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为地质工程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低渗透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三维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相关论文格式要求,可作为论文格式专业地质工程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地质工程及数据库及质体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遇到的不同专业的三维建模、数值模拟软件分析成果格式不统一,难以综合分析利用的问题,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可以兼容多种格式的三维平台,实现了对地质模型、地应力分布模型、人工裂缝模拟结果的综合展示,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非规则井网布井功能,为低渗透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关 键 词 :三维平台;可视化;叠加显示;地质工程一体化;低渗透油藏;非规则井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2-5229-03
大庆外围油田低渗透油藏储量丰富,但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应用规则布井及常规开发方式不能解决井网与裂缝的优化匹配问题,难以实现储层有效动用[1].为此大庆油田提出了以“地质工程一体化”为原则,进行“全油藏全三维全缝长模拟”的低渗透储层整体压裂技术,实施非规则井网布井.该技术创新性的将地球物理、石油地质、油藏工程等多学科与采油工艺相结合,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利用三维数据体进行油藏地质情况分析,在三维环境中模拟和预测出每口井的人工裂缝走向,通过地质建模、储层应力场和人工裂缝全缝长展布的叠合,进行非达西不规则井网整体压裂的优化模拟,应用裂缝三维空间展布与井网的合理匹配,实现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矢量化井网开发新模式[2].
该技术需要对地质建模、岩石力学参数、储层应力场、压裂模拟等多种专业软件的模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应用,但目前缺乏一个可以兼容多种不同格式的三维展示平台,一体化分析难度较大.因此本文提出了通过建立三维一体化平台,在一个软件平台中同时叠加显示多种软件的模拟结果,进行低渗透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非规则井网优化设计的新方法.
这篇论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geshi/418147.html
1.三维可视化平台构建关键技术
1.1多格式数据来源的统一与模型重建技术
在进行“全油藏全三维全缝长模拟”分析时,所需要参考的地质和工程等不同类别、不同来源的数据体主要有:
1) 地质数据:地质建模成果数据、三维岩石力学场、三维应力场模型等,建模过程一般采用PETREL软件;
2) 地震数据:三维地震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数据体,为SEGY格式;
3) 工程数据:全缝长人工裂缝数值模拟成果,数值模拟软件主要采用Gohfer软件;以及井轨迹、测井曲线、井网数据、生产动静态数据等.
要实现在同一个软件平台上综合展示、一体化应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数据格式及三维模型的统一问题.
1) 数据的解析:地质模型数据文件,需要识别出其表头信息、坐标信息、网格有效值信息、属性信息、分层数据、断层信息等;应力场属于矢量数据,要识别其大小、方向以及与其对应的地质体网格;裂缝模型要识别出坐标、井筒位置、存储角度、单元格信息等;地震数据,要识别文件头、道数据块、数据样点值等;井网数据要识别其范围、角度、井距、井间关系等.
2) 地质模型重建:通过分析地质体数据和其他相关的数据重新生成地质体模型,可以归纳为读取地质体网格文件;读取分层文件;判断是否存在断层,如没有断层,对地质体进行分层处理,如存在断层,循环获取被断层分割的每一个地质体,然后对每一个地质体再进行分层处理,将一个地质体分成多个独立的地质体.将每个地质体网格模型经过计算转换为表面模型,保存到数据库.
3) 数据的存储:在数据存储上,不同类型的三维模型数据项差异较大,分别设立对应字段会造成数据库结构复杂,可视化操作和维护不便.因此,在数据库中以大字段格式存储序列化的模型数据;对其他属性信息,如模型外包框、单元格属性、位置等数据采用独立字段存储.
1.2多模型叠加显示技术
多个模型的叠加显示是平台的主要功能之一,需要对三维模型进行半透明显示,在平台中通过三维建模过程中的消隐计算和颜色混合技术实现.
消隐计算:又称为可见性计算,把处于同一空间位置的多个三维模型中不可见的部分从画面中隐藏[3].为消去隐藏面,要对每个模型进行深度计算,剔除不在可视范围内的实体;消除由于视线的遮挡而隐藏的点、线、面和体.
颜色混合:在三维模型绘制时,不直接把源物体(通常为地层模型和属性模型)的颜色覆盖在目标物体(通常为人工裂缝、应力矢量、井轨迹等)的颜色上,而是将新的颜色与旧的颜色经过一定的运算,从而产生新的颜色.将源物体的颜色alpha值作为源因子,用1.0减去源物体的颜色alpha值作为目标因子,源物体的颜色alpha值相当于“不透明度”的作用.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绘制出半透明的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
2.三维可视化平台的建立
2.1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的底层三维组件库采用VC++语言,基于OSG引擎技术开发,以实现硬件显示驱动、空间结构组织、场景管理以及属性渲染等底层功能[4];系统前台可视化界面、数据转换、以及统计分析等功能采用C#语言,WinForm框架开发,以缩短开发时间,通过调用底层组件库提供的DLL接口实现三维模型的加载和显示;采用Microsoft Access作为后台的数据库,系统架构见图2.
