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利益问题综述相关学年毕业论文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是一篇利益方面论文综述怎么写,关于利益问题综述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利益及社会及矛盾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利益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内容摘 要 :从利益角度出发探讨问题,古今中外都有众多学者涉足,是多门学科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理论界开始越来越关注利益问题,对利益理论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形成了理论体系和众多成果,现将利益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

关 键 词 :利益问题 综述

关于利益概念的界定

第一种观点认为,可以用“需要”来恰当地定义“利益”的概念.大多数学者都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利益来源于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利益.《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对利益的解释是,“人们通过社会关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赵奎礼(1992)认为:“利益,就是指人们对周围世界一定对象的需要”.凌厚锋(1996)指出:“利益是主体对于客体作用的价值肯定,即某种客体(物质的和精神的东西)能够满足主体(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某种需要”.沈宗灵(1989)同样认为,“利益是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各种需要”.这种把利益等同于需要的观点,实质上是把利益局限于需要的范围之内,而忽视掉了利益的客观性.

第二种观点认为,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就是利益,将利益作为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他们认为,客观对象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必要条件,并决定着主体利益的内容,所以,利益就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如苏宏章(1991)认为:“利益就是指一定的社会形式中由人的活动实现的满足主体需要的一定数量的客体对象”.严运秋(2002)同样指出,利益是:“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的各种资源、条件机制等有益事物的统称”.这种把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等同于利益的观点,将利益仅仅限定在客体的角度,而排斥了主体在利益中的作用,因而同第一种观点一样,也是片面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用需要的满足与否并不能完全说明利益概念.“人们获得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是通过一定政策和制度实现的,因此制度、机制和生产关系就是利益”(薛永应,1985).这种观点将利益的产生归因于制度和生产关系,把利益与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制约关系混同于产生关系.虽然利益受一定的社会制度特别是生产关系的制约,但从根本上来说,社会制度还是人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从其所处的社会条件中制定出来的,如果它不能促进人的利益发展,必然会被新的制度所取代.因此,利益是主体基于一定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中的地位而形成的对客体对象的拥有关系,是利益决定着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而不是相反.

利益问题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利益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第四种观点认为,利益是一个社会关系范畴.需要的满足无法说明人的需要的社会性,客体对象只有被一定的主体所拥有,并基于一定的社会条件,才能成为利益.王伟光、郭宝平在《社会利益论》中指出:“利益是需要主体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中介,以社会实践为手段,使需要主体与需要对象之间的矛盾状态得到克服,即需要的满足”.张玉堂(2001)同样认为“并不是所有的需要与需要对象之间的矛盾关系都是利益,只有在社会生活中,且由于社会中其他主体的需要的限制,而造成的人的需要与需要对象之间的矛盾关系才是现实意义上的利益”.这一观点将需要和利益纳入到双向互动的社会范畴,从动态的角度比较全面的概括了利益的概念.


利益学术论文的写作
播放:39987次 评论:5037人

关于利益的功能和作用

在利益的社会发展作用问题上,有的学者认为,利益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解决社会深层次的利益矛盾和利益问题是解决一切重大社会问题的关键,洞察社会现象背后的利益根源,是把握社会现象本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精髓.有的学者认为,利益作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理所当然的,如穆怀中(1986)认为,“正是人的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而人的活动由利益所推动”.有的学者认为,生产力是不可能自我形成、自我发展的,它必须始终是与利益驱动的社会生产实践相联系.因此,利益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上层建筑运转的原动力,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还有部分学者不同意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他们认为,虽然利益是推动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进行社会活动的动力,但是利益本身并不能够直接构成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的根本动力和决定性因素.然而,他们之间的观点也存在着分歧.有的观点认为,“社会历史过程作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过程的一部分,它应当具有同人的自主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动力.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作为客体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决定性的因素.当然,我们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根本动力作用,并不等于否认需要和利益对劳动者的具体动因作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者的利益需要,就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王伟光,2010).有的观点认为,“利益只是促使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具体动因,但不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吴学琴,1996).


这篇论文出处:http://www.sxsky.net/wenxian/457720.html

在利益的社会功能问题上,有的学者认为,必须将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区分开来.精神利益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能够激励和团结人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而物质利益则是人的根本动因所在.因此,我们既要注重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又要注意运用精神利益来予以调节和激励.有的学者认为,利益具有离散和整合的社会功能,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有各自的特殊利益.但是,每个个体作为社会成员又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如环境污染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能源短缺问题等等,这些都关涉到所有人类的共同利益.因此,利益既能使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分化瓦解,又可以促进社会系统各要素凝聚成一个整体.此外,有的学者还指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以自己所得的利益作为尺度进行衡量,所以,利益还具有尺度的功能.

关于利益冲突和利益协调

关于利益冲突,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利益冲突是利益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而不能及时解决所导致的一种激烈的对抗态势.如张玉堂(2001)认为,“利益冲突无疑就是利益双方基于利益矛盾而产生的利益纠纷和利益争夺过程,是利益双方的利益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一种激烈对抗的态势”.目前,学者们对利益矛盾过渡到利益冲突的内在机制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只有根本利益相互对抗的利益集团之间才会导致剧烈的利益对抗,而根本利益一致的利益集团之间则不会导致剧烈的利益冲突.如郭安(1996)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对立的阶级,面对同一个利益来源—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为自己争夺利益.统治阶级凭借他们所占有的生产资料,把被统治阶级的利益据为己有,所以,这是靠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满足少部分人的欲望,是不平等的利益结构.除此而外,在剥削阶级内部,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是不可调和的,故而也具有对抗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利益主体所赖以存在的环境的结构状况起着关键性的影响,而不是取决于根本利益是否一致.如彭劲松(2007)认为,“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群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要求独立化、明晰化,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在各个层面展开.改革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但某一项具体的改革措施可能对一个群体来说是有利的,但对另一个群体来说则是不利的,对不利的一方来说,可能采取极端的方式群起而攻之,阻碍该措施的顺利实施”.李元书(2010)认为,“中国已进入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时代.存在冲突是市场经济社会和利益群体多元化时代的正常现象、正常状态”. 关于利益协调,有的学者认为,具有对抗性质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是不能进行调节的,只能是被某一方消灭,只有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所产生的非对抗性的利益矛盾才能进行调节.如关春平、郝建国(1994)认为,“在私有制社会中,人们的利益存在着根本对立,因而从根本上是不可能在原有体制中得到调节的.社会主义建立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