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
财务报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成果及整体财务状况变化的信息载体,是揭示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手段,构成财务报告的中心。本文简要论述财务报表分析中一些财务比率指标的局限性和对策。
尽管财务报表分析具有广泛的用途,人们用它来寻找投资对象和兼并对象;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评价公司管理业绩和企业决策;通过财务指标对企业偿债能力、资产运用能力和投资收益能力、现金流动能力进行分析,掌握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正确决策。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些财务比率指标在计算、分析评价上已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部分分析指标相对滞后,影响了分析结果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无法从动态上反映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是企业流动资产、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资产之间的比值,其资料来自反映时点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即在某一时点流动负债与可用于偿债资产的关系。实际上由于流动负债有“继起性”,即不断偿债的同时有新的到期债务出现,所以只有当债务的出现与资产的周转完全均匀发生时,这些比率才能正确反映偿债能力。如在下列情况下,这些比率往往不能正确反映偿债能力:(1)季节性经营企业,销售不均衡;(2)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结算方式;(3)大量的销售为现销;(4)年末销售大幅度上升或下降。
2、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具有很强的粉饰效应
因为流动资产中包含了流动性较差的存货,以及不能变现的预付账款、预付费用等,这些项目占的比重越大,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差。同理,速动比率包括流动较差的应收账款,这使速动比率所反映的偿债能力受到怀疑。特别是当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不良应收账款,必然会减弱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许多企业正是抓住了此弱点,误导信息使用者。
3、不能量化地反映潜在的变现能力
有两类因素:(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如可随时运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变现的长期资产、企业偿债能力的声誉;(2)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和仲裁以及提供债务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在上述财务比率中无法反映。同样,一般认为资产负债比率、产权比率比值越低,表明企业债务越少,财务状况越稳定,偿债能力越强。其实,在成熟资本市场条件下,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再筹资能力,也即财务弹性,而影响企业财务弹性的因素又以其资产的质量、数量、结构、变现能力及盈利为主。
由此可见,上述用于偿债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相对滞后,应采取以下措施弥补:第一,严格执行企业中期财务报告制度,利于中期报告对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弥补分析指标不能从动态上反映偿债能力的缺陷;第二,将表外项目作为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必要补充;第三,在利用上述指标进行偿债能力分析时,应结合企业的资产结构指标和获利能力指标进行。
二、现金流量比率的局限性及其完善
目前分析中所采用的现金流量指标一般是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基础来讲的,但是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很大的差别,使上述指标在横向和纵向可比性上都存在较大的缺陷。如:一个主营业务突出、生产经营较单一的企业与一个规模较大但主营业务不突出、生产经营多样化的企业相比,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显然多于后者,但偿债还能力是否一定强于后者呢?再者,一个稳健经营的企业和一个积极拓展型的公司相比,由于在筹资、投资策略上的差异,前者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比例肯定高于后者,但后者偿还能力是否低于前者呢?即使在同一企业,处于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的现金净流量也会有较大差别。一般来说,成长阶段投资能力相对较弱,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占比例较大;相反,成熟阶段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会不断增加,比重会增大。对于这些不同的情况,都用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来分析肯定会有失偏差。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运用现金流量比率分析时要考虑如下两方面:第一,应结合现金流量结构比率进行分析;第二,将分子所用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改为三项现金流量的总和计算现金流量比率。
三、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局限性及其完善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但人们在使用这些财务指标的同时,也应注意其局限性。
1、每股收益基本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在遇到合并报表问题、优先股问题、年度中普通股增减问题这几种特殊情况下,其公式通过变异也可获得。然而在复杂股权结构问题上此种计算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的公司除普通股和不可转换的优先股以外,还有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债券、购股权证等。这些股证持有者可通过转换及购买变成普通股,使公司的普通股增加,从而稀释了每股收益,计算这种转换和认购对每股收益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所以证监会目前未对复杂结构下每股收益计算的具体方法作出规定。只是需要时按照国际惯例计算该指标,由于国内外上市公司的差异,这导致该指标提供的信息失真。因此我国需要抓紧规定其计算办法,以适应我国上市公司的需要。
