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图书馆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状况策略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图书馆及数据库及编目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图书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对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归纳和分析了我国文献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的发展策略.
【关 键 词 】文献编目;状况;发展策略
1.近年来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状况
我国计算机编目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历经了最初的自建编目单系统、1988年以后的集成系统中子系统的发展阶段之后,已开始走向联机合作编目的新阶段.与此同时,中文图书自动编目、自动标引、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等也开始起步.近年来,我国文献编目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图书馆目录编制与服务的自动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图书馆都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目录编制与服务的自动化,进而又实现了网上联合编目与网上公共目录检索服务.近年来,文献机读目录数据的编制坚持按照国家标准的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著录,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科图法》和《汉语主题词表》标引,应用符合国际与国家标准的CNMARC格式,实施名称规范和主题规范控制,质量不断提高.目前,我国不少大型图书馆都纷纷建立联机公共检索目录(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简称OPAC)系统,实现了在因特网上对馆藏文献目录的检索.其中,有些图书馆还与OCLC联网,成为OCLC的成员馆,实现了国际目录信息资源共享.
1.2 集中编目的日趋成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图书馆界集中编目活动进展迅速,有了较大飞跃.从技术上来看,很多图书馆或机构的各项业务工作全部计算机化,近年来开始通过网络向各成员馆传输书目数据信息;各图书馆或机构的中心书目数据库一律采用国家著录标准和图书馆有关业务标准与规范来建设,书目数据在联合体共享.从服务上来看,图书馆或机构以集中采购、集中编目等项社会化服务为核心,从征订、购书、编目、随书配盘(卡)到送书上门,实行一条龙服务;为吸引更多的用户,对成员馆免费或提供优惠价格;服务范围相对分散,在整体上已涵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我国集中编目已进入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状态,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集中编目中书卡脱节、时差大、图书覆盖面不足等问题,为发展联机合作编目、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目录信息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篇论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geshi/422255.html
1.3 联机联合编目的蓬勃发展
20世纪末,随着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建设的推进、区域性编目中心的日趋成熟,以及机读目录及其规范化的发展,我国的联机联合编目进入了实施阶段,并形成了一些联机网络.国家图书馆于1997年10月建立了联合编目中心,为实现网上目录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与管理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工作.目前其成员馆的队伍已发展到248家,书目数据的使用者超过了670家.该中心提供的书目数据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回溯建库和新书编目的主要数据来源.1998年底启动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也推出了全国性联机合作编目中心.除上述联合编目中心外,图书情报各大系统和不少发达地区也开展了此类活动.如由上海图书馆等图书馆共同组建的地区性的联合编目中心(CRLNet)、由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等机构共同建立的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服务系统(APTLIN)、广东省文献编目中心、台湾地区的书目信息网络(NBINET)等,都已实现了联机联合编目与检索服务,为我国编目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4 编目规则文献的不断更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文献编目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其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为统一编目制定和出版了一系列规则文献.1)编目标准;颁布了有关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如《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行业标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行业标准:档案著录规则》;重新修订了《文献著录总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与《非书资料著录规则》四项国家标准.2)编目规则;一些联合编目中心组织编辑了有关的规范文献,如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等编的《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谢琴芳主编的《CAL IS 联机合作编目手册》等.有关编目规则的其他文献还有北京图书馆编的《中国机读目录使用手册》、潘太明等修订的《中国机读目录使用手册(修订版)》、中国国家图书馆编的《汉语文古籍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陈源蒸等编的《中文连续出版物机读目录著录细则》、《中文报纸机读目录著录细则》等.3)标引文献;关于目录标引的文献,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四版) 使用手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四版) 电子版》、刘湘生等编《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等.4)规范控制规则;此类文献则有北京图书馆出版的《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草案) 》、国家图书馆图书采编部编《中国机读规范格式使用手册、中文图书名称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中文图书主题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等.
2.我国文献编目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献编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欠缺统筹管理机构
受图书情报事业传统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制约,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能统筹管理全国文献编目事业的权威性领导机构.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组织、有效的宏观管理机制与稳定的经费,我国文献编目工作至今仍然是分散多头.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编目工作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联合编目网络系统尚未建成.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图书馆以自行编目为主.在已建成的联合目录数据库中,也存在着数据归并困难、质量参差不齐、缺少权威管理等问题.如广东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网络系统处理的8所高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就有60%以上的书目记录重复,大量的书目数据著录和标引不规范,因而图书馆之间难以彼此互相利用它们.这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不能为读者提供良好书目服务,更谈不上目录信息资源全国共享. 2.2 文献编目先进的理念得不到应用
近年,我国在编目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随着新知识新学科的不断出现要求文献分类与编目工作人员要不断掌握新类型载体.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对文献编目工作者如何整序网络信息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以文献为中心的旧的文献编目工作理念正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编目理念转变,小型图书馆应思考如何在转变中改变形象以使馆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3 编目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
图书馆文献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网络环境下目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在文献编目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是文献编目标准化工作管理的问题.因缺乏权威性的全国编目工作领导机构与相应的法律文件,文献编目标准化工作难以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其次是制定文献编目标准化文件的问题.编目标准化文件的编辑、修订、颁布速度缓慢,各类标准的配套和协调还不到位.再次是贯彻实施文献编目标准化、规范化文件中的问题.这类问题较多,如不同的图书馆采取了不同的标准,所建的编目系统、编目软件、目录数据库都有所不同;不同的图书馆使用相同的编目规则时具体要求不同,所编目录详略程度、规范程度、记录连接情况与利用价值也不同;不同的编目人员对同一编目规则理解不同,所编目录记录在著录格式、著录内容等方面也有所不同.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目录的质量,直接妨碍了各编目系统之间的数据相互交流利用.
2.4 机读目录的完整性差
目前,我国图书馆机读目录对文献信息的覆盖率还很低.从收录文献的数量来看,我国各类型机读目录对文献信息的网络度都不高.图书馆自建的一些书目数据库只能反映部分馆藏文献,这不仅是那些还处于单机或局域网编目阶段的图书馆的目录现状,就连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联机书目系统目前也只能查到1977年以后的中、西文图书.从收录文献信息的类型来看,多数图书馆的机读目录并未全面反映本馆的各类藏书.现有的机读目录数据主要反映当代中西文图书和期刊,对其他文献,如线装古籍、1950年以前的平装书、缩微资料、声像资料、计算机文件等,多未编入机读目录;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才刚刚起步,因此,读者无法从网上查阅这些能量巨大的文献信息.从目录记录反映的信息来看,各图书馆自建的机读目录记录大多较为简单,有些缺少著录项目或必要的著录内容,有些则不作或只作少量的主题标引.此外,多数馆都没有建立机读规范文档,因而无法提供规范的检索点.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机读目录的质量和功用,也直接影响到读者对目录的使用.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图书馆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自考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0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2.5 自动化与网络化处于低水平状态
从总体上看,因缺乏统一管理、宏观调控,我国大规模的跨系统、跨地区的联机联合编目活动还没有开展起来.由于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速度不同,各地区、各系统、各部门的联机编目的发展也不一致.从地区来看,联机编目在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图书馆发展的较快,而在西部地区的图书馆则慢.从系统来看,联机编目在高校和科学院系统图书馆的发展较快,而在公共图书馆则慢.从各部门来看,不同图书馆的联机编目系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馆在不同系统内建设的编目系统,书目数据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