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语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与儿童双语习得综述相关论文综述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双语论文综述,关于儿童双语习得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双语及语言及儿童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双语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儿童的双语习得是儿童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特例,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大量的研究开始涌现,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晚,数量少,范围窄.本文从宏观上将国外有关儿童双语习得的研究进行分类综述,同时指出国外儿童双语习得研究对我国儿童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

关 键 词 :儿童;双语习得;双语加工;双语与认知

1. 引言

随着全球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儿童从出生就开始接触两种或多种语言,并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成功地习得不同的语言,成为双语者或多语者.双语研究已成为许多语言学者和多种学科的研究对象.双语习得也是儿童语言发展研究中的特例.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有关儿童双语习得的研究很少.最早的实证研究源于Ronjat在1931年首创的Grammont原则,也叫OPOL(one-parent-one-language),即对双语儿童采用一位家长说一种语言的方法.他用此原则对其子Louis 的双语发展进行追踪研究.另一位德国教授Leopold在1939至1949年间分四卷出版了他所记录的自己女儿的双语习得过程,并对具体的语言特征做了最为广泛的评论.8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的研究开始涌现.本文就这些微观的儿童双语习得研究成果,从宏观上将其分类综述,总结其研究现状和特点,同时指出国外双语儿童习得的研究对我国儿童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

2. 儿童双语习得研究中的相关定义

在儿童双语习得领域,McLaughlin 对同时习得(Simultaneous Acquisition)和相继习得(Successive Acquisition)做出的区分常常会被提到,他认为儿童在3岁前经常接触两种语言属于同时习得,3岁后再接触第二种语言则属于相继习得或儿童第二语言习得[1 ].对于3岁这个时间的界定很多学者相继提出质疑,因为即使在同时习得双语的范畴内,当儿童3岁前同时接触两种语言时仍有区别,如是出生后立即就接触还是晚几个月接触.对此Padilla & Lindholm 提出儿童在出生后即刻接触两种语言为同时习得,晚于出生则为相继习得[2].Meisel 提出儿童从出生就接触两种语言的语言习得过程叫做BFLA(Bilingual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双语第一语言习得[3].De Houwer对此表示赞同认为“双语第一语言习得指出生后第一个月内接触两种语言”[4].后来Deuchar & Quay用“双语习得”来指出生后第一年内接触两种语言的习得现象[5],该定义界定更为宽泛.

但对于双语习得,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我国学者王文宇总结了研究者们对双语习得现象进行的多维度分类.根据学习二语言的年龄可分为早期(early)双语和晚期(late)双语.其中早期双语以3岁为界,可细分为同时型和相继型;根据语言习得的环境分为自然型 (natural)和获取型(achieved);根据两种语言水平的平衡性分为平衡型(balanced)和非平衡型(unbalanced)双语;根据第二语言的习得对母语能力的影响分为添加型(additive)和缩减型(subtractive)双语;根据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为自发型(elective)和环境型(circumstantial)双语;根据文化身份的形成特点分为双文化(bicultural)和单文化(monocultural)双语[6].

3. 儿童双语习得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

儿童双语不是简单的一个语言现象,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行为.所以儿童双语习得研究也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其相关研究集合了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但目前国内外对儿童双语习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语语言的加工处理和双语与认知发展的关系上.

3.1 双语的语言加工处理

3.1.1 语言系统的两种假设

在双语儿童的语言加工处理方面,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就是对于从出生就开始接触两种语言的儿童来说,两种语言的发展有何关系?目前的研究存在两种假设,一是分开发展假设(Independent Development Hypothesis),即两种语言系统独立存在;另一个是混合发展假设(One Hybrid System),即两种语言处于一个语言系统中.基于这两个假说,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但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支持分开发展假设,认为从出生就开始习得双语的儿童在形态句法的发展上是分开的、封闭的.在此方面很多早期的研究多为历时的个案研究,通过观察、记录双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如Volterra & Taeschner 通过观察双语儿童的双语混用(language mixing)现象,得出在语言习得前阶段双语儿童的大脑中只有一个语言系统[7].但后期的很多研究则提出双语混用不能完全说明两种语言同处一个语言系统,也可能是双语儿童有意识的语码转换.Kessler 和Arnberg 则通过观察了一名西班牙语-英语双语女童和一名瑞典语-英语双语男童的语言习得,发现他们从两岁开始就对不同的对话人选择使用不同的语言,说明他们能够意识到语言系统的差别[8][9].另外De Houwer 对一名荷-英双语儿童的语言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从出生就在“一家长一语言”的语言输入原则下接触两种语言的儿童在两种语言的形态句法系统发展上是独立的、分开的,具体在“一种语言形态句法的发展对另一种语言形态句法的发展没有基本的影响”[10].香港中文大学的叶采燕对粤英双语儿童的语言发展的讨论在支持分开假设的同时,其实例研究还表明双语儿童的两个语言系统间有充分的几会相互影响[11].

