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下面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小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化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其中把“科学探究”放在了尤为突出的地位,并贯穿于其他主题中。探究性学习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化学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
关键词:教师合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善于观察;联系生产实际
在九年级化学中,科学探究这一级主题中设立的具体内容和培养目标为: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教材通过科学探究的典型案例、探究活动与实验来渗透这些思想,同时通过基本操作和实验来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现就如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出几点意见。
一、教师要科学、严密、合理地组织好探究活动
我们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质量,让探究性学习活动实效而不流于形式,教师除了要调动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以外,还要科学、严密、合理地组织好探究活动。首先,教师把学生每4人分成一个探究小组,划分探究小组做到每个探究小组成员中包含优、良、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并且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个成员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任务,在进行探究实验时,优、良层次的学生负责实验的设计,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并与中、差层次的学生讨论,使中、差层次的学生明确此次实验的具体过程和思路。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留心学生的行为,防止部分优秀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让每个学生都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还要考虑利用其他时机给予他们适合其水平和需要的探究任务,最终实现所有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二、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九年级化学的学习中,要积极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了解和应用一般的探究方法和步骤,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参与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这一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总是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教师通过对教学各个环节巧妙的安排,给学生以最大化的动手实验空间,可以是一两个取材简单、趣味的小实验,也可以是教师或师生共同事先准备好的较为复杂的实验,不论实验是否成功,只要学生能自己动手,教师就能从中获得讲授关键概念的机会,就能使学生一开始置身于奇妙的化学世界当中,紧紧抓住学生,从而体现“探究学习”的主要过程和方法,使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发现并提出问题,应用现有条件查阅资料,围绕问题设计实验,进行科学实验,记录现象和数据,分析产生的原因,并用文字或语言与他人交流以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尊重事实,善于观察,敢于怀疑
实际上,问题就在生活和实验中,要尊重事实,善于观察,敢于怀疑,大胆质疑,善于用学过的和查阅的知识和方法探究释疑。探究解释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同样会有很多收获,也许那就是重大发现的起点。例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时,人们围绕测定结果偏小分析了许多可能的原因,但是有一组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异常现象,发现测定结果偏大,一位学生认为实验失败,应另做实验测定,另一位学生认为要分析原因并通过实验证实,避免自己和其他学生在操作中引起同样的误差。
四、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
联系科学、技术、社会(STS)实际问题,采用与化学密切相关的STS问题和素材为背景为载体,联系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或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与STS相关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学习是为了应用,培养自己的自学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实验“探究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大胆提出猜想,燃烧的条件可能是:
(1)必须是可燃物。
(2)必须达到着火点。
(3)要与空气接触(一般物质在水里不能燃烧)。然后,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接着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析。对学生的创意给予肯定,并指出有些设计方案中的不足,指点学生进一步改进设计方案的技巧,并分析概括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中的共同原理。紧接着让学生动手做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后,分别让小组同学点燃两根火柴,一根竖放(火焰在上端),一根平放,学生就会观察到竖放的火焰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这是为什么呢?看得出,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兴趣浓厚,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强化了合作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焕发了课堂的互动气氛和生命活力,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整体性和严密性,又使师生关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美境,经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学探究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也是化学教学的教学目标。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改变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科学技能和方法的培养;只重视结论,不重视过程以及不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等情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和化学知识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