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大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要顺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积极努力为高校增加价值、改善管理。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资产管理、科研经费的审计出发,论述了内部审计如何适应管理要求,服务管理当局,同时积极运用绩效审计,创新审计工作思路,适应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需要,帮助高等院校实现发展目标。
关键词:普通本科高校内部审计转型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我国高教将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要顺应学校发展趋势,紧密围绕和服务于这个大局,调整工作重点,提高履职绩效,审计实践中始终从学校转型发展的角度审视工作,关注学校转型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充分发挥管理助手作用,积极发挥作用,为学校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二、内部审计服务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意义
(1)发现和控制高校转型发展的潜在风险
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学校在师资、学生培养、资源配备、内部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和部署,内部审计要将风险管理和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运用到学校转型发展过程的审计工作中,关注资源的流动,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减少和防止学校损失。第一,监督资源的配置和流动过程,发现和控制高校转型发展的潜在风险,使审计工作发挥预警、监控和助推作用。第二,监督资源流动两端的两个主体做好资源交接工作,完善交接手续,控制资源交接过程中易产生风险的环节,避免资源丢失和浪费。第三,对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特别是新增资产,要关注其必要性、适用性、使用效率和效果,通过绩效审计的方式,加强对资源配置的监督,使资源真正发挥作用。第四,对检查和评价转型发展各个环节的,围绕转型发展面临的风险,运用流程风险审计的方法,识别重要风险控制点,优化工作流程,加大风险防范力度。
(2)为学校转型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内部审计服务学校转型发展的有效性在于提出正确的建议并督促管理层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第一,内部审计通过参与学校转型发展过程,能够跟踪学校转型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对政策落实的影响,分析影响各项政策措施执行的原因,思考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找到症结所在,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第二,结合学校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内部审计能够运用科学的审计理念,为学校转型发展的长期建设,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第三,内部审计的效果还取决于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内部审计在过程监督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有效落实,能够助推学校转型发展顺利完成,为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3)服务学校管理层期望,努力增加组织价值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秘书长兼总裁理查德・钱伯斯在他的博客中说到,“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没有比与我们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保持一致更持久的挑战了。……这些期望是富有变化并且易于变化的。”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对与我们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以及期望的变化保持高度关注,充分认识到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对学校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学校管理层对转型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部署,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理解把握“那些令我们所服务的对象夜不能寐的问题”。第一,通过审计监督,找准审计工作重点,发挥监督作用,避免转型过程中混水摸鱼式浪费情况的发生,减少学校的直接损失。第二,审计监督能够发挥警示和悬剑的效果,加强学校内部各部门的自律性,自觉维护学校内部控制系统和工作秩序,有效控制廉政风险,避免学校损失。第三,通过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中肯、合理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使审计工作在促进高校转型发展中发挥实实在在的效果,努力增加组织价值。
三、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中内部审计的监督途径
(1)对师资队伍建设审计监督的途径
高校转型发展,首先是师资队伍的匹配和适应。内部审计要关注高校在人才引进、教育、培养、职称评聘、人力资源整合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是否始终以学校转型发展战略为指导,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大格局进行。第一,内部审计可以对学校转型发展中师资力量的精细化管理进行评价,具体来说就是对学校已拥有资源的梳理过程进行审计监督,监督是否对现有资源进行正确评估,是否按照转型发展要求整合人力资源,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的结构上调整是否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等。第二,审计中关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否注重教师应用技术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否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是否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第三,注重对教师角色转换的审计监督,主要了解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实践,是否大多数专业教师既具有较高的学科理论水平,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或仅具有较高的学科理论水平,可否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第四,对学校人才引进进行审计监督,重点审查是否按照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决策机构的决定等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引进,是否引进急需的符合既定条件、标准的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以适应专业技术培训和课程调整的需要。第五,可以采用人才引进绩效审计的方法,对学校人才引进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影响学校转型发展的问题,对学校师资管理提供建议。
(2)对课程设置审计监督的途径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就是要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课程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和布置,通过计划内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培养目标。适应高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需要,人才培养方案也应当成为审计的重点方面。审计要关注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否体现逐步提高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度的特点需要。第一,要对相关部门是否存在改变专业设置、盲目追求数量的情况进行检查。第二,在培养方式上,高校是否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是否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体系上进行了改革,是否进行了专业对接产业的尝试。第三,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是否符合学校转型发展需要,并具有实践执行能力。第四,检查课程设置是否强化了实践教学,是否完善了学生校内实验实训并严格执行。第五,检查是否建立了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是否积极探索实践性课程校企合作途径。第六,审计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是否符合人才培养要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否符合学校转型发展需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