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
一.事件介绍
中信泰富由于在澳大利亚投资一个铁矿石项目,需要以澳元和欧元支付从澳大利亚和欧洲购买的设备和原材料,为了锁定美元开支的成本,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以对冲风险,其最初目的是为了降低其在澳大利亚的铁矿投资项目和和其他投资项目的货币风险。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澳元对美元,走势坚挺,为防止澳元对美元汇率继续上升,用签订这些外汇合约可以防止中信泰富的交易风险,并可能从差价中获取利益。
然而,从***月份开始,澳元大幅度贬值,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亿港元。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因而,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亿港元。
二.原因分析
1.衍生工具风险
中信泰富的杠杆式外汇和约是Accumulator,即累股证,是一个期权产品,发行商锁定股价的上下限,并规定在一个时期内以低于目前股价水平向客户提供股票。一般发行商会向客户提供比现价低5%至10%的行使价,当股价升过现价3%至5%时,合约自行终止,而当股价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按合约继续按行使价买入股份,甚至双倍甚至三倍的吸纳股份。
2.直接诱因
中信泰富签订的最主要合约是澳元合约,与澳元兑美元汇率挂钩,目前仍在生效的外汇合约规定,中信泰富可以行使的澳元兑美元汇率为0.87。然而由于近期的金融危机的扫荡,以及澳洲的降息和美元的回升,澳元兑美元汇率远远跌破行使价0.87,因而在合约到期日2010年10月前,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高汇率接盘,如果澳元汇率继续下跌,则可能使亏损达到无限大。
3.内部管理机制
据中信泰富称,之所以会有如此大规模的外汇合约,是因为负责集团对冲策略的财务董事张立宪没有按照既定的程序事先获得主席许可就进行外汇交易,超越了职权范围;而财务总监周至贤没有尽到监督责任,也没有提醒主席有不寻常的对冲交易,同时还涉及家族内部操纵及信息披露滞后等一系列原因。
三.启示与思考
1.衍生产品
优点:
首先,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产生的最初原因与目的是为了规避市场风险,进行市场的风险管理。金融衍生产品的独特性是其有对冲及套期保值的功能,可以规避与管理风险能有效规避汇率利率等的不利变化带来的损失,从而避免了企业受到巨大损失的可能性。
同时,衍生工具的避险和投机特点也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收益。上面所说的风险规避功能,可以节约企业管理成本,从而提高经营效率,也可以很好规避因外汇变动带来的额外的投融资成本。而衍生工具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也解决得公司的不同需求。
缺点:
首先,衍生产品自身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其不是一种实体经济,可能会出现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完全脱离实体经济基础而过度膨胀,因而风险系数也要更高,有很大的价格风险。
其次,衍生产品中的许多产品用的是保证金交易,投资者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进行数额巨大的交易,拥有杠杆效应,所以虽然如上所说,可以通过小额保证金获得大额收益,但一旦市场出现与预期相反的走势,那么企业的损失也将巨大。中信泰富正是由于错误估计了澳元的汇率走势,使得签订的大额杠杆是外汇合约给公司带了百亿的损失,整个企业面临危机。
再次,衍生产品近年来发展迅速,种类越发多样,然而这些产品也愈加复杂,产品的灵活性与复杂性使一般投资者只能关注可能带来的收益,信用评级也难起作用。如累股证,这就是一种看上去收益和损失及其不对等的产品,而之所以大量投资者人会购买,主要是因为前一年时间里,投资者获取了大量收益,这种关注的偏向,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潜在危机,最终给投资人带来大量损失。
2.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状况:
虽然我国汇率改革后,外汇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其发展仍比较缓慢,产品种类也较少。曾经开展的外汇互换,外汇期货交易成果都不理想,期权交易也主要在场外进行。现在最主要的产品是外汇远期合约,掉期也成为了新的外汇衍生交易品种,交易参与者与交易量都有所上升,但远达不到外国发达水平。
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不发达的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交易主体单一,融资渠道也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金融市场不发达,开放程度不高,政府监管较为严格,使得市场上资本性交易自由性不足,交易量较少;银行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依靠存贷差来取得收益,缺乏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力,而政府的严格监管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衍生品的创新与发展;信用评级系统落后,缺少有资信的信用评级机构,难以控制风险,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
3.企业与衍生品利用
(1)企业经验技术不足,衍生产品的选择不当,难以应对汇率巨大波动
企业应改正对自身的经营需要选择适当的衍生产品,从而达到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功效。但由于企业的管理不足,投机心理,对相应知识的缺乏,以及对风险和市场发展的预期不准确,导致企业很可能选择不适当的衍生产品,结果适得其反。
(2)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不成熟
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经常会出现个人控制公司全部的投融资,资金交易和决策,而一旦事故发生,披露机制又不健全,同时母公司对子公司及分公司的掌控不足,是分公司经常背离正常经营渠道。这从中信泰富和中航油的事件中都能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