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收益是企业经营成果的体现,由于熟悉事物的角度不同,理论界有会计收益、经济收益与经营收益三种不同的观点。这三种收益是不同的收益概念,笔者在阅读以往文献的基础上,首先说明三种收益的概念,然后举例说明了三种收益的核算方法,并指出了三种收益的关系。
【关键词】会计收益;经济收益;经营收益
收益是财务报表中的一个基本和重要的项目,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般以为,收益是纳税、决定股利政策、指导投资和决策的基础,也是进行猜测的要素之一。会计收益、经济收益与经营收益是不同的收益概念,因此本文主要先容三种收益的概念、核算方法及三种收益的关系。
一、三种收益的概念
经济收益是经济学上的概念,对于经济收益概念研究始于1776年AdamSmith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他首先将收益定义为“那部分不腐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把收益看作是财富的增加。而主要的集中的发展是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来,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继续并发展了这一观点。Fisher把经济收益定义为对应不同状态的一系列事件:精神收益享受、实际收益享受和货币收益享受。精神收益是个人实际消费的能够产生所需要的精神愉悦和满足的商品及服务。实际收益表示能够带来精神愉悦的事件。货币收益是指收到的并为达到成活本钱而用于消费的所有货币数额。英国经济学家Hicks对经济收益下了一个更广为流传的定义:一个人的收益是他在期末和期初保持同等富有程度的条件下所可能消费的最大金额。其立足点是要通过本钱的足额补偿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显然,经济收益所关注的是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变动,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经济收益必须在耗用的存货得到重置后方可确认和分配。因此,经济收益概念比会计收益概念更真实,它是实际收益而不是名义收益。
会计收益是会计学上的概念。收益就是指产出价值大于投进价值的差额。它遵循一系列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在对本期已发生交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确认和计量本期已实现的收进和相应的本钱用度,收进与用度相配比后的差额,即为会计收益。其立足点要通过本钱、用度的补偿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由此可见,会计收益所关注的是过往已经发生的资产价值的变化,是一个期间概念。显然,会计收益是建立在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基础上的,因而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及可操纵性。
经营收益是治理学上的概念,也称企业收益或货币收益。经营收益与会计收益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不同之处表现在:一是经营收益是基于重置本钱计价的,二是经营收益只确认本期应计的利得。
二、三种收益的核算内容、方法及三种收益的关系
1.经济收益是基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收益。核算经济收益时需要用到资本化的方法。资本化的方法是指将期看的净现金流转额按贴现率折合成资本额的方法。
某期间经济收益=该期间期看的净现金流转额(期末资本化价值-期初资本化价值)
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的关系为:
会计收益未实现的有形资产变化-前期发生的已实现的有形资产变化无形资产价值的变化=经济收益。
利得无形资产不是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传统的无形资产,而是另一个概念即主观商誉。主观商誉=年度折旧-(年初资本化价值-年末资本化价值)
2.会计收益是基于历史价值的事后收益或期间收益。会计收益核算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现期经营利润,表示实现的收益与之相对应的重置本钱的差额,二是已实现的持有损益,表示售出数目的重置本钱和相同数目的历史本钱之间的差额。已实现的持有损益又具体分为为现期自然增长并实现的持有利得、前期自然增长并实现的持有利得。会计收益表示为:Pa=XYZ
X:现期经营利润;Y:现期自然增长并实现的持有利得;Z:前期自然增长并实现的持有利得。
3.经营收益核算内容包括:一是现期经营利润,二是现期自然增长并实现的持有利得,三是现期自然增长未实现的持有利得。经营收益表示为:Pb=XYW
X:现期经营利润;Y:现期自然增长并实现的持有利得;W:现期自然增长未实现的持有利得。
经营收益即是会计收益减往前期应计的本期实现的持有损益加上未实现的持有损益。即Pb-WZ=Pa.
三、三种收益核算举例及关系验证
例1:某公司总资产剩余使用寿命为4年,4年的现金流量表如表1所示。假定每年的折旧用度为7000元,假设折现率为10%。
1.计算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