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一步的夯实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它都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或者是教学思想为基础的。在现代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经验归纳性逐渐向理论演绎性和经验归纳性的整合发展,更加进一步的加强了理论的根基[1]。在最近几年来,对认知学习理论中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课程和教学理论进行了重点的研究,不仅加深了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还有力的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其次,最新成果的教学心理学推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理论的有效发展,同时还指导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改革。下面是结合了我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指导,将分层教学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模式中,有效的推进了我校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
2.有效的结合分层教学和任务型的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从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上实现多方位的层次化。这样的教学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要充分的运用分层教学的理念,再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数学知识进行划分等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不容的教学任务,以便于促进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要为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递进式的任务,强烈要求教师做好层次之间的衔接,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鼓励学生尽自己的所能,要让学生形成一种不愿意服输的学习精神。
2.1在任务型教学中把握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
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任务型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其教学的要求。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按照所提内容的难易度进行,同时还要对应学生的层次性进行提问。因此,在此之前,教师要深入的了解学生,要掌握学生学习的能力,以便于设置问题。在课堂上当提出的问题没有学生能回答上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醒,以便于层层递进,由简入深,在最后提出一些具有散发性或者是延伸性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巩固该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广泛的吸收与其有关的数学知识点。
教师在组织课堂上的训练时,应尽可能的做到优生有所思考,差生有所收获。教师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设计题型,以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性的做题。尤其是针对差生而言,不能强求他们做根本不懂的难题,这样不仅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反而还会打击他们的自信。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和检测的时候,要掌握好“度”,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向上学习。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名“命令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一名“引导者”,但是要具备驾驭学生的能力,既不能因为优生出色的完成任务而给予过高的好评,更不能因为差生完不成任务而不予理睬;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围绕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设计想用的评价制度。
2.2在任务型的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示例
下面我们以高中数学中的“函数的极值”为例题来讲解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的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分成两个小组:基础较好(A)和基础较弱(B)。首先要从不同的思考角度提出相关的任务。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些道具(塑料罐),接着让B组的学生进行测量,得出该塑料罐的直径和高的比值(1:2),通过测量的值让A组的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将饮料罐做成这样的形状,接着教师问,当饮料罐的体积是一定的时候,哪一种制作方法能最节省材料等问题。其次,组织学生对任务进行自主的分析和学习。先要引导B组的学生仔细的阅读该堂课的内容,深刻的理解并要求掌握从应用导数求极值与最值的相关方法,同时还要引出最大值、极大值以及最小值、极小值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再将其引申到饮料罐的实际问题中去;要求A组学生根据其现象进行直接性的推理,以及自觉的解决书本上所提出的问题,以便于理解和区别其最大值、极大值以及最小值、极小值。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探讨。之后,让两个小组分别进行探讨,并且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各自的小组内讲出解决该任务的方法,根据每位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融合,最终形成小组解决方案,并派出该小组的代表在讲台上进行发言,在课堂上要尽可能的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和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促进他们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认真、自主的思维。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提出的方法进行相关的点评,肯定其B组学生学以致用而取得的成绩,并且还要对他们提出的新方法和新思路给予肯定、鼓励和支持;对A组的学生除了要给予肯定之外,尽可能的给他们布置一些散发性问题让其进一步的思考,例如在设计无盖的圆柱形容器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最节省材料等。
总而言之,要合理的分布时间,减少对A组学生基础知识的讲解,多采用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将培养的重点放置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广阔的、抽象的数学思维方式上,从而使所学的数学知识变得系统化、结构化。针对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要尽可能的以基础知识为主干,重要的强调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应用,积极的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教师要尽可能的采用情感法和问题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信心,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差生培养有效的成就意识,这样最终就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