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业化发展背景下的农业金融制度创新_财政金融论文

时间:2021-07-06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实施农业工业化战略是农业深度转型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而制度创新是农业工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针对制度创新需求最为强烈的农业金融制度,分析了农业金融制度创新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以及制度创新的障碍与成因,提出了以驱动资本向农业集聚为核心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农业工业化;金融制度;制度创新;对策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向现代农业的深度转型相当于一场农业产业革命,其特征是:农业增长速度慢于工业,农业经济总量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逐步下降——农业生产的小部门化。在农业小部门化时期,需要依靠工业来武装农业(即工业反哺农业),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条,减少纯粹的农民,实现工农两大产业的融合。
农业工业化可以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它也已经表现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深度转型的必由之路。
1农业金融制度创新及其价值
1.1农业金融制度创新的经济价值,在于可突破农业高水平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瓶颈1978年开始的始于农村的令全世界瞩目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几乎在一夜之间提高了整个农业产业的产出水平。因此,在农业技术进步有限的背景下,制度创新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经济价值是极其重要的[2]。
然而,农业金融体系欠缺以及与此相应的整个农业产业资本积累与资本投入的极度欠缺,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对于这一严峻形势,从金融制度层面进行突破,扭转当前的资本流向,则可以迅速实现在农业产业领域的资本集聚,从而解决农业经济深度转型的资金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金融制度创新较之于其它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制度的创新,具有更加显著的现实经济价值。
1.2农业金融制度创新的社会价值,在于有利于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从而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资料表明,城市高中与乡镇高中在校学生之比远远高于城市初中与乡镇初中在校学生之比,这一现象揭示出了广大农村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教育缺失。仅从这一个指标同样可以揭示当前农村与城市相比,在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上的巨大差距。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资金困境入手的农业金融制度创新,必然包括对农村教育投入制度的改革。逻辑上,当整个农业范畴的资本存量增加、流量提速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物品供给和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水平等必然迅速改善[3]。
1.3农业金融制度创新的经济与社会双重价值,还在于有利于实现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城乡和谐近年来日益明显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需求引发了诸如城市就业压力剧增、人口管理工作复杂、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并逐步建立了城市(工业)反哺农村(农业)的宏观制度框架和微观政策体系——例如取消农业税和给予农业生产各类补贴,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农业呈现出了增长态势,农村资金流动和积蓄水平也逐渐有所增长。对当前农业金融制度进行有效创新,在集聚农业发展资本的基础上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缩小城乡差距已经迫在眉睫。从收入增长和城乡和谐两个方面看,农业金融制度创新的意义都非常重大。
2农业金融制度创新的需求与障碍
2.1工业化发展对农业金融制度创新的需求对于农业金融制度,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是要形成相对完善的农业资本市场。随着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规模化等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在生产函数中的比重也逐渐加大。如果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难以迅速而有效地得到满足,则农业生产函数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连续变化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进一步拓展“金融”(或资本)的涵义来理解的话,这里还包括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的要求——通过增加补贴、免除税负(现已实施)、扩大政策性贷款额度等途径,扶持农业的工业化改造。甚至进一步还有鼓励城市企业向农业进行投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从而拓展农业内涵的要求。
2.2农业金融制度创新的障碍及其成因目前制约农业金融制度创新的根本障碍在于多种因素对农村金融市场发育的限制。从历史原因来看,长期以来国家、城市乃至基层财政对农业剩余资本的过度榨取使得农业根本没有工业化发展的原始资本积累[4];从现实情况来看,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增加对农业的补贴,农村资本剩余和积累开始形成,但这些资本积累的流向更多地控制在农民个人手中,盖房、婚嫁等消费需求在急于改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动机之下,增长十分旺盛。因此,同样缺乏剩余资本流向工业化农业生产活动的机制。从市场层面看,农村金融机构无论数量、规模还是业务水平、抗风险能力,较之于城市金融机构都还很是不足,农村金融市场还远未形成。总体上说,由于农业效率相对非农产业的效率要低,因此,尚无有效的制度安排能驱使金融资本向工业化农业生产经营系统流动。
3农业金融制度创新对策
3.1构建有利于促进农业工业化发展的投融资制度根据经济学家们对著名的“李约瑟之谜”的考察分析,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地少人多的状况,农业用土地因其相对稀缺而增值,所以不得不全力发展农业耕作技术。随着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投资收益率高于工商业投资收益率,工业投资力度不足,规模工业难以发展,从而使国家进入了“高水平农业、高人口增长、低水平工业”的陷阱。要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这一恶性循环必须打破,其重点在于形成资本向工业化农业流动的机制。投资增量的重心应调整为在农业本身的工业化发展中聚集,即建立有效的农业工业化发展的投融资体制。1)要深化金融改革,增大制度创新供给。放宽对民营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限制,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和创新主体;建立激励机制,从制度方面保证经济主体进行金融创新应该得到的最低限度报偿或好处,如享受政策和税收优惠等;重视并限制“搭便车”现象,保障先行的金融创新主体及融资主体(农业企业)的先行收益,激发更多的金融创新行为。通过一系列金融管理和运行制度的创新,最终扩大整个农业工业化的金融供给,活跃农村投融资市场。2)要完成从政府供给主导向需求诱发的金融制度创新方式的转变。鼓励农民群众和农村金融组织自发进行制度创新,政府事后加以追认并推广,以求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相一致。要在农村形成相对活跃并有吸引力的金融市场,缓解农业工业化发展的资本要素供给问题,更好地推动农村金融乃至经济的发展。
3.2创新农业发展银行的运营体系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政府目标驱动下,其运营体系需要从支持政策性粮棉油收购业务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既要作为主要渠道之一来落实中央政府针对农业发展、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而采取的金融政策,又要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或运行指标,自主选择其自身的金融政策,从而有利于整个农业金融制度的创新。1)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形成支农整体合力。重视和加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部门组织调控作用,通过组建担保公司形式,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提供良好的信用平台,更好地发挥农发行支持“三农”的作用[5]。要重点加强贷款营销力度,认真做好客户及项目库的扩充、筛选、分类、排序等工作。按照“巩固一批、培植一批、优选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大力实施优质客户发展战略。要重视市场主体的培育工作,配合政府做好现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充分运用信贷杠杆的调控作用和示范作用,重点扶持一批产权明晰、机制健全、管理高效、充满活力的产业化龙头农业企业。2)完善支持方式,改进金融服务,有效拓展支农功能。要准确把握政策,在信贷支持上加快五个方面的转变:在贷款对象上,由以支持国有企业为主向支持农业企业转变。在支持环节上,由以支持产品流通为主向支持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转化和科研开发的各个环节转变。在资金用途上,由以支持企业原材料的购进储备为主向支持农业生产全过程转变。在贷款种类上,由以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向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并重转变。在贷款方式上,由单一抵押担保贷款方式向多种方式转变。通过实施这五大转变,让农业发展银行引导和带动农村金融市场的活跃与繁荣,加快形成资本向工业化农业企业流动和集聚的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深度转型。
参考文献:
[1]耿庆彪,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重要意义及制度取向,泰山学院学报,2010.1113-117
[2]张国华、杨秋林,我国农业投资现状评价及政策建议,经济与管理,2002(5)53-56
[3]聂兆祝,金融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研究,农业发展银行理论研讨会,2007.1041-42
[4]陈淑丽,论农村金融改革,农村经济管理,2006.(2)8-9
[5]张新亚,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金融与投资,2010.(9)76-79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