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非营利组织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非营利体育组织述评基金项目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非营利组织及体育学院及民间体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非营利组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非营利体育组织作为社会系统中与政府、企业平行的“第三部门”,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旨在梳理非营利体育组织与体育社团、体育协会、体育志愿者组织、体育事业单位、体育慈善基金会等在认识、概念、理论等方面的相互关系,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4个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需要探讨的8个重要选题.
关 键 词: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非营利体育组织;社会管理;展望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1)05-0001-05
Abstract:Strengthensocialmanagementandbuildingpowerinthecontextofsports,non-profitsportsanizationsassocialsystemswithgovernment,businessparalleltothe"thirdsector",willplay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thispaper,byreviewingrelevantliterature,tosortoutthenon-profitsportsanizationsandsportsassociations,sportsandvolunteeranizations,sportsinstitutions,sportscharitablefoundationsetc.intheunderstandingofconcepts,theoriesandotheraspectsoftherelationship,fortheexistingresearchtherearelessthan4proposedfurtherresearchneedstoexploretheimportant8topics.
Keywords:thirdsector,non-profitanizations,non-profitsportsanizations,socialmanagement,outlook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单位职能的分解、政府大幅度放权以及公众体育需求的日渐强烈,各类体育组织开始步入自发阶段.胡锦涛在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大会上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新目标,于2011年提出了加强当前社会管理的新任务.结合新的历史任务以及伴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公民社会意识的增强,这就要求体育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继续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还必须充分吸纳各种社会力量、鼓励公民的深度参与,同步进行体制、机制和组织创新等实践探索.因此,非营利体育组织在加强社会管理、建设体育强国中将发挥重要和特殊的社会管理作用,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前沿领域.尽管非营利体育组织在实践中已经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在其内涵、外延及相互逻辑关系等理论研究上目前仍处于层次不清、内容散乱状态,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理论脉络.本文尝试对现有文献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予以展望.
1一个以“第三部门”为认知主体的逻辑中心:区别于“政府”和“企业”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活跃于国际社会并发挥重要作用,形成全球范围的“结社革命”.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的领域涉及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作用、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等.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7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1.1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属性:从“实践”到“认识”的深化
目前,国外学者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仍然具有多维性的认识,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依据Salamon(1981)提出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来进行界定,认为“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组织即是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即实现一定程度的制度化.(2)私有性,即组织与政府在制度上相分离.(3)非营利性,即组织不向其经营者或所有者提供利润.(4)自治性,即基本上独立处理各自的事务.(5)自愿性,即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志愿者参与”(李亚平,1998)[1].在实践中的通行做法,就是根据组织的资金来源来界定.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就将非营利组织与其他4类社会组织相区别开来:作为非营利组织,其大部分的收入不是来自于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社会支持者的捐赠;作为企业,其收入中有50%以上是来自以市价销售的收入;当组织的资金主要是依靠国家的财政资助,则属于政府部门.
国内学者对非营利组织的认识基本上有以下3种观点:一是认为非营利组织属于“第三部门”的观点.陈晓春(2000)认为“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或共益服务的独立机构”[2],是介于政府组织、营利机构之间的组织.二是从法律视角来界定的观点.康晓光(2001)认为“只要是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即可称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3].吴东民(2003)认为“非营利组织可解释为,以服务大众为宗旨,而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正式组织”[4].王方华(2005)认为,应该把非营利组织界定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机构、组织和团体,它们可以是现有的政府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注册的民办科技机构等”[5].三是以免税资格作为认定条件的观点.邓国胜(2003)认为,“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有服务大众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所得不为任何人牟取私利,组织自身具有合法免税资格和提供捐助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的组织”[6].
无论是从组织、法律,还是从免税的视角来看,非营利组织在社会运行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都可以被视为弥补了政府、企业服务范围和能力的空缺,是平行于政府、企业的社会第三部门.国内学者着重强调非营利组织作为“第三部门”的一些共同特征,强调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差别,如在分配上具有非利润性、在行为上具有志愿性、价值取向上具有公共利益和法律上具有法定性等特征.在转型时期,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与西方非营利组织的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的非营利组织具有较强的“半民、半官”的性质.而国外更强调非营利组织的私立性、民间性和独立性,特别是美国.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和事业单位作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主体,其官方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最后才是民办非企业,如何区分和发挥它们的作用,弥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不足,就显得尤为重要.
1.2非营利组织的“第三部门”内在规律:从“认识”到“理论”的演进
仅仅根据实践来认识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地位是远远不够的,围绕其兴起的内在逻辑原因与规律,学者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第三部门”兴起的必要性和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理论两个大的方面.
国外学者对非营利组织起源的认识主要源于“政府失灵”(Weisbrod,1974)[7ᦆ
关于非营利组织相关论文范文集,与非营利体育组织述评基金项目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