2、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两指标中的净资产是指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成本即账面权益。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因此用其计算出的两项指标不能反映上市公司的目前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将账面权益改为市面价值,以此来计算两指标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
四、现行分析比率的比较标准亟待完善
现行企业能力分析,其比较标准主要是按照国际惯例,如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其它没有标准的指标即冠以“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的描述。现实中,一方面由于企业存在行业、生产周期、经营规模、经营复杂程度等诸多差别,如果都使用统一的“2”,“1”标准显然不合理;另一方面,企业的有关指标即使达到了上述要求也不能说明其财务状况就处于优良状态。许多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可能表面上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与运转良好的企业没有多大区别,但由于其资产、负债内部结构不合理,资产质量极其低下,其实际各项能力大打折扣。
关于比率的比较标准,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定期发布各行业的统计指标,甚至同行业的工会与一些中介机构也经常搜集产业的平均财务比率等资料在有关报刊定期发布。这就对企业各项能力的对比评价提供了极大方便。如前所述,我国目前进行各项能力分析主要是沿用国外的标准,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背离,使各项能力分析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对此,笔者建议:由政府统计机构或行业协会、专业中介机构组织统计调查,按行业、规模等不同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比较标准,以便偿债能力的分析有据可依。
五、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还应注重各因素深层的分析
企业经营好坏,并非运用单项财务指标所能揭示,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一方面要结合变动趋势动态的加以判断;另一方面要与同业比较,横向的加以分析,而且分析时还必须结合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层分析,从而科学决策。如资产周转率指标不仅综合了各项资产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效果,而且对投资报酬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当销售利润一定时,投资报酬率的高低直接取决资产周转快慢。因此,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应从以下几点影响因素加以更深层次的分析。
1、企业所处行业及其经营背景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资产周转率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资产占用:如制造业,资产占用量大,资产周转相对越慢;而服务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或知识型的服务业,企业除了人力资源,几乎少有其他资产。而按照当前的会计制度,人力资源未作资产处理,因此这类行业的总资产占用非常之少,其资产周转率相对就较快。就企业经营背景来说越是落后的、传统的经营和管理,其资产周转可能相对越慢,反之,在现代经营和管理理念的运用下,则可加速资产周转率。
2、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质量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资金周转率
在实务中,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某些流动资产长时间无法改变其占用形态,比如超龄应收账款、超储积压存货等,不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则已转化为实质上的长期资产。当企业的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占用过多或出现有问题资产、资产质量不高时就会形成资金积压,资产流动性低下,以至劳动资本不足;非流动资产只有伴随着产品的销售才能形成销售收入。在资产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非流动资产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所实现的周转价值越小,资产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反之亦然。
3、资产管理的力度和企业采用的财务政策不同,也将导致不同的资产周转率。
资产管理力度越大,拥有越合理的资产结构和越优良的资产质量,资产周转率越快,反之则越慢。企业财务政策,决定着企业资产的账面占用总量,如折旧政策决定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信用政策决定应收账款的占用量等,因此,它自然也会影响资产周转率。比方说,当企业的其他资产不变时,采用快速折旧政策可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从而提高资产周转率;而越是宽松的信用政策,导致应收账款的占用越多,尤其是当它对销售的促进作用减弱时,资产的周转速度就越慢。
4、企业经营周期长短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资金周转率。
营业周期越短,资产的流动性相对越强,资产周转相对越快,反之亦然。可见在对不同行业、不同经营性质和背景的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不仅要重视财务指标的过程及结果,而且深层分析和研究,了解其内在影响因素,从而做出客观判断和正确决策。
总之,现在的财务报表分析形成了以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的体系。很好地帮助使用者了解企业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进行正确决策。但随着社会筹资范围扩大,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在进行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运用能力、盈利能力、筹资能力、抵抗风险能力分析时,其局限性不断显现。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要不断地进行改进,使该体系更加完善、合理,使使用者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