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一篇文学批评论文范文,文学批评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2001年来文学批评综览相关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学批评及批评及大学学报方面的近代文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批评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001年以来,学者们对于文学批评的研究,呈现出多样丰富并不断走向深入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其中既有对文学批评历史的总结,也有对当下的文学批评的探讨,既有对“网络批评”、“媒体批评”、“学院批评”、“文化批评”、“酷评”等批评式样的具体分析,也有对文学批评的一般性问题,如批评的规范(标准、原则)、批评家的修养、文学批评的命运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关于网络批评
《南方文坛》2001年第3期崔红楠《穿过我的网络你的手》提到了“网络批评”.崔主要由自己的上网经验描述了网络批评的自由与驳杂.2001年6月北京市文联研究部在天津举办“网络批评、媒体批评与主流批评研讨会”,在这次会上提出了网络批评、媒体批评和主流批评(学院批评)三分天下的看法,网络批评的概念正式提了出来并从媒体批评中分离出来.周林妹在《浅议网络批评》(《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网络批评是一种新的批评方式,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展开的“在线批评”或“即时批评”,它使文学批评活动实现了自由,使文学批评活动趋向大众化和传媒化.网络批评是一柄“双刃剑”,高度的自由使网络批评出现了许多文化语言的垃圾,由于大众化的趋向,批评水平出现参差不齐,传媒化的同时又有可能出现批评的商品化的趋向.
对于网络批评所造成的文化垃圾,《漫议“拍砖”――兼谈网络文学批评》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描述:总有不少的“拍砖者”,凭借网络“你不知道我是个人还是只狗”的隐蔽便利,戴着墨镜,粘着小胡子,在月黑风高天,幽灵般地流窜在目标出没的地段,恶毒地刷着大字报.
对于网络批评太过自由的问题,刘俐俐、李玉平提出了要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原则和批评标准的主张.在《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一文中,他们从具体个案出发,概括出网络文学的兴趣、功能和个人化特征,然后探讨了与网络批评原则相关的几个问题:1. 批评原则通过取决于网络文学的功能;2. 确立批评原则时要注意到网络文学与
文学批评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2005年11月6日,名为“燕山飘雪”的作者写了《网络文学批评的特点》一文,值得关注.文章认为网络文学批评有以下几个特点:1. 从批评对象来看,改变了单打一的局面,批评者容易陷入重围;2. 从欣赏习惯来看,网络文学是即时创作即时批评;3. 从内容上看,网络批评的内容多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4. 从批评标准来看,“点击率高就是好作品”,点击率代替了传统的批评标准;5. 从形式和方法上看,形式自由,长短不限,有的只是嘘寒问暖,批评变得可有可无.文章最后说,网络批评出现了新的局面,一方面,网络文学需要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批评家又不愿意去网络开展批评,使文学创作自生自灭.作者呼吁“应该加强批评,用批评引导创作走上康庄大道.”
无疑,对于网络批评的研究着力最多、钻研最勤、最有成果的是谭德晶.在《批评的狂欢――网络批评“广场”辨析》一文中,作者第一次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运用到网络批评这种“前所未有、空前强大”的狂欢现象.文章第一部分“超级的网络批评广场”分析了网络批评所具有的“广场特征”:1. 万众齐聚的超大空间及人们狂欢的共时特性;2. 网络批评提供了真正广场一样的自由与平等;3. 从时间上看,文学上的一些大事构成了网络批评的“庆典”.第二部分描述了批评“狂欢”的表现形式:总的形式是存在巨大的数量以及千奇百怪的运动,具体形式难以言举,作者试分为三大类――笑谑,语言的“下身化”,极端夸张、狂妄的表现形式.谭德晶对网络批评的狂欢“广场”性质的分析及表现形式的描述,达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学理深度,而且文中引用的一些例子非常典型,给人以深刻印象.
谭德晶在另一篇文章《“在线性”对网络批评形式的影响》里继续了自己对网络批评形式的研究.该文首先分析了“在线性”对批评形式的影响:“在线性”意味着批评者与读者直接在场,所以批评应该更加生活化、更随意、更短小、更醒目、更新颖.接着,谈了网络批评的一般形式和特殊技巧因素,前者主要表现为特定的长度和“生活化”的形式(口语化的语言、对话式的论述、自由松散的结构),后者主要有网络标题的选择、开头的设计及增加兴奋点的奇招异术.作者逻辑严密而又描述精彩,使人对网络批评的形式有较深认识,相信有或没有网络批评写作经验的人都会受益匪浅.
