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不断丰富教学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新课改是全国教育界共同实行的一项教学改革计划,目前,很多学校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对教育界的整体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小学教学也成为新课改中重点改革的对象,数学课堂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更高的构建高校的小学数学课堂,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改进,文章中对其进行了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创新;有效性
要想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顺利构建,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创设情境、开展相关活动、加强实践学习等教学措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而针对这些方面的策划与设计,要贴合实际教学需求,以适合教材内容、适合学生生活运用、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实施可行性的教学创新,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实现动态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思考,同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综合素质,保障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力平台,通过课堂教学更好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懂得运用知识,而并不是什么样的课堂都能满足学生学习质量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还不够明显,主要是因为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教学方式单一
很多小学教师在针对教学方式上欠缺创新能力,也没有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教学方式上并没有明显的改变,认为采用同一种方法既简单又省事,还不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与时间在教学方式上。因此,教学方式一直比较单一,多数采用的是强制性灌输方法,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是整个课堂的教学工具,由教师负责对知识点的讲述,由学生负责听、记、背、写、读,这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程,反反复复,一如既往,没有新鲜感、没有吸引力,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主动性、积极性越来越消极。还有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上即便是活动比较多,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因为,所创设的活动与实际教学存在偏离主题现象,盲目的创设各种游戏,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虽然学生激起了兴奋度和积极参与度,但始终不切合教学实际目的,最终教学失去有效性。
1.2提问没有针对性
提问是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关键,很多教师在这一方面比较重视,课堂上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但是由于对所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的研究,导致问题、答案与实际教学知识点存在不相符的情况,使得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明显提升。还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相对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探讨与思考的环节,智能根据教师的讲解简单的理解,并不能真正领会到知识的深层涵义。提问是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应该注意提问的针对性,并给出相应的思考与探讨时间。提问没有针对性,也就是代表着所提的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毫无现实意义。
二、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1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限制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使之枯燥、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失去有效性。而改变教学观念则是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只有将教学观念彻底转换,才能推动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创新积极性,才能够正确理解创新教学的实际意义,才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方式创新中。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将学生从非主体地位上安放在主体地位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连加连减法时,教师提出15+23+10等于多少,将问题留给学生回答,可以以引导的方式,提示学生如何思考,比如: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了十五元的青菜,23元的水果,还有10元的肉,问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就会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会想到妈妈是带“我”去买这些东西,首先就将自己的地位放在了前边,进而对妈妈花的钱数进行相加,这样既有生活贴近,又能突出自己的主体性学生会非常愿意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2创设教学有效情境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在情境的创设中,如果在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合适恰当的素材,而且引入情景能有效地增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生活情景就是有价值的合适的贴切的。如果教学内容没有合适的生活素材。就不能为情景而情景,就没有必要为生活而生活,为童话而童话,直接从数学旧知引入也未尝不可。问题情境只要能使儿童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会使教学过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问题”可以来自数学系统外部,即现实生活;也可以来自数学知识内部,处理得当,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3组织有效教学活动
作为对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规划,是要考虑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计划付诸实施。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显然,“不能单纯依赖”并不表示完全不要,适度的模仿与记忆仍然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效性是大目标。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只要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2.4促进教学效果有效生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的生成有其特殊的要求与判断标准,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都应视为无效的泡沫。一个真诚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应会果断地调整教学任务,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子,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一方面,教学蕴含着教师的主观意趣,这种主观意趣蕴含着教师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另一方面,学习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过分强调前者,教学就会成为强制灌输的活动;而过分强调后者,教学就会沦落为一种信马由缰的活动。这就是说,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颂.体验教学情境,构建精彩课堂———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4(31).
[2]李梅瑰.瞄准思维的碰撞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2(9).
[3]余少琼.优化课堂指导提升建构品质———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5(16):70-71.
[4]古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