虽然20世纪90年代涌现出的相当多的研究支持分开发展假设,但由于语言输入条件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不容忽视的作用,现在说所有的儿童在其双语语言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分开假设还为时过早.同时目前也没有哪一个研究明确地提供证据批判分开发展假设.就如Meisel 所说,目前在双语儿童的语言发展研究中,似乎存在一种广泛的共识,即分开发展假设准确地概括了双语儿童两种语言在形态句法系统发展上的特征[12]. 3.1.2 双语儿童的语言选择机制

对双语儿童来说,两种语言在实际的交流使用中如何进行任务语言目标词的选择,如何进行语码切换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话题.目前研究者的看法还不一致,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非特定语言选择假说,认为语义系统的激活会扩散到两种语言的词汇系统,词汇结点的激活程度由该词与目标词之间语义关系的强弱来决定.二是特定语言选择假说,认为在双语者言语产生中,任务语言的词汇结点得到激活,非任务语言的词汇表征虽然得到激活,但不参与词汇选择竞争.因为词汇选择只在任务语言中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与单语者词汇通达的方式相同[1 3].在非特定语言选择假说中,抑制控制模型(the inhibitory control model,简称IC模型) 是解释双语者语码转换机制中比较流行的模型.IC模型理论最早由Green在1998年提出,认为在双语者的语言加工过程中,非任务语言词汇表征参与选择竞争,但目标词的选择是通过抑制非任务语言的词汇表征实现的.

上述理论的讨论和证明大部分是通过对双语者进行任务实验得出的.在研究儿童双语者双语选择机制时,研究者一般设计两种语言加工环境,一种是只用一种语言完成任务,另一种是用两种语言相互转换,轮流完成任务,通过对比研究对象在两种不同状态下完成任务所需的反应时间长短来推测被试是否进行了双语控制.Kohnert Bates & Hernandez 比较了西班牙语-英语双语儿童和青少年在两种语境中完成图片命名任务的反应时间,发现在混合语境中完成任务所需的反应时间比单一语境要长.同时通过比较儿童组与青少年组在混合语境状态下的表现,研究者发现儿童组的反应慢,错误多.说明随着双语者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控制力也随之加强[14].

目前国内外对双语儿童语言选择机制的研究和实验基本是在词汇加工任务层面,脑成像技术、核磁共振等有关双语习得与认知神经学科相结合的研究也都基本针对成年的双语者,以双语儿童为实验对象的研究很少.后续的研究还可以考虑运用其他脑成像技术,在语言加工任务上,除了继续研究词汇加工任务,还需加入其他层次(如句子、篇章等)的加工任务[15].

3.2 双语与认知的发展关系

国内外近些年来在儿童双语经验对其认知能力影响方面的研究观点不一,既有得出消极影响的实证研究,也有得出积极影响的研究.早期研究者得出双语经验对儿童智力有消极影响的结论多是因为忽略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但后期,在考虑到社会,文化和个体等因素的情况下,仍有一些研究得出双语儿童与单语儿童相比在语言发展上处于劣势.李莹丽,吴思娜,刘丽虹对国外在此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和总结.如双语儿童在单种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测试上的词汇量都显著小于相应的单语者.不仅如此,双语儿童在学术语言的发展上和语言流畅性测试上也较单语者处于劣势[16].

更多的相关研究则表明双语经验对儿童的语言认知能力和非语言认知能力均有促进意义.在语言认知能力方面集中体现在双语经验能够促进儿童的元语言意识.国外早期一系列对不同语种的双语儿童的研究发现双语经验能够促进语音意识和阅读技能发展,且双语儿童在词汇—语义关联方面也被发现比单语者更灵活.王文宇也对国外有关双语儿童语言认知能力的研究做了详尽的综述,并总结出在元语言意识方面,双语儿童比单语者有更强的词汇、句法意识,但在语音意识上,双语儿童的优势未得到实验数据的一致支持[17].在非语言认知能力方面,国外近些年也有很多相关研究.Bialystok通过实验比较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在量的概念和计算能力、任务转换能力以及儿童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等三种非语言认知能力上的差异讨论了双语学习经验对儿童非语言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将三种认知能力综合考虑,双语儿童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双语儿童抑制无关信息的能力比单语儿童要强.双语儿童比单语儿童的一个明显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