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学情,突破教学重点,“后教”助能
“先学后教”主要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每一位学生都拥有极强的自学能力,这是与生俱来的。当学生对自学能力有一定掌握后,就可以在自学的过程中运用原本积累的经验。作为教师,就要懂得“取舍”的涵义,敢于对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农村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教学的重难点理解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情,教学生不会的、不懂的,教学生需要的。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的知识,坚决不教。比如,在“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学生一般都能够解答书本上的问题,如“56+40”和“40+56”,都可以轻松的计算出结果,还可以观察到两个计算式的结果。之后,可以要求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然后从中找出规律:加数的位置交换之后,其和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比教师直接讲解交换律的效果来得更佳。
二、精心预设,注重因材施教,“学教”合一
将“先学后教”模式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充分地重视。针对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精心预设,做到因材施教。在对农村小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分析的前提下,处理好优等生与差生、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学推进的作用不可忽视。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陪同学生推导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在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推导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几个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先思考:第一,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处、差异处在哪里?第二,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之后,你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推导出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吗?第三,a的三次方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在认真阅读教材之后,学生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就能够顺利的推导出答案。此外,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教师也可以提出相应的要求:优等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自行解决;差生则只需要初步掌握基础知识,等待熟练之后,再尝试进行深入探索。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并非是枯燥的、单一的将练习与被动听讲结合起来。“先学后教”是对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的完美诠释,是一个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开发学生大脑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懂得自我成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并且从中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品”数学之乐,应从“先学后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