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政治理论论文范文,政治理论类有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和谐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政治理论及大学生及法律基础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政治理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促使大学生和谐成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终极目标.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重要组成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了实现课程目标,需要站在和谐的高度上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和谐贯通,营造集政治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和谐教学氛围,做到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性教学和谐相辅,考核方式与其他教学改革和谐共进.
[关 键 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谐视域;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1-0183-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成部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作为两门独立课程到合并为一门课程,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思想道德修养”课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2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通知》,至20世纪80年代,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了思想品德教育系列课程.1987年,为了规范和统一各高校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设置,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大学生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独立课程成为高校思想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1992年,国家教委把“大学生思想修养”与“人生哲理”合并为一门,课程名称为“思想道德修养”.1998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专门召开政治局会议,对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这一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高校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新方案,“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作为两门独立课程开设.2005年,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新课程设置方案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二为一,成为一门新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根据“05方案”的课程教学要求,和谐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为“基础”课)课程教育应有之义,它的实质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培育,实现大学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与自身身心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以及与自然和谐.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站在和谐的视域下进行一系列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法等的创新与改革.
一、努力构建和谐统一的大德育环境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成功的保证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改革,它不仅要以教学实践为平台,还需要其他课程教师和其他部门的同心协力,还要有一定的经费和物质保证.因此往往会涉及学校的众多方面和部门,没有学校的强有力支持和统筹安排,没有学校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学校的全方位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往往很难开展,即使勉强搞起来,也不能持久下去.所以,为了努力避免和减少大学生不必要的心理冲突和道德困惑,为了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必须使学校各个教育力量、要素、影响协调一致,和谐共振,形成课程内外的良好教育环境.打破部门界限,把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各个环节――各行政部门、专业系部、政治理论教学部、学生后勤管理部门等联接起来,发挥教育合力作用,从而形成学校全方位大力支持、积极互动、全校职工共同关心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谐大背景,这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成功的有力保证.
二、促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和谐贯通是新课程设置目标实现的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是既相互区别,不能彼此代替,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相补充的两类重要社会主义规范.二者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意志与利益的集中体现,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维系与发展的手段,都是现代社会的社会成员必备的素质和修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着重对人们的内心世界提出善良与高尚的要求,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目标,它的实施依靠人们的自我制约力以及社会舆论得以实现,体现着自律性;而社会主义法律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针对人们的行为设定的行为可能性和必要性,为实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提供了制度保障,它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体现着权威性.另一方面,道德与法律又是相互依存和促进的,法律通过要求社会成员实践各种道德规范,惩戒社会成员实践任何为道德所唾弃的东西,促使社会成员思想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同时,立法者、执法者和社会成员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取向又将有力地保障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200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要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二为一,课程虽然在名称上沿用了旧课程的关 键 词 ,但是在内容上并不是两门旧课程的简单叠加,教师要认识到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合为一门课程的科学依据,在授课过程中既让学生明确道德与法律的不同,也让学生明确二者的相互依存.例如,热爱社会主义国家、诚实守信、孝敬父母等等,这些内容既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范.如果不能履行这些道德要求,作出危害社会主义国家的行为、违约不守信、不赡养父母,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并强制履行义务.在授课过程中要努力避免教学内容体系上出现“貌合神离”,否则就会贬低新课程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基础”课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很强,范围宽泛而且相互交融.教师要完全胜任该课程教学,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识政治,懂哲史,晓法律.但担任这门学科的教师是原来分别承担“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个人原有的专业知识体系有所偏重,多数教师毕业于比较单一的“思政专业”或“法律专业”,因而用教师的现有专业知识储量去教新课程显然困难很大.为了真正使思想道德和法律这两门学科有机融合起来,真正胜任课程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担任该学科教学的教师必须拓宽个人专业知识,全面掌握政治、思想、道德、伦理、心理、法律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宽,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让任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等.
三、打造集政治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和谐教学氛围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关键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性和战略性举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课必然呈现出与党的教育方针相适应、相匹配的政治性,它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而不是一门单纯的知识性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相比,“基础”课必须突出政治性,这是我们教学的切入点.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教学,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对于法律基础部分教学,我们更需要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切入点.过去,由于我们许多教师认识上的偏差,把大学生法律教育教学看成是纯知识性教育教学,或为了迎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法学基本理论”、“宪法”等内容只是蜻蜓点水般地过一下,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讲授应用性比较强的各部门法,最终导致了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法律条文,不理解法的本质和法的精神,只知消极守法,不能将法律内化为个性品质.在新课程设置中,能用于讲授法律有关知识的教学学时更加有限.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法律部分重点必须放在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精神、法律原则等理性知识,理解法律条文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内涵,认识遵守法律规范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正确理解现实的法律现象,让学生对法律产生认同和依归感,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基础”课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教材首先从理想信念教育开篇,之后,纵贯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法律精神、法律规范教育等,涉及到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涉及了哲学、伦理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还涉及了当代国内外社会思潮知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关的理论和知识.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为一体,通过对知识的传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且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特别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理性思维已经有很大的发展和相当的成熟度,他们更重视理解行为要求背后的原因.所以,教师要努力提升教学内容的学术水平和知识含量,以知识为依托,讲课的思路、资料的取舍、切入的角度等方面既要注意准确生动,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感和思想性.
列宁说过,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列宁阐发的这一灌输原则是在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时期并针对工人阶级而言的,但是这一原则并没有过时,同样适用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大学生不会天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信仰,也不会天生就有社会主义的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法律观,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必须依靠人为的外在“灌输”.“基础”课的课程性质决定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但是,这里讲的“灌输”是指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内容,而决不是指教育教学方法.不要把“灌输”误解为强制性的“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灌输”不等于剥夺学生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权利,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会把教师提出的要求或观点认为是对自己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就会产生肯定的倾向而愉快地接受.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要改变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硬灌”的讲授方法,不断创新互动的教学方式.我们的实践证明,将“灌输”与“民主”和谐统一起来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与参与,有助于学生对理论有深刻的、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产生强烈的感情体验和共鸣.同时,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了他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信心,这些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四、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性教学和谐相辅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高等教育强调理论知识传授,以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只有专业课和部分基础课必须的试验、实践才会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政治理论类有关论文范本
实践性教学的加强,使学生体验到思想道德修养、法律修养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即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今后并不以从事政治、法律活动或研究政治、法律问题作为终身职业,但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修养将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五、促使考核方式与课程的其他改革和谐共进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
课程考核是检查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传统的高等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知识接受的结果,所以,课程考核主
政治理论类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和谐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相关论文范本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德素质思想政素质法律素质,理想;信念,重点难点,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论文
德素质思想政素质法律素质,理想;信念,重点难点,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论文
德素质思想政素质法律素质,理想;信念,重点难点,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院。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摘要200字左右,大标题,题目,用黑体小二,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格式
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摘要200字左右,大标题,题目,用黑体小二,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院。
有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论文
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摘要200字左右,大标题,题目,用黑体小二,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院。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摘要200字左右,大标题,题目,用黑体小二,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院及系:福建江夏学院思政部,授课老师:彭东玲,授课班级:12级财务管理(1)。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院及系:福建江夏学院思政部,授课老师:彭东玲,授课班级:12级财务管理(1)班,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20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2000字
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内容自拟题目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理解,不少于1500字.,2016年3月,柴静推出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