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如何适应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正确地熟悉企业改制的形势,壮大自己,值得每一个内部审计职员认真地思考。
当前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由于我国的内部审计是从计划过度而来,内部审计的、组织,及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不适应当前国企体制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内部审计理论滞后于实践。近年来,我国的内部审计实践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内控制度的评审、治理审计等领域拓展,各个单位都在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开拓审计范围。但理论滞后相当突出:一是审计的基础理论方面,如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程序和等尚未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理论体系;二是实务理论方面,如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理论也落后于实践,可操纵性不强,治理审计理论也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三是国家对内部审计的立法也相对滞后,除审计署的暂行规定之外,还没有一部针对内部审计的立法;四是现行一些理论的可操纵性不强,内部审计工作者大都在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进行探索,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方法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内部审计要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还有相当一段间隔,内部审计的理论应当加强。
内部审计组织结构欠公道。一是由于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机构建设重视不够,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些设置了的又借精简机构之机搞拉郎配,把审计与财务或监察等部分并到一起,个别企业甚至借改制之名撒并了内部审计机构,在职员配备上也是滥竽充数,不但没有把精兵强将放到内部审计岗位上来,而且正常的审计职员数目也难以保证;二是授予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不够,有的甚至不予授权,以至内部审计结论的落实难以到位,内部审计发挥不了应有作用;三是审计职员结构不公道,现有的审计职员基本上都是财务职员转型,缺乏经济、工程、等专业职员,且审计职员因长年得不到培训而闭目塞听;四是治理体制题目,现在的内部审计直接由企业第一负责人治理的很少,大部分是由总师分管,有些甚至由财务总监治理,这种治理体制,严重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内部审计队伍自身建设不完善。一是职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知识结构老化,不懂现代审计的工具和方法;二是内部审计纪律不严,有些审计职员作风拖拉松懈,参与被审单位吃吃喝喝,形象很差;三是内部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应揭示的题目没有揭示,审计建议也不中肯,没有和指导价值;四是审计宣传不够,特别是与治理层沟通不够,以至治理层不知道内部审计是干什么的。
内部审计应对挑战的对策
突出“内向性”,摆正内部审计的位置。内部审计是基于治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企业多层次经营治理的产物。内部审计基于其内向性的特点,从根本上决定内部审计只能立足于企业内部治理,代表企业对内实行监视,强化服务职能,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内部审计无法替换外部审计,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监视,属外部审计的行为,应由政府审计机关来实施,外部审计力度的加大、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促使企业从内部治理中挖掘潜力,改进治理,健全内控制度。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机制中发挥有效的监视作用,会越来越引起企业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将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把握“独立性”,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其他职能部分的重要标志。因此,企业在机构设置中,应将内部审计机构和职员保持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高于各职能部分。内部审计应与被监视对象无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同时对必要的审计经费予以保证,才能使其正常工作。当前,内部审计应突出监视、评价、服务职能,发挥监控、顾问、建设作用,也应与治理层多沟通,多做宣传报道。对大的审计结果该公示的经请示后应予以公示,以发挥审计的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