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中庸实践思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借鉴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道德修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中庸实践思维具有“率性”、“慎独”、“修道”、“至诚”等丰富的教育意涵,本质上是基于“中和”原则,借助“诚”之动力,采用“执其两端”的方法,将天所赋予的“人性”之德尽量发挥,帮助道德实践主体到达“成己成物”的“致中和”境界.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中庸实践思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借鉴作用:通过“率性修道”,激发潜存天赋;经“尊德性而道问学”,提高自身修养;由“择善而固执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至诚无息”,追求自我实现.
关 键 词:中庸实践思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诚;慎独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3)01-0103-04
“中庸”是中国儒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且被视为“至德”.随着历史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并渐成体系.“中庸”,始见于《论语》,可溯源于殷周时期“尚中”思想[1].
“中庸”思想博大精深,任何诠释角度均可自成体系.从哲学本体论高度来看,“中庸”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是儒家思想的道德论
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例文
一、中庸实践思维本质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方式作为个体处理信息和感知周围世界的一种思维习惯或理解和解释现象及问题的架构,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较为固定的“元认知”模式[5].《中庸》作为一套“元认知”的“实践思维体系”,通过对人、事、物的感知以及“中”的认知,最终达成一种和谐的状态.简言之,中庸实践思维的本质是基于“中和”原则,借助“诚”之动力,通过“执其两端”的方法,将天所赋予的“人性”之德如“知、仁、勇”等尽量发挥,帮助道德实践主体到达“成己、成物”的“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致中和”境界.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中庸的原则――中和.“中”,是指公平中正、恰当适度,不走极端;“和”,则是指保持整体的和谐.“中和”二字包含着实践的大本以及实践的追求方向,因而是发扬本性,进行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中庸》中提到,实践“中庸”必须以“中和”为原则,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遵循中庸,能坚守“中和”之道,时时保持“和”及“中立”的态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中立而不倚”、“不变”.“中庸”以“中和”的道德实践原则来实现道德的理想境界,先自觉“性”之“中”的状态,而后将此“中”的状态在具体生活中发挥到“中节”的“中和”.“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掌握“中庸”之道,使性、情处于“中和”的境界就能坚守善道而不丧失.反之,则会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离开人伦道德而陷于邪恶.
第二,实践中庸的目标――致中和.《中庸》中“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描述的即为实践“中庸”的理想境界[6].“致中和”是指道德主体将天所赋予的人之所以为人的本然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呈现出来,使得实践主体的内在世界与外在具体世界相互契合,从而达到“尽其性”的自我实现与人、事、物实现的理想境界,这就是实践“中庸”的最终目标.以“致中和”来代表实践道德的理想境界,而其理想境界的具体表现乃是“中庸”.“中庸”实践目标的“致中和”是一切万物由各尽其性而达到的“成己成物”及“可与天地参”的一种彼此互相调和的境界.
第三,实践中庸的动力――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7]天道最伟大的德行是使万物生生不息,天地万物顺此天道的原则而运行,任何事物不能违背此法则生存发展,此天道即为“诚”.于物而言,“诚”是指万物之本然,是万物在其展开中呈现其“所是”;于人而言,“诚”即“应其所是”,也即通常所说的使人更像人,趋于完善.《中庸》主张“诚”,认为“至诚无息”,“诚”者能“成己成物”,“诚则明”.“诚”,人或物所具有的本质,真实无妄、诚信不欺,天具有此本质,使得天地万物都能存在;人“知、仁、勇”才能促使自己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并成全人事物,同时完全自觉人性所具有的德性,达成“明”的状态.因此,实践“中庸”的动力是“诚”,无“诚”则不能实践“中庸”.
第四,实践中庸的途径――执其两端.《中庸》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在道德领域中,中庸体现为道德实践、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极高明而道中庸”与“尊德性而道问学”等,都是成道的修养方法.本研究将“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全过程作为“中庸”实践过程.依照中庸的内容,“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是先获得向外学到的“知识”,即启发天所赋予的德性的作用,再通过“执其两端”,以达“明”,在“诚”的动力之下实现“用其中于民”的整个过程,也是实践“中庸”的过程,即在“时间”、“对象”以及“位”等不断的变化中将自己内在的“知、仁、勇”德性充分发挥以达到中节.在自觉天所赋予的人性之“德”,将透过求智、择善、固执的过程所获得的善,在具体生活中充分地发挥而中节,才能完成中庸
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例文,与中庸实践思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借鉴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