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要让数学教学具有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即情境),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再现“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为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它是外在的、陌生的,需要通过教师加工后,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接受与掌握。
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凭借两人行走的地点、时间、方向等的演示,理解“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对“相遇应用题”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实际的感观,并以此为学习新知的思维起点,很容易掌握这类题目的基本数量关系,从而为新知扫除了障碍。这种方法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1.数学情境教学论文
2.关于数学的论文
3.有关数学的小论文
4.数学的毕业论文
5.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分析论文
6.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
7.如何学好数学的论文
8.数学的论文范文
9.关于数学的小论文3篇
10.关于数学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