩: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觉得他“冷酷”的一个方面.

罗:这说明他这个人有这个能力,我就做不到这点,因为我自己越来越难受,我就会写不下去.所以我觉得他能写出来还是很伟大的.我在写作上没有和他做过比较.但是我觉得什么东西都跟题目有关,跟我选择的题目、我要表达的东西有关.如果我对中国现状不满,我选择这个题目的话,当然我会围绕这个题目来写.中国嘛,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德国也是一样的――都有需要批评的地方,而且一个社会也只有通过批评才能变得更好,所以说批评的声音都是需要的.但是呢,一个社会不光需要批评,也需要娱乐,需要乐趣,所以我觉得各种各样的书都是需要的,看你作家怎么处理,怎么选题,怎么编排.

韩:我的第二个问题是,站在一个阅读者和批评者的角度,我们除了享受阅读的快感之外,总还希望能在阅读之外思考一点什么,而思考的东西往往跟创作者想在作品里面表达的东西不甚一致.在这个意义上,作品只是阅读者和批评者进行思考的一个“触媒”.尤其是您处身两种文化的“夹缝”之中,小说出版后,在读者和批评者那里您有没有得到出乎意料的反馈?

罗:其实我的第一本书出来以后,就得到了许多好评,但是这也是一个甚至令我有点震惊的地方.就是因为我的这个书得到这么多的好评,因为他们把我定位为一个“政治作家”.这个我非常反感,这也是促使我不要马上重复写这样的书的原因,我就开始写一些轻松的东西.我想成为作家,但是我不想成为一个政治作家,但是德国的记者和评论家很多读到的都是政治批判性的成分,批判中国现实,我觉得我始终是一个现实批判主义的作家,但是我不想成为一个好像政治第一的作家,我根本就不是政治第一的作家.所以我还是一个非常重视作品文学性的作家.德国媒体的评论是对我的一个很大的触动――其实都是好评,评得好得不得了,对这本书赞扬的很多,但是这个赞扬促使我走向了另一个方向.我不想马上就重复,其实我还是有这个题材,但是我其实已经压抑下去了,我不想马上重复.要不然我完全就定性了,他们就会把我完全定性为政治作家,我不想成为政治作家,所以我就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其实我还是有这种(批判现实的)题材,也有这个愿望――我是一个对现实很热爱,但是同时也是希望现实得到改善的作家,我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打开人们的眼睛,让人们看到一些事情.所以呢,我以后还是会写这类题材.

韩:就像有些人所说的,现实其实可以更好.

罗:对对,其实社会也是这样,你说政治家也是整天寄希望于改善这个现实,其实作家也是一样,她希望给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乐趣,不同的朗诵趣味,不同的视觉,我觉得我能给社会带来的一点小小的贡献就是能让读者看到一些中国人,一些具体的、微不足道的人物,他们的生活.在媒体的报道里面你看到的常常是一些很政治性的问题,而且你看到的常常是一些巨大的社会问题,环境保护,人权问题等,但是具体的中国人的生活他们常常没有多少感觉.所以我觉得我的一个主要任务呢,我也不要做政治作家,我就是要把这些人跟德国人交融到一起,让德国人对中国人没有陌生感.让他们看到,啊,“这个中国人其实跟我们也有很多共通之处”,当然也有很多陌生之处,但是他不会觉得根本不能理解.

赵娟:您在作品中涉及到的问题,很多都是德国人,尤其是德国年轻人谈论中国时非常关注的问题,例如计划生育、文化大革命、天安门事件、人权、腐败、农村农民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等等.根据我自己在德国这近一年的经历,以及跟德国人,尤其是跟年轻人直接的接触和交流来看,您作品中的这些主题恰恰是他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这是一种有意的处理,还是偶然的契合?

