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进士论文范文属于经典论文网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进士方面学士学位论文,与唐代科场试诗对儒家经典的接受相关经典论文范例。适合进士及为题及中华书局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进士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唐代科场试诗对儒家经典表现出多层面的接受.在现存科场试诗中,主司首先以正经或注解为题,其中存在取用原句或化用经意的区别.在题目规定下,考生根据题目出处以诗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经义的理解.在行文中,应试者常援经入诗,不仅表现出深厚的经学根底,使应试作品显得经学气息浓郁,更折射出当时儒经在科举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在具有温柔敦厚特质的儒经影响下,偏于颂美的应试诗表现出了突出的含蓄美特征.就命题侧重而言,《礼记》堪称大端,这是与唐代尊经重礼的文化导向相一致的.
关 键 词 :科举,科场试诗,儒家经典,接受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5)01-0153-05
诗是唐代重要的科场应试文体之一,与赋并列杂文试.科举试诗是朝廷对刘思立调露二年(680)所指进士科“止试策”有伤肤浅的纠偏举措.从永隆二年(681)八月所颁《条流明经进士诏》中“进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并令试策”①句看,诗应是进士所试杂文两首中的重要选项.无怪乎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八《诂笺三进士科故实》中云:“唐进士初止试策.调露中,始试帖经,经通试杂文,谓有韵律之文,即诗赋也.”②
唐代科场试诗大体分为省试和州府试,这两个层次的科场试诗均属政府行为,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文化导向.当诗作为取士文体出现时,它无疑具有了参与政治建设的特殊意义.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取士手段,其命题起着反映朝廷文化旨趣和思想导向的作用.从永隆二年诏书“识文律者,然后并令试策”这一点来看,应试诗首先突出了诗体的文学性一面.
唐代自立国便确定了儒家经典的政治地位,唐高祖于武德二年(619)下诏兴学崇儒,在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四时致祭,唐太宗更是锐意经籍,倡导儒术,尤其“以经籍去圣太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定《五经》,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③,成为盛事.综观唐朝历史可以发现,在具体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儒家经典是被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的.在这种尊经崇儒的文化氛围中,作为“圣贤微旨”的儒经必然也会对国家的科考应试诗存在影响.
综观唐代科场试诗,史、子以及《文选》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就现存唐代科场试诗作品而言,除即事命题外,对其影响较大的要数儒经和《文选》了.而据笔者统计,儒经对唐代科场试诗的影响又大于《文选》,单以命题为例,现存科场试诗作品中题出儒经者占15题,比出自《文选》者多了3题.若从命题、行文、用典等方面综合考察则可发现,科场试诗与儒经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儒家经典对唐代应试诗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命题上.具体而言,主司或以正经原文命题,或以后世注解命题,其中前者明显占有主导地位.而在这两类
收稿日期:2014-11-20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学背景下的唐代应试文学研究”(2012BWX0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取士文学研究与文本整理”(14BZW048).
作者简介:王士祥,男,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郑州 450001).
命题中,又表现为直接取用原句和化用经文或注解两种情形.
以正经原句或截取原句中相关语词作为科场试诗题目,是主司以儒经为诗题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这考察的是应试者对正经的把握,避免了“不读正经”的弊病.开元十九年(731)进士科试《洛出书诗》,此题出自《周易》.《周易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④题中“洛出书”三字出自《周易系辞上》之原句.如此命题情形者还有贞元十五年(799)进士科试《行不由径诗》,此题出《论语》.《论语雍也》云:“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⑤大中八年(854)进士科试《振振鹭诗》,题出《诗经》.《诗经鲁颂有》云:“振振鹭,鹭于飞.”⑥《诗经周颂振鹭》亦云:“振鹭于飞,于彼西.我客戾止,亦有斯容.”⑦乾宁元年(894)进士科试《东风解冻诗》,题出《礼记》.《礼记月令》云:“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⑧此类命题情形还出现在府试中.《文苑英华》收马戴《府试水始冰》诗,题出《礼记》.《礼记月令》云:“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⑨.
有时有司命题虽以正经为本,却显得稍有变化,这种情形在科场试诗中表现得亦较突出.天宝十五载(756)进士科试《东郊迎春诗》和上元二年(761)进士科试《迎春东郊诗》,二题同出《礼记》.《礼记月令》云:“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⑩二题无疑都是以“迎春于东郊”为本的,但前题进行了语序倒装,后题则省略了“于”字.又据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贞元十七年(801)进士科试《闰月定四时诗》,题出《尚书》.《尚书尧典》云:“帝曰:‘咨汝羲暨和,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元和元年(806)进士科试《山出云诗》,题出《礼记》.《礼记孔子闲居》云:“清明在躬,气志如神.耆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此二例均取句中数字为题.元和八年(813)进士科试《履春冰诗》,题出《尚书》.《尚书君牙》云:“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以题中“履”变句中“涉”,字虽异而义实同.长庆二年(822)进士科试《琢玉诗》,题出《礼记》.《礼记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显然亦属此类.
