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魏碑毕业论文范文,与“新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下篇)相关写论文经典网站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该文是经典论文网专业魏碑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魏碑硕士学位论文,与“新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下篇)相关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魏碑及书法及视觉艺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魏碑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主题:风格与形式观念的颠覆

问:“新碑学 魏碑艺术化运动”对中国书法在线条上的开拓能力极强,这一点已毫无疑问.如前所述,讨论“新碑学”,首先即是着眼于它的石刻线条的表现力,当然也是关注线条“中实”的表现力,我以为从风格层面上去倡导北碑,阮元、包世臣、康有为早已在做了,但从技术层面上去发现魏碑,倡导魏碑,并把它置于一个宏观的书法史背景下思考,您的确是慧眼独具,首屈一指.但我更感兴趣的是,除线条之外,您还有什么更新的发现、发掘与发明?

陈:“线条”是一个我认为最难的切入点,因为它最难被理解与认识.但我们既是在倡导魏碑艺术化运动,当然应该包括书法艺术的全部而不可能只关注线条,事实上整个书法是一个联动体,也不可能动了线条却能不涉结构章法 孤立的线条是不存在的.由是,我以为在“新碑学 魏碑艺术化运动”的构想中,我们还有一个着力点,那就是形式与形式美意识(当然也包含风格)的重新确立.

问:您的形式与风格的视角,与从阮元到康有为的风格视角,有什么不同吗?还是仅仅是重复他们的发明与已有的见解?

陈:我以为今天我们经受过书法美学的思辨训练,因此不可能去简单地重复古人的见解.除非倡导者本人是思想的懒汉,而我本人恰恰在这方面并不懒惰.

问:您准备如何来证明您的不同之处?

陈:从阮元、包世臣到康有为,他们在碑学的倡导方面厥功甚伟,但他们对书法不可能像今天的我们是作为一个专业来对待,因此,他们在判断时必然感性居多,阮元能予它以一个书法史的立场,已是大不易,但一落实到具体的作品,他也还是多依靠自己的感性 对魏碑经典的感受,而我们今天却不同,我们是把书法当作一个艺术对象来处置,我们有一个视觉艺术的立场,有一整套形式分析的方法.

问:康有为写了厚厚一大本《广艺舟双楫》,凭什么说他是感性的?

陈:康有为很有意思,他在论魏碑的宏观价值时,是以“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统辖,当然不感性,但一旦落脚到具体的每一件魏碑作品,他却极端感性,不信您去读读,全是四字形容词,什么雄强俊逸、什么雅清精美,比比皆是,都是描述他自己的观赏感,但却无法验证与证伪,从理论上说,这些是个人感觉,是最不可靠的.而我们从未发现过他有什么严格的、可检证的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其实,当时人也没有掌握这样的分析、思辨的武器.

问:我同意您的看法,但这与区分您与阮元康有为的“风格”概念的差别,有什么关系吗?您与他们不还是用同一个“术语”或概念吗?

陈:如果说在风格层面上,所用术语在表面上是差不多的话,那么我想指出的一点是:我对于“新碑学”的倡导,有一个顺序上的“结构”:这就是形式 表现意识 风格.在这个结构中,风格是最后一站,起点则是“形式”.

问:这个结构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陈:无论是阮元《南北书派论》《南帖北碑论》,还是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都只涉风格而不涉“形式”.为什么不涉?因为他们看书法是写字,写毛笔字,而我们今天看书法是艺术,是视觉艺术.写字无所谓形式,但艺术却视形式为生命线.

问:关于形式,准备赋予它什么内容与涵义?

陈:我坚持认为,风格可以是主观感受的客观,但形式却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的感受有如何天差地别,但它却会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这个标准的依据,即是“可视”.你不可能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以形式为抓手,“新碑学 魏碑艺术化运动”在“线条”之外,就有了一个可拓展的新的主题.比如从形式上看,古代帖学是尺页手札与横卷,宋元之后则多中堂立轴.今天我们写书法,沿用的都是中堂、立轴、对联、尺页、手卷,这些构成了以帖学为主流的当代书法创作的外形式内容,但是,如果去倡导“魏碑艺术化”或“新碑学”,那么除中堂立轴手卷之外,可不可以有更多的外形式为今天的书法创作所用?比如汉碑与魏碑的“碑额”,我们有在书法创作展中看到它被应用吗?它不是书法古典传统的形式吗?为什么我们不去用?又比如,魏碑中墓志的“墓盖”与“志”的关系?又比如,许多造像记的长扁正斜随形而生的外形式?再比如,魏碑中摩崖书的各种大小不等的字形关系处理?复比如:魏碑中的各种外形残缺不成正方正长形?您认为,对去看书法展的观众而言,是看千篇一律的中堂条幅好,还是看一个如此变化多端、形无定形、经常会给你带来意外惊喜与新鲜感的书法展览好?