在谭德晶的《“冒犯”与“躲避”――网络文学批评主体的精神向度分析》一文里,作者不再研究形式,而从批评主体的精神向度出发,提出了两个术语――“冒犯”和“躲避”来对批评现象进行解释.所谓“冒犯”就是偏不与主流意识形态合作,偏要对所谓的权威观点、权威人物采取一种嘲弄的态度,偏要对几乎公认的传统说“不”.它是网络批评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向度,是长期以来被压抑、被边缘化、被低贱化的“民间批评”的一种顽强体现.愈是长期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就愈有可能受到“冒犯”.所谓“躲避”就是躲避中心话语、躲避主流意识、躲避体制性、结构性、因袭性的话语形态,而一切以民众自己的“快感”和兴趣为转移,可以分为“对象式躲避”和“角度式躲避”.谭德晶从主体精神向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批评何以如此“反传统”,反映了他的认识正不断深化和系统.
2004年5月1日,谭德晶的《网络文学批评论》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网络批评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分为五章,“多维视野下的网络文学批评”,“网络文学批评的主体”,“网络批评的美学特征”,“批评文本的革命”,“回顾与展望”,内容丰富,论述较为严密,是“网络文学批评”研究的标志性著作.
二、关于媒体批评
媒体批评或叫传媒批评,一般指由大众传媒主导并在大众传媒展开的文艺批评.自2000年始,便不断有人对媒体批评提出质疑和批评.艾春的《传媒批评:一种新的批评话语》(《文汇报》2000年3月18日)一文,从1999年传媒掀起的“批判热”说起,认为一种新的批评――媒体批评已经出现.同期的《文汇报》还发表了洪兵的《期待健全的媒体批评》.在该文中,洪指出了媒体批评出现的必然性、媒体面目的暧昧性以及建设媒体批评的必要性.此后,关于媒体批评的评论便不断见诸报端.2000年12月7日《文艺报》发表萧云儒的《质疑“传媒文艺批评”》一文.萧文认为,传媒批评对科学评论形成挤压和蚕食,又对民族文化心理和社会审美心理造成冲击和迫害,主要表现在窃取评论话语权、用评论制造新闻热点、充当文化消费的广告及诱使文艺评论与社会欣赏失足等方面.他提出在西方已经出现了“媒介帝国主义”,我们应该警惕、防范、深思.对此,陈冲的看法截然相反.在《论“文学批评传媒化”》(《文论报》2001年4月15日)一文中,他指出,“批评传媒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责怪传媒没有道理也毫无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还在于文学批评自身,它本应为广义的文学批评提供充足而且可靠的思想资源,现在它自己却“缺席”而且“失语”.然而,它又被要求“面向大众”――实际上就是向传媒借鉴,那么它不被传媒“化”掉还等什么?
《南方文坛》2001年第3期发表了静矣的《媒体批评与学院批评》,该文主要从两种批评的载体不同、受众不同以及定位不同等方面,具体论说了两种批评的本质区别,以及两种批评都不能令人满意的问题所在,单就媒体批评而言,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 作者的文化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问题;2. 媒体从业者在“诚实和正直”上丧失原则;3. 媒体批评泡沫太多.在同期的《南方文坛》上发表了陈晓明的《媒体批评:骂你没商量》一文.陈晓明在该文中,把媒体批评界定为“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和互联网上的那些短小惊悍的批评文字”,他认为媒体制造的各种奇闻轶事构成了文坛的主流热点和趋势,一方面媒体霸权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一方面学术批评正在走向没落,甚至走向“媒体化”.批评的主导趋势变成了一些消息、奇闻事件和无聊的叫骂,似乎不骂就不叫文学批评.
2001年6月14-15日,北京市文联研究部在天津举办“网络批评、媒体批评与主流批评研讨会”.陈晓明把媒体批评的特点归结为新闻性、事件性、随机性、暂时性、青年性、亚文化性和攻击性等,认为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游牧文化的重建.孟繁华则认为,网络写作与网络批评借助现代传媒呼唤“妖魔”并使其合法化,因此,就今天的传媒时代而言,这是一个“与魔共舞”的时代.白烨把媒体批评的特点概括为复制性、事件化和“酷评”化,认为就当下的情形看,问题不仅在于媒体批评的扩大化,而还在于文学批评的媒体化.因而,主流批评面对新的文学批评现实有必要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在与媒体批评等新的批评现象的良性互动中取长补短.
《河北日报》2002年1月11日发表一组笔谈《关于“媒体批评”》.主持人崔立秋说:“媒体批评正在成为,或者说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但“现行的媒体批评目前还缺乏一种真正严肃的态度,它应该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对一些庸俗的、肤浅的、炒作的话语进行约束”.嘉宾陈冲认为:媒体批评(这里仅指文艺批评)的特质有二:市场化和职业化.媒体批评要求批评家突出个性,以便能让读者获得对其文化消费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孙民乐则从麦克卢汉和波德里亚的理论基础出发,提出两点看法:1. 媒体批评中,信息的传递和不间断的重新定位是第一位的,它听命于媒体,也无须批评的“良知”;2. 媒体批评,不但越出了学科、专业的领地,也同时远离了产品对象,而成为一种超越真实的“拟象”的生产.王力平认为:“媒体批评”实质上是批评的新闻化,着眼于对象新闻性的批评,它的发展,同样需要坚实的学术和理论基础.