与以正经原句或截取原句中相关语词为题相比,根据正经或注解总结归纳出诗题则表现出了一定的创造性.比如贞元二十一年(805)出自《论语》的进士科试《沽美玉诗》题便表现出了这一特征.《论语子罕》云:“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题中“沽美玉”三字虽见于引文中,但并非三字连文,命题者拈出“沽美玉”三字实则是对引文意义的理解和概括.又如元和十三年(818)进士科试《玉声如乐诗》,题自《礼记》化出.《礼记聘义》云:“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等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此题概括性较上题更强,“叩之”即叩玉,叩之则发“清越以长”之声,且“其终诎然”,声音延续则清越,终止则戛然,全然合乐,故称“乐也”,亦即题中所谓“玉声如乐”.如此类者还有元和四年(809)进士科试《荐冰诗》,题出《礼记》.《礼记月令》云:“天子乃鲜羔开冰,先荐寝庙.”荐冰属祭祀行为,指天子在仲春时取用冬天凿取并窖藏的冰块时先以之献祭祖庙,题中“荐冰”包含了引文中应有的信息. 除了以上所举题出儒经正文诸例外,尚有介于正经与注解之间者.如《文苑英华》所收吕温《河南府试乡饮酒》诗,题中“乡饮酒”即“乡饮酒义”或“乡饮酒礼”,出自《礼记乡饮酒义》或《仪礼乡饮酒礼》.《礼记》和《仪礼》中分别有“乡饮酒义”和“乡饮酒礼”篇,且二篇开篇即称“乡饮酒义”“乡饮酒礼”,所以吕温所试此题直取其三字亦有可能.但“乡饮酒义”和“乡饮酒礼”仅是篇目,其义、礼究竟所指为何却需详论.而《仪礼乡饮酒礼》贾公彦疏引郑玄《三礼目录》则云:“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者于其君,以礼宾之,与之饮酒,于五礼属嘉礼.”寥寥数语,点明义、礼之内涵,更有利于命题和应试者理解、写作.
从上述诗题源出可见,儒经在唐代科场试诗命题中是存在客观差别的.具体来说,以《周易》为题者1例,以《论语》为题者2例,以《诗经》为题者1例,以《礼记》为题者8例,以《尚书》为题者2例,同出《礼记》《仪礼》者1例.《礼记》显然是主司命题的主要文献.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李唐重礼的具体表现.如唐德宗所颁《令应选人习〈三礼〉诏》中云:“王者设教,劝学攸先,生徒肄业,执礼为本.故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又曰:‘安上治人,莫善于《礼》.’然则《礼》者,盖务学之本,立身之端,居安之大猷,致治之要道.”在唐人看来,礼成了立身入仕之本.所以,科场试诗以《礼记》为代表的儒经为题,完全是与这种文化导向相一致的.
主司既以儒经为题,应试者则需根据题目出处细味经义,然后在迎合朝廷需要的情况下以诗体表达自己的理解.现存15题35首科场应试作品均表现出此类模式.以贞元十五年(799)进士科试《行不由径诗》为例,试看封孟绅诗:
欲速竟何成,康庄亦砥平.
天衢皆利往,吾道本方行.
不复由蓬径,无因访蒋生.
三条遵广道,九轨尚安贞.
紫陌悠悠去,芳尘步步清.
澹台千载后,公道有遗名.
此题出《论语雍也》,通过澹台灭明之既公且方的品质以喻得人,故“行不由径”一词便具有了形容人正直端方的含义.作者措辞时时以求端正为要,如首联下笔拒绝速成之法,唯遵行康庄砥平之大道,表现出了对正道的向往.第二联以行为正直自任,“天衢”指京都大路,这才是作者“本方行”的直道,其实作者以“吾道本方行”阐明自己决心谨行大道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品质.第三联以“蓬径”“蒋生”表明了自己不循小道的志向,与上联形成对比关系.“蓬径”即荒僻的道路,“蒋生”即汉代蒋诩.据晋代赵岐《三辅决录》载,蒋诩以廉直著称,后因不满王莽专权而辞官隐退故里,闭门不出,其舍中有三径,故后世常以“三径”代指隐士住所.第四联中更是以“三条”“广道”“九轨”“安贞”等词汇高密度表现自己对大道的遵行意志,“三条”本指三条大路,亦泛指都城通衢,“广道”即正道、大道之谓,“九轨”出自《周礼》,指城中大道,“安贞”出自《周易》,指静而正.至第五联,又以“紫陌”代指大道,再次展示了作者品性.“行不由径”本由澹台灭明引出,故作者尾联以之作结,既扣住了出典,又再次以生动的例证突出了自己的追求.总之,全诗或正说或反论,或言行事,或言立身,紧紧围绕遵行正道展开.
