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从事各种经济效益的目的就是追求高的经济效益,这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的背景,在这种社会经济大环境下,作为一个衡量现代审计水平的重要特征,我国经济效益审计逐渐产生并得到显着的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经济效益审计随处可见,并且审计效益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内部审计,使内部审计的观念、内容和方式得到完善。商业银行有必要实施经济效益审计,基于这一点,本文对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商业银行;创新
一、商业银行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1、资产业务效益审计
实施经济效益审计首先要进行资产业务效益审计。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所谓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就是运用商业银行资金的各类业务,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投资业务和借款业务。商业银行方面的投资业务主要指的就是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于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有一系列的明文规定: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商业银行都禁止从事股票业务和信托投资业务,另外,商业银行也不能对于非自用的不动产进行投资。而在对证券进行投资时,也要选择多个种类,保证将资金投资到组合最好的证券中去。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商业银行中的证券投资方式还是倾向于购买政府债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债券的期限短、购买的风险小并且具有很强的变现能力,当然,商业银行对于公司债券和公债券也会有所涉猎。但是,购买证券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而对于投机风险的管理方面,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从所需购买的证券总额方面来进行控制,保证购买总额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相对恒定。并且在规避风险方面,银行还应该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分散风险或者是规避风险的方式,这样在银行遇到重大的问题时,这些解决方法能帮助管理人员更好的决策。
银行借款也可以称作是银行放款,可以说是银行的主要的资产业务。所以说,要想完成商业银行整个资产业务的审计,工作的重心就是审计借款业务的经济效益。在银行资产没有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资产的流动性能力,也就是迅速变现能力也应该得到提高,在进行审查时,有一项重要指标不容忽视,它就是借款对存款的比例。因此在审查的过程中,有几个指标是需要重点考核的,它们分别是借款评价收息率、借款收益率、借款销售率、借款产值率、借款利润率等等。而在进行具体审查的过程中,借款收息率是需要检查的一类项目,而主要的工作就是需要将应该受到的收货款利息相和审计时期计算的收回货款的利息额作比较,根据收益率的大小来进行权衡。对于每一项资产的利率水平都要进行详细的计算,需要计算的主要项目有平均余额以及平均利率,然后要通过比较信贷资金利润率(它是盈利的相对数指标),所谓的信贷资金利润率就是对资金进行一个横向的比较,比较的时候需要用到的指标就是每单位的自有资金所获取的盈利额,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找到一个最佳的途径保证最大化的资产收益,从而使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的原则得到满足。在审核期间,要对非自息资产与相关盈利性资产的比重的变动状况进行查看,看看非自息资产是不是占据了过高的比重,以及银行是否及时而迅速地进行了资产的调度。除了上述因素以外,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资产结构主要包括资产投向结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种类。相关人员在进行审计检查时,一定要系统而且全面地审查定期放款、活期放款、以及透支借款的长短期结构的合理性,理论上要保证长期借款控制在借款总额的一定比例的范围之内。
2、负债业务效益审计
除了资产业务效益审计之外还有负债业务效益审计。银行中的负债业务经营主要遵循的原则是:信誉原则、效益原则以及质量效率原则,它可以说是商业银行所有业务的起点、基础,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就是依靠负债业务得到的,负债业务的种类主要要资本、存款业务以及其他负债业务。银行的自有资本主要包括在银行成立的时候通过发行股票所获得的股份资本、财政部门发放的信贷资金、公积金和还没有分配的利润。在银行负债中,银行的自有资本所占比例很小,但是银行却是利用这些自有资本来进行外来资金的吸收的。针对这个现象,《巴塞尔协议》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从1992年开始,银行本金资本与加权风险资本与附属资本的比例关系是通过资本充足率这个指标来进行反应的,而各大商业银行中的核心资本的这一比例务必要达到4%.对于银行所持的自有资金进行审计和考核,这里所说的自有资金就是信贷基金的增值性和完整性,此外还需要对于商业银行的存贷比率进行考核,存贷比率主要是用来反应该银行的成本盈利能力和风险能力等。
3、经营管理效益审计
