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大众数学观与中师数学教育刍议。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变化,数学教育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数学无论对普通劳动者和专家学者,在高科技的信息社会中,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几乎人人都知道,数学已成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而数学教育,特别是基础阶段的数学教育改革,自然地成了教育改革的带头学科,从六十年代开始的国内外几次教育改革都证明了这一点。究其原因,一是数学重要,二是数学难学。
大众数学(MathematicsforAll)是当今世界上数学教育中最响亮的口号。大众数学即数学大众化,它为大众所掌握和利用,成为人们适应社会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武器。大众数学不求高难度,但求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带有较强的普及性。显然,大众数学与我们的素质教育观是一致的。大众数学将从长期以来以传授知识,追求完整的知识体系的“知识型”人才培养格局,转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众数学将降低数学课程严密的逻辑体系,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课程将是一种注意应用和生活的开放的体系。中师数学教育应如何适应这一改革呢?笔者以为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数学教育观
大众数学观下的数学教育首先面临的就是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学生了解数学之特点,明确数学之应用,体会数学之美妙,形成对数学的整体认识。作为中师毕业生,代数、几何各科考试合格,而对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家的业绩、数学的意义和用处、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等等这样一些有关数学的问题一无所知,这样的数学教育不应认为是成功的数学教育。未来的数学教育,要使学与不学数学的人,区别不仅仅在于掌握了多少数学知识,而且还在于是否具有运用数学的意识,是否认识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简言之是否具有数学头脑。
大众数学的教育观要求把数学作为教育“管道”中的“泵”,这一点对于承担启蒙任务的小学教育尤为重要。小学阶段就让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以至厌恶,不能不说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失职。
二、数学的应用意识
树立“数学为大众”的教育新观念,还突出地表现为应重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众所周知,抽象性、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三大特性,在现行的教材中,前两个特性体现得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后一个特性则显得薄弱和勉强。
数学的应用意识是指当学生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理论时,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美国一所学校的六年级学生在从事这样的数学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观看洛杉矶奥运会100米短跑录像。他们的任务是通过统计来分析运动成绩与步频、步幅的关系。他们发现跑得最快的并非步频最高,跑得最慢的不一定步幅最小。英国的中学数学课竟要求学生走上街头,解决的问题是该地区车牌号是按什么规则编制的,这些事例无不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数学应用意识。
事实上中国古代数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数学无论从思想方法,还是成果上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现传本《九章算术》由246个数学问题及其答案和术文组成,按算法分属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章,前六章定的是实用名称,鲜明地反映它的应用属
[大众数学观与中师数学教育刍议的论文]相关文章:
1.议论文: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
2.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与数学教学论文
3.教育论文:数学特长部数学教师与美
4.农村数学教育论文
5.数学与科学课程的教育论文
6.试论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与数学教学
7.CAI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
8.数学论文
9.论文:让数学走入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10.应用数学及其数学建模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