再以吕温《河南府试乡饮酒》诗为例,此诗为吕温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前府试作品.诗曰:
酌言虽旧典,刈楚始登堂.
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
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
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
乡饮酒为源自周代之选贤嘉礼.周代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因此,河南府试以“乡饮酒”为题表现出地方政府为朝廷选贤、荐贤的初衷,那么应试者自然要通过乡饮酒这种仪式表达自己入仕的愿望.
“乡饮酒”既然是酒宴之礼,所以作者开篇破题言酒.“酌言”即酌酒,出自《诗经小雅瓠叶》“君子有酒,酌言献之”句.此礼因源自周代且历朝沿用,距其应试时可谓久远,故称“旧典”.“刈楚”出自《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本意是砍取牡荆,此处借言选拔人才,所以才有“登堂”之说.第一联出句与对句俱用《诗经》典,一言求贤,一言荐贤,完全迎合了题中应有之意.第二联写乡饮酒宴上的礼乐制度.据《仪礼乡饮酒礼》可知,被选中参加活动的贤者从被告知至活动结束,宾主之间要多次拜谢和答拜,因此作者有“百拜”之说,又《礼记乡饮酒义》“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一遍为一终.据贾公彦疏可知,乐工所歌者《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吹笙者所吹之曲为《南陔》《白华》《华黍》,“间歌”谓歌一曲则吹一曲,依《乡饮酒礼》,歌《鱼丽》则吹《由庚》,歌《南有嘉鱼》则吹《崇丘》,歌《南山有台》则吹《由仪》,“合乐”谓歌唱与乐奏同时进行,贾公彦疏云:“若工歌《关雎》,则笙吹《鹊巢》合之,若工歌《葛覃》,则笙吹《采蘩》合之,若工歌
进士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唐代科场试诗对儒家经典的接受相关经典论文范例参考文献:
唐代文学论文
唐代著名建筑地点唐代着名建筑地点,长安城: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区,东郊,南郊(大部分)和西郊(小部分)等大片地带.,洛阳城:为北魏永宁寺佛塔,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
接受美学论文
及任务要求,文献综述写法,第一步:收集,整理,分析文献.,分析包括对文献进行阅。本届年会只接受网上在线投稿,论文投稿的具体操作心论文名称作者位次期刊来源年/期收录情况文学评郁达夫小。
法学经典
明的是,这些背诵资料解决的是"基。法学经典图书相关学,古典学,世界文学,中外文艺史.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外经典文艺作品,经典文艺理论作品的理解和评论,验证考生的知识储备,思辨能力与分析能。
国学经典教育论文
典的论文厦门日等,经常组织国学经典诵读,讲座,演讲,故事会,报告会等学习,交流,宣讲活动,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形成良好品德.各校要利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
国学经典的论文
国学经典的论文厦门日等,经常组织国学经典诵读,讲座,演讲,故事会,报告会等学习,交流,宣讲活动,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形成良好品德.各校要利用纪念抗。
国学经典论文
国学经典的论文厦门日等,经常组织国学经典诵读,讲座,演讲,故事会,报告会等学习,交流,宣讲活动,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形成良好品德.各校要利用纪念抗。
国学经典导读论文
学经典诵读,古典诗词吟诵演唱等);7,教师从。国学经典的论文厦门日等,经常组织国学经典诵读,讲座,演讲,故事会,报告会等学习,交流,宣讲活动,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
小学国学经典论文
南省中小学教师非学历远程培。小学国学经典论文图书言》,开发了"国学经典"诵读《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临翔区中心幼儿园常规养成教育的儿歌(儿诗)园本教材》《幼儿常规养成教。
经典高考议论文
议论文经典论点高考 高考:高考全程辅导高考专业介绍与报考指导高考考前冲刺辅导网络1对1答疑q版英语人大附中校本选修课,竞赛:初中数学联赛高中数学联赛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推荐:"。
经典法律文书
外和限制的适当国际法律文书(任何形。经典法律文书深圳市法律文书考试样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分,共0分)监狱起诉意见书是对服刑罪犯重新犯罪(包括重大的漏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