问:您的意思,是可以通过倡导“新碑学 魏碑艺术化运动”,让更多的书法家来关注利用魏碑中的大量形式传统,从而使书法创作与展览更具有艺术性?更好看?

陈:正是.


大学生如何写魏碑论文
播放:27975次 评论:6540人

问: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书法展览倒真的应该越来越好看了.

陈:参考魏碑中“无定形”的外形式元素以为创作所用,是我认定的第一个目标.但想想,如果是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的只从“风格”出发,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吗?比如他们,包括历来写魏碑的大家,他们的传世作品中,有没有已经有这方面的外形式借鉴?

问:好像是没有.

陈:我认为这就是创新 利用古代传统的丰富元素,但去做古人没有做过的事,去尝试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没有想过的新方法,这比肤浅地去凭空创造一个想入非非的所谓“创新”,要有价值得多.我在十几年前尝试“学院派书法”,和现在探索“新帖学”“新碑学”,采取的都是这样的立场.

问:除了外形式之外,还有什么?

陈:另一个我们十分关注的课题,是表现手法.魏碑艺术化运动倡导的不是帖,是碑,碑的表现手法,是直接书写还是刻凿后再墨拓?换言之,是墨书的白底黑字,还是墨拓的黑底白字?

问:当然是黑底白字,是拓本.

陈:本来,墨拓的表现手法与视觉效果,并非魏碑所独有,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汉隶碑版,都是墨拓的大端.但问题是,自从书法成为文人士大夫的专利之后,这种对墨拓表现方法的重视,被严重忽视了.玩“黑老虎”的,已经是古董商的专利,而书法家在从事创作时,却对墨拓反而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以致于一个当代的书法展览会,竟没有墨拓表现手法的生存空间,即使有人敢吃螃蟹试一把,也必然会被书法家们以文人的心态嘲笑一把:不好好去练功写字,玩什么花哨效果? 问:其实不瞒您说,我原来也是这样的想法,忙着做(墨拓)效果,为什么不多去练练笔力?

陈:“新碑学 魏碑艺术化运动”的倡导目的,即是希望能在书法观念的改造方面有所推进.在我看来,书法在今天不仅仅是写毛笔字,而是艺术创作,对创作而言,是表现手法越丰富越好!书写的方式当然不坏,但如果有人从北碑中获得灵感,又想丰富一下目前书法展过于单调的问题,而试着以刻凿墨拓的方式来提出作品,我肯定不会借口它不是直接书写而是用工匠技术因而将之逐出展览.相反我还会大声为作者鼓吹一番.对我而言,艺术表现无禁区,有的只是品质高下的差别.

问:但如果所有人都去搞墨拓,好像也很单调,也不好看吧?

陈:没有人要求大家一窝蜂地都去搞刻凿与墨拓,应该各行其是.只不过现在没有人关注,所以我们才通过“新碑学”来倡导一下.

问:您对书写与刻拓之间有没有一个轻重比例的把握?我直觉如果把握不好,会产生另一种单调.

陈:与其去人为控制,不如不控制,这也叫“尊重市场规律”.但可以有人来专门从事刻拓书法创作的尝试并成为专门家.而如果专门研究刻拓,有墨拓,为什么没有朱拓等的尝试呢?当它成为一个专门领域之后,有聪敏才智者就会在其中拓展出新的艺术天地来的,我相信.

问:这的确应该算是倡导“魏碑艺术化运动”的一个成果.书法历史几千年,除了手写即是刻拓,这是两大类型,但目前的书法创作只有一半“墨书手写”,却没有去关注另一半“刻凿墨拓”,这样看来,它是创新,但又更是在重振过去的、曾被丢失或遗忘的传统.

陈:在关注了“外形式”“表现手法”之后,才来讨论“风格”的问题.这是我倡导“新碑学”的第三个聚焦点.

问:关于“风格”,无非是碑学、帖学的对峙亦即是阳刚阴柔对比的翻版,有什么新意可谈?

陈:笼统意义上的阳刚阴柔关系,当然也不可一概排斥,但我们的理解,要更深入一些.比如,在传世魏碑中,从风格与审美意识上说,我以为可以与以二王帖学为主流的经典风格取向构成四组对应.①狞厉 温润;②粗拙 精致;③野俗 文雅;④放纵 收敛.

问:有意思.请先谈谈狞厉与温润?

陈:魏碑与二王晋帖相比,在风格美方面非常强调极致.这对于长期习惯于从二王一路而来的文人士大夫式的温文尔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