罗:我觉得在德国这边,一般的表达在心里并没有很大的障碍,基本上可以自然地表达.但是有些题材我还是会比较“小心”一点.打个比方,我一直都很想写一本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书,但是我觉得这个题材实在太沉重,所以我也不是很愿意随随便便就开始――这又是一本我写了不知要流多少眼泪的书.所以我一般不会很轻易开始,而且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会做很多准备工作.很多东西以后还是会写吧,因为随着文化大革命过去的时间越长,自己就越容易处理这个题材.但是我不会按照德国人需求的口味来写小说;比如德国人现在想读人权问题,我就写一本人权小说――我绝对不会去迎合他们的心态.我会根据这样一个历史来写它,写中国具体的现状,而由读者自己来判断:这是一个人权问题,还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的人权问题还是会得到改善.我希望这样来写我的作品.我从来不是一个根据读者的趣味来写书的人.我一般写作的动机很简单啦,就是我自己最想写的东西,我就写它,写完之后,我就和这个作品告别了.心里有很多想写的东西,只要这个盖子打开了,就会有很多的想法涌上来.

二、“我的本意是让德国和中国相互

增进了解,相互尊重”

韩:我的第三个问题跟文化问题有关.您上世纪90年代一开始就来德国定居了,而“八九”之后即使原来对中国很有同情的欧洲左翼知识分子也转而开始批评中国.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可以说,冷战结束之后中国是西方政界、媒体乃至知识界的众矢之的.而另一方面,却是中国国力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迅雷不及掩耳”,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能力也增加了.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心里常常很不是滋味.在我看来,这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西之间的情感错位和心理纠缠.西方媒体批评中国最多的是人权问题,中国政府则一直强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奉行一种淡化左右之争的“新国家主义”政策.除了做买卖,双方在其他方面基本谈不拢.另外,我还注意到,在中德经济和文化交流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德国的一些媒体却在“政治正确”的旗帜下,“已经不像在七十年代那么的自由,他们现在都是跟着政府的眼睛、政府的想法来写文章”,这是关愚谦先生的观察.他还注意到,在香港的一些德国人,对学中文、广东话一点也不感兴趣,但是当中国人到德国来,如果不会说德文,就被轻视(但我尚没有这方面的强烈体验).中国人高山仰止地佩服古希腊文化,同时也对当代西欧的民主、法制乃至精神和物质产品赞赏与信赖有加,但在西方人心中,对中国却一直纠结着两种很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会把传统中国跟现代中国区分开来,持一种“厚古薄今”的调子,认为古代中国是好的,现代中国尤其是当代中

1 2 3 4

作家相关论文范例,与间际的文学与文化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参考文献:

文学与人生论文
法与论文写作,researchmethod。文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际期刊或资料库业者,学者绝无能力对抗,惟赖业者为形象与声誉考量之自我节制.学者发动「知识的代价」仅是发表论文之园。

数学与文学论文
法与论文写作,researchmethod。文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际期刊或资料库业者,学者绝无能力对抗,惟赖业者为形象与声誉考量之自我节制.学者发动「知识的代价」仅是发表论文之园。

文学与艺术论文
法与论文写作,researchmethod。文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际期刊或资料库业者,学者绝无能力对抗,惟赖业者为形象与声誉考量之自我节制.学者发动「知识的代价」仅是发表论文之园。

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村民身心健康,破怀了清新宁静的美景.,其次,是文化方面.当今社会,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步。第八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中英国际学院2016届毕业生优秀毕业设。

文学与生活论文
论文标题与生活链接,语言文学论文题目链接络上发表,鼓励以"广西语言文学与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论题.,2.来稿请用中文写作,字数以10000字为限.来稿行文格式要求如下:语言类论文参。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
间。中外企业文化间交流和合作,更好地为全国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第二章理事会组成机构与条件,第三条:理事单位组成,有关企业文化咨询机构及企业文化学术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及商会.,国内。

弟子规与企业文化建设
建设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特色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特点的使命与愿景,精神与价值观,运营理念,以及在生。

建筑与文化 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发表河北 3,《王继红李嘉建筑风景速写》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6年,五,学术论文,今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1."观察,秩序与建筑创作"发表于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教。

老年文化论文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论文格式海南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简介,民间文学(18项),【皋亭山传说】杭州市江干区,皋亭山传说是以杭州丁桥镇北部的皋亭山的人文景观和风景名胜。

英语论文关于文化
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与文化,英语教学法(请见《网络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览表),论文语言及长度。文化论文2016年度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博士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