《中国艺术报》2003年5 月2日发表了朗寓的《批评何为》.作者认为,文艺时评(媒体批评)本应是一种人气很旺的文体,却遭到了诟病,和“短小精悍”、“利欲熏心”、“哗众取宠”这样不好的词捆绑在一起,恰恰传达了公众对理想的文艺时评的呼唤.
针对某些学者将媒体批评简单否定,或按传统理论批评标准去评价媒体批评的做法,学界有不少学者做出了回应.蔡翔在《谁在挥霍,或者挥霍什么》(《光明书评》2004年4月12日)中说,今天的文学批评面临危机,几乎所有的批评都指向媒体.这“大致不错”,但多少有失公允,因为不少媒体批评出自“学院”,而且在目前的学术机制下,不少教授出于名利考虑,而在媒体上“信口开河”.唐洁瑶在《媒体批评意义初探》(《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年第3期)也为媒体批评辩护.她认为:媒体批评具有传统批评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不容忽视.媒体批评对推进文化的民主化进程,激活文学的生产和消费以及促使文学批评走向多元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日报》2005年1月20日发表的《为“媒体批评”辩言》,为少见的正面而有力的回应文章.文章认为,媒体批评对于文艺作品广为流布与传播的功用不容小觑,媒体批评存在的问题并不能等同于媒体批评本身,绝不能据此作为一概否定媒体批评的理由.
荆楚网2005年10月12日发表熊唤军的《研究与交流――从文艺批评到媒体批评》.该文介绍了媒体批评从后台走上前台的历史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媒体市场化和文艺批评学院化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指出,媒体批评有其合理性和正当性,专业文艺评论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二者应取长补短,从对立走向互补.应该说,熊唤军的看法是非常合理的.
三、关于学院批评
蔡翔认为:20世纪80年代是作家和批评家的蜜月期,当时的青年作家和批评家能够互相对话和启发,形成强烈的互补.90年代以后,文学批评学院化了.当初,“学院批评”的提出具有积极的意义.孟繁华曾说:它是对庸俗社会学批评、对文学批评政治化的来自学院的另一种声音.这一观念的提出极大地改变了当代文学批评的方式和格局.文学批评的学术性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有效地抵制了“非批评”的侵入.
但是,学院批评在其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对此,有许多的文章提出批评
文学批评有关毕业论文,关于2001年来文学批评综览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文学批评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提纲2016年,古代文学论文提纲招聘用现代意识予以说明和阐释.,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繁荣的原因(一般).,(二)曹丕《典论.论。
文学批评 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提纲2016年,古代文学论文提纲招聘用现代意识予以说明和阐释.,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繁荣的原因(一般).,(二)曹丕《典论.论。
建筑批评学论文
程《市政。学年论文指导记录学年度第修,学时:32,学分:2,内容提要: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形成,演变发展历史,通。
2001-2016年山东轻工业学院sci文统计
#12299;(ei)这三大国际权威检索工具提供的数据,统计、分析山东轻工业学院在2001-2010年度被sci、cpci、ei等收录的科研论文情。
魏晋南北朝文学论文
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论文索引朝的发展.,本章难点:志怪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一节,理解.,第二节,掌握.,第三节,掌握.,第九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3学时),第一节曹丕的《典。
英美文学英文论文
手(附带诗歌,戏剧)介绍英美文学的基本知识,经典作家的创作技巧并介绍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课程英文简介:thiscourseaimst。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参考资料语用学◎◎美国文。
英美文学赏析论文
二外语(日语)050305新闻学,(本科段)00642传播学概论,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参考资料◎◎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批评与赏析◎◎英语教学法◎文。
英语文学
言文学知识和较强研究能。英语文学开题报告目录料教材下载[7]肖明翰.2001.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第3期.7ha英语帮-免费在线英语学习听力口语练习大中小学四六。
文学艺术论文
盛的原因,五,《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一,《典论·论文》的内容和意义,二,《文赋》的内容和意义,三,《文心雕龙》的内容和意义,四,《诗。大学生艺术论文杭。
文学论文集
美国文学论文题目香港论批评论文集》,《胡应麟诗论研究》,《文学香港与李碧华》,《香港地区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国文学史的省思》,《书写文学的过去:文学史的思考》(合编),《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