经营管理效益审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效益审计,二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三是责任中心考核管理。其中的财务效益审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收入管理。主要是对各个收入项目进行的核算归类情况进行检查,要检查核算归类进行的是否及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核算的是否准确,通过以上的检查后才能将收入等级入账,以此来保证商业银行收入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
(2)成本费用管理。在这项审查中,主要检查的就是工作人员是否正确地计算了各种利息,看工作人员在完成提足、摊足、和付足应提、应摊、应付账款工作时是否符合规定,以及是否存在虚列、挤占成本的行为,还需要考察银行的业务费用是否超出了核批计划,银行的总体财务开支是否超出了成本开支的范围,并且对于银行是不是按规定进行了固定资产的构建、有没有违规收取手续费的情况,以及审批手续,报账手续是否严格合理等项目都需要进行审查。
(3)增收节支的情况。对该情况进行考察时,主要是看采取增收节支措施之后在银行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对增收节支措施的合法合规性进行检查。要检查在银行中是否存在因为增加收入而忽略管理吸收存款的方式,比如说银行采用欺骗引诱的手段吸收存款,通过吸引顾客抽彩给奖励来吸收存款等的行为。另外,还需要看银行在存款保险管理方面是否有缩减开支的行为,避免某些银行因为存在侥幸心理减少存款保险投入,造成存款人的利益遭到损失。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是安排和管理资产负债的各个科目,使得资产和负债项目在期限、利率、流动性和风险方面的组合更加协调,在进行安排和管理时主要遵循“对称原则”.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指标进行分析,找出来导致资产负债的最根本的原因,然后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来使得银行的获利水平得到提高。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总量管理。总量管理就是使得资金在来源和运用两个层面达到一种平衡,主要的指标有存借款的比例、拆借资金比例、汇差清算比例等。
(2)流动性管理。流动性管理就是管理资金的支付能力和变现能力,主要的指标有备付金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以及中长期借款比例等。
(3)安全性管理。所谓的安全性管理就是进行管理使银行能够稳健经营、防范风险以及保护银行的信誉等,它的主要的评价指标有借款质量比例、资本充足率、风险权重资产比例、股东借款比例和单个借款比例等。
(4)效益性管理。这个管理所涉及到的指标都是由商业银行自己设计的,一般来说该管理的评价指标有负债成本比例、资产盈利比例、资产损失比例、应收利息比例、本息回报比例以及经营收益比例等等。
二、商业银行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1、思想方法
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时,都有一个思想准则或出发点,这个思想或者出发点就是经济效益审计的思想方法。具体来说,其一,审计人员在经济效益审计时要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要看到宏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看到微观经济效益,除了注重直接经济效益之外还要注重间接经济效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结合。这也要求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时不可眼高手低,要深入基层,做好调研工作,掌握第一手确切资料,只有这样,审计人员在分析和评价审计对象时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才能到处公平公正的审计结论。其二,审计人员在经济效益审计时还要坚持系统性和政策性。审计工作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坚定不移跟党走,凸显出“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工作的工作方向。其三,审计人员在经济效益审计时,必须确定审计的目的,并以审计目的为中心开展监督和服务工作。而监督工作要做到独立、客观和公正,服务工作也要拿出真心帮助和服务的思想和态度,二者缺一不可。
2、工作方法
首先,经济效益审计不能对立于其他审计工作而独立存在,应该与其想结合。经济效益审计工作需要以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为理论基础,针对财务审计从经济上所做的审查工作,这个过程应该具备真实而且合法的有关审计事项和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审计虽然与其他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虽然在审计内容上各有侧重,但是与二者也是密切相连,相互渗透的。其次,从事审计工作应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即要抓住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判断确定这些问题的代表性问题,并明确该问题的要害点及工作重心,针对这个核心问题,商量确定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审计对象以及解决方案,以点及面。再次,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进行内部审计之外,还需要外部审计,充分发挥两者的优越性,使得审计工作更加高效高质。
参考文献:
[1]张思俊。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促进银行精细化管理,[J]新金融,2012,(05)。
[2]刑俊芳。最新国外效益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3]于亚利,周晓,舒新国。西方银行业绩考评[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4]宋常,胡家俊,陈宋生。关于效益审计研究的新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