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力资源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崭新分支,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对于人力资源会计概念和特征的正确把握,有助于更全面了解会计的本质。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概念特征
一、人力资源会计概念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外界有关部门和人员使用。关于人力资源会计(HumanResourceAccounting)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美国会计学家弗兰姆霍尔茨(Eric?G?Flamholts)在其1985年出版的《人力资源会计》中认为:人力资源会计可以被定义为把人的能力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而进行的计量和报告,既包含计量人力上的投资及其重置成本的会计,也包含计量人对一个组织的经济价值的会计。
2.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对人力资源会计做了如下界定:人力资源会计是辨认和衡量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并沟通这种信息给有利关系的当事人的程序。
3.日本学者若杉明的定义是:人力资源会计是这样一种会计,它通过会计方法和跨学科领域的方法,测定和报告有关人力资源的会计信息,以供企业的经营者及其利害关系者利用。
二、人力资源会计特征
人力资源会计是对传统会计的突破,与传统会计相比人力源会计拥有以下显著特征:
1.确认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而且是以用价值量计量的资源,因为人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活跃、有创造能力的因素。经济活动是生产经营行为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与行为对象(原材料、设备等)、行为结果(产品、劳务等)的统一。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承认了“经济活动”的成果、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作为会计的对象要素,而把人及其活动排除在外,显然是不全面的。人在劳动过程中,或说在生产经营中的主宰地位、决定作用,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又因为人是有意识的高级动物,需要了解、控制自己的活动向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因此便要有一种手段将自身的行为过程及其结果反映出来并加以管理,这种手段便是会计。
2.人力资源投资是长期创造企业价值的源泉,它成了人力资产的主体,符合资本化条件,因此不再作为当期费用处理,而是作为资产予以资本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曾经指出,剩余价值是由可变价值(V)—人力资本所创造的,所以人力资本对企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而人力资本是包含于人力资源中,人力资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是企业价值增值的根本原因,也是资本家进行投资时不可或缺的投入。
3.人力资源的所有者如同物质资源的所有者一样,也应该拥有参与分配的力。人力资源作为人的人力(体力和脑力)与能力是依附于人身的资源,而作为人力资源的人身载体的自然人就始终是受益者。所以,对于呈现单一产权客体身份的人力资源,如果投资者与受益者不一致就处于多元产权主体的地位,如果一致才处于独立产权主体的地位;而对于处在独立产权主体地位的人力资源,如果组织只有通过某种合法的形式获得对某项人力资源的产权时才能成为人力资源的产权主体,那么作为企业法人产权主体的人力资源就呈现企业的人力资产和个人的人力资本之双重产权客体的身份。
4.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规划、预测、决策等工作环节对就业拥有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劳务管理日益成为关键和中心,围绕招工管理、教育培训管理、作业条件管理、行为管理、工资管理及劳资关系管理等,都从过去单纯的依靠经验走向偏重定量分析,而会计正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另一方面,劳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也日益成熟,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建立与运用提供了前提。
5.人力资源会计仍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但也采用一些非货币计量单位,这样可使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相关信息更具有全面性和真实性。会计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手段的,因此,会计计量人力资源主要方式只能通过价值计量,而不是其他的劳动能力计量单位,非货币计量单位目前只是辅助计量手段,所以,凡不具备货币计量依据的资源尚不能进入会计系统。目前,人力资源会计学者们所提出的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从计量属性上可分为两种:成本计量模式和价值计量模式。
成本计量模式是指会计主体应按照其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成本作为人力资源的计量依据。由于计量的基础不同,又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历史成本法,这种观点认为会计主体应将其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按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资本化作为企业人力资源计量依据;第二种观点是重置成本法,这种观点认为会计主体应以现时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所需花费的代价作为人力资源的计量依据;第三种观点是机会成本法,这种观点认为会计主体可以按员工离职使组织遭受的损失,作为人力资源的计量依据。
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会计主体应按照人力资源创造的未来收益作为人力资源的计量依据。它主要包括货币计量模式和非货币计量模式两类:货币计量模式认为应以货币为计量手段来计量企业的人力资源,而后者以为也可用其他非货币性计量方法来衡量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但后者要进入会计系统非常困难。
人力资源会计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会计领域,但其成长过程却比较曲折,看似完善的会计体系自诞生以来,在实际中的运用却很低,导致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已经走入了死胡同,且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人力资源会计概念与特征的再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这个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克·G·弗兰霍尔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
[2]葛家澍余绪英: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探讨[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4(11)
[3]吴泷:对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创新[J].会计研究,2008(10)
[4]吴泷:基于产权行为分析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5阎达五徐国君: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框架—以劳动者权益会计为中心[J].《会计研究》,1996(11)
[6]杜兴强李文: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J].《会计研究》,2000(6)
[7]张鸣许竞:人力资源会计的深入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