2.2三维地质体生成及显示功能类库设计
Grid类:用来表示地质体对象,包括地质体的坐标和一系列的属性.其中的方法主要是用来通过对其属性进行分析处理,并最终形成地质体相应的表示.
Dataload类:用来实现读取文件,并通过读取数据生成相应的数据对象,生成的数据对象主要有Grid,Horizon,GPress等.
Horizon类:用来表示层对象,通过层对象可以将一个完整的地质体进行分层.
Zone类:用来表示分层,分区块后的一部分地质体对象.用来表示地质体多个分层中,一个单位地质体对象. TinWithColor类:生成一个Tin面对象,该Tin面对象与部分地质体区域相Zone对应,且每个Tin面与一个颜色相对应.该对象主要用来处理离散型属性值,提供颜色显示的支持.
TinSet类:构建一个Tin的集合,将所有的Tin面进行保存,每个Tin面对应着一个颜色,保证同等大小的属性值所对应的属性在同一个Tin面中,保证属性显示颜色的一致性.
TinWithColorCon类:主要用来处理连续性的属性值,提供属性值颜色分类模糊化的处理方法,可以控制属性值颜色精度的大小,支持地质体的成像显示.
TinSetCon类:与TinSet的功能相一致,TinSetCon是TinWithColorCon的集合类,同样用来处理连续性的属性与颜色的对应问题,主要通过对地质数据的分析,来模糊化属性颜色区间,从而实现连续型属性地质体显示.
GPress类:用来描述地质体属性的对象,存储地质体数据.从文件中读取地应力,并且存储与之有关的信息.
GPressOperation类:实现了根据坐标得到其相应区域的地应力大小和方向,并将得出的地应力大小和方向进行保存.
_2DPlane类:用于从三维地质体中抽取相关的平面.
Properties类:为属性类,存储了地质体属性的相关数据,实际上是采用动态数组的技术,能够在属性类里添加不同属性类的数据,所有的属性及其数据可以在该类中获取到.
2.3主要功能与应用效果
1) 三维数据体的导入与可视化:平台可加载并显示多种不同软件导出的三维模型,在加载过程中完成对模型的解析与格式转换并存入数据库;平台即可直接显示所有三维模型,同时还可以实现切换视角、旋转、缩放、平移、编辑等操作.目前已经实现了对PETREL软件导出的地层及地质属性模型(杨氏模量、渗透率、孔隙度、泊松比、砂体分布等),应力场模型,Gohfer软件导出的人工模拟裂缝模型,SEGY格式地震模型,测井曲线模型,井轨迹模型,井网模型等的支持.
2) 多模型的叠加显示:在平台中可以将地层设置为半透明效果,这样就可以看到地层中的砂体、地应力、人工模拟裂缝以及已钻井的空间分布,如图3所示.利用该功能,技术人员可对地质属性、人工裂缝分布、地应力大小和方向进行直观的综合分析,判断人工裂缝的位置、方向及其分布的合理性,以便于对裂缝进行调整,使得压裂影响范围最大,并且避免压窜现象.
3) 非规则井网布井:可在指定层位的地质模型上自动生成规则井网(五点法、七点法、九点法、反九点法、排井法等),参考该地层应力的分布情况、砂体位置、人工模拟裂缝的走向、已钻井的轨迹和测井曲线等多种因素,对井位置的合理性做出判断,之后应用井网编辑功能,对油、水井位置及对应关系进行调整,最终形成非规则井网,如图4所示;应用该方法可最大限度地控制低渗透油藏中零散分布的砂体,达到高效开发的目的.
3.结束语
本平台针对目前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所应用的多种专业软件处理成果不能融合使用的现状,为不同格式的处理结果建立了统一数据结构,并实现了自动识别转换;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使得以往独立的分析结果,如砂体、人工裂缝、应力、流场等,在一个三维平台中进行综合叠加应用,为低渗透油藏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方式提供一个有效的支持工具.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地质工程类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自考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8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参考文献:
[1] 甘云雁,张士诚,刘书杰,等.整体压裂井网与裂缝优化设计新方法[J].石油学报,2011,32(2):290-294.
[2] 张玉广.基于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三维应力场及全缝长整体压裂技术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1.
[3] 靳海亮,高井祥.图形消隐算法综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9(34):27-31.
[4] 曹莉.基于OSG的三维引擎关键技术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3,10(29):31-34.
[5] 王增波,李雁鸿.赵剑,等.SEG-Y地震数据格式解析及转换方法[J].物探装备,